初中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关注学生数学认识方面的深化和发展,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个性和人格等,教师应该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数学的人文教育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育应该是体现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倡导的是蕴涵人文精神教育的完整的数学教育.
  1.数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做事习惯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讲究用数据说话、让事实说话,不允许想当然,容不得丝毫的弄虚作假,一切结论都必须有根有据,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检验,在计算、推理和证明过程中,哪怕有半点漏洞,人们都有权利怀疑而拒绝接受.同时,数学活动常常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刻剖析,需要严密谨慎,踏实细微、精益求精的作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小数点的位置,倘若失之毫厘,必将谬以千里.可见,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与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人文精神能使学生养成周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2.数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能像数学那样为学习它的人提供大量进行思维训练的机会,因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抽象思维,数学证明需要无懈可击的逻辑思维,数学创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数学的发现需要大胆的猜测、归纳与类比,而数学解题更需要讲究策略,离不开方法的迁移,线性的、呆板的思维都是它的禁忌,特别是当学生遇到一个问题屡攻不克或者非常烦琐的时候,就应考虑改变方向,更换方法,改进思路.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提供了一种思维合理性的标准.在这种精神的震撼下,学生逐步形成处事公道、办事公正、判断正确、预测准确的能力,理性思维品质日益增强,这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
  3.数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这给学习数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特别强,好比是环环相扣的一条长链,如果有一环脱节,就将难以继续往下面学习,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每一天都必须亲自动手作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非常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超凡的耐心和细心,否则将会得不到正确的结果.所以,学习数学特别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虽然说要学好数学也需要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并不是一种轻松的享乐式的消遣,而是一种对在创造活动中实现自我、满足自我的追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生解题,实际上也就是在教学生如何通过努力去克服困难,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二、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色彩的具体策略
  1.借用数学史,让学生欣赏数学的文明成果
  学习数学,不仅是掌握知识与获得能力,同时要使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人类创造的这一文明成果,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让学生在对历史上数学家的崇敬中感受数学哲理,感受数学的人文精神.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我从公元前已有记载勾股定理的著作《周髀算经》讲到这一充满美感的数学定理的实际意义,为探索定理有的学者孜孜以求,如今已有四百多种证明方法,让学生明白这种严谨的数学精神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2.发掘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价值
  美,人皆爱之.数学美不像鲜花,也不像五彩缤纷的图案那样触目明感,它的美,美在内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激情,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对称性,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一种形式.德国有位数学家说:“美和对称性紧密相关.”例如,等腰三角形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利用对称性,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边、角上的性质,并可把它简单归纳为:等边对等角.我们在感受几何图形对称美的同时,也发现了数学语言的对称美.
  总之,数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其教育的最高宗旨是“育人”.因此,当我们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后,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使数学教育更趋向人性化,更关注人生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初中物理作为科学性的学科范畴,科学探究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探究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是基于新课程标准之上的,它是对新课改的一种延伸发展,是以生为主的,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启发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科学探究视域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谈点体会.  一、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
教育创新应该从何处突破才能获得最大的成效?在我看来,有三个优先领域:科学、教学、早期教育投资。
德国生物化学家哈特穆特·米歇尔、约翰·戴森霍弗和罗伯特·胡伯尔成功地解析细菌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并阐明了光合作用的进行机理.因此共同荣获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
自2011年进入冬季以来,雾、霾天气逐渐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同学们对于雾都比较熟悉,那么什么是霾?它和雾有何区别……
互联网等技术让各国变得越来越相似,无论在中国、美国、还是拉美,年轻人都非常相似,他们生活在一个被互联网联通的世界……为此,他们更应站在全球的高度审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得到广泛的认同,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课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班级作为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交往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在班集体里, 学生们在感情上互相交流,在行为上、思想上互相影响,学生不仅是班级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班级文化的受惠者。  实现班级成员的主动健康发展,需要班主任精心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并借力班级文化唤醒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链接,在规则中“唤醒”正能量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高中化学中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案例应用到课堂上,将课程社会化、实用化、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转换成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