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中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案例应用到课堂上,将课程社会化、实用化、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转换成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化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向越来越明确.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着重进行知识层面的讲解,构建知识框架,很少将具体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讲解高考常见题型,采取题海战术,使学生不能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遇到问题时只会采取套题的做法,稍稍有些变动的题目就手足无措,缺乏对化学知识理论的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通常为了教学安全和节省教学时间,演示化学实验,或直接进行实验结果的讲解,学生没有亲身实践,对具体的细节知识掌握不到位,无法记住和理解,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剖析能力,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不会,从而失去学习的欲望.
  二、将生活现象引入化学教学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结合实际,对于学生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合适的案例,能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引入的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关键,相较于陌生未知的案例,学生更容易接触常见的生活中的现象,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充分利用此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记忆.例如,在讲“铁的生锈条件”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生活中常见的暴露在空气中的铁制品会生锈,使铁生锈有什么必要条件吗?条件是什么?我们通常情况下是通过什么预防铁制品生锈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会积极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生锈现象,探讨后得出“铁的生锈一般情况下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是分不开的,可以通过刷漆预防生锈”的结论,之后教师明确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鼓励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再通过教师的详细介绍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深度.
  三、完善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
  实践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的实验,学生可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和物品做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得出结论,满足学生爱玩、爱动手的特性,消除学生对化学学习枯燥无味的错误理解,完善自身的练习体验,并提高动手能力.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保持学生对于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寻.例如,在讲“乙醇、乙酸的物理特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酒精和醋进行探讨,了解其物理特性,乙醇属易挥发物质,无色无味,溶水后具有酒香,乙酸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为弱酸,等等.通过自身实践,使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
  四、拓展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
  高中化学教材上对于生活化知识的引用较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挖掘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知识补充.生活化主题的加入,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对于这类生活素材的提炼,组织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拓展,经过学生相互合作去了解、感知、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氯化合物”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漂白剂可以漂白衣物?主要成分是什么?漂白剂的化学成分与氯化物有什么关系,是通过什么反应将衣物漂白的?教师提示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教师讲解次氯酸钠的作用原理,是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氧化色素,从而衣物掉色.通过引入这些生活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高中化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深化化学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布置高中化学作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布置对于重金属回收的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要以课本为主,但不限于课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了解问题,思考问题,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融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性.这不仅能够实现对于学生实验技能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感受.  一、给学生营造开放的实验环境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开放式的实验环境与教学氛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初中物理作为科学性的学科范畴,科学探究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探究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是基于新课程标准之上的,它是对新课改的一种延伸发展,是以生为主的,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启发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科学探究视域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谈点体会.  一、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
教育创新应该从何处突破才能获得最大的成效?在我看来,有三个优先领域:科学、教学、早期教育投资。
德国生物化学家哈特穆特·米歇尔、约翰·戴森霍弗和罗伯特·胡伯尔成功地解析细菌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并阐明了光合作用的进行机理.因此共同荣获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
自2011年进入冬季以来,雾、霾天气逐渐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同学们对于雾都比较熟悉,那么什么是霾?它和雾有何区别……
互联网等技术让各国变得越来越相似,无论在中国、美国、还是拉美,年轻人都非常相似,他们生活在一个被互联网联通的世界……为此,他们更应站在全球的高度审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得到广泛的认同,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课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班级作为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交往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在班集体里, 学生们在感情上互相交流,在行为上、思想上互相影响,学生不仅是班级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班级文化的受惠者。  实现班级成员的主动健康发展,需要班主任精心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并借力班级文化唤醒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链接,在规则中“唤醒”正能量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