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教学离开多媒体的时候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05310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具体使用什么方法,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文本,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此,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有很强的解读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关键词 课件制作 情境创设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在不少老师看来,阅读教学中谈到教学情境,就一定需要教学课件,总是觉得教学课件更容易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但是没有多媒体,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学情境难以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具体使用什么方法,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文本,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一、忆生活进入情境
  
  有位老师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候,出现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掌声》这一课。今天早晨在升旗仪式上,我们班夺得了流动红旗,全校的老师和同学都给了我们热烈的掌声。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你还得到过谁的掌声?你有没有把掌声送给过别人?”生:“我上周语文课堂上读书有感情。读完以后,同学们鼓掌,向我祝贺。”师:“是的,那是同学们自发的掌声,所以非常热烈。”
  情境教学中,课开始,趣已生,课结束,趣未尽,这的确是不少阅读教学中美丽的画面。老师们也在为之努力。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在课堂教学导入阶段就引导学生回忆生活里的场景,在掌声中走进课文,在课刚开始,教学的情境就已经创设成功了。
  
  二、做铺垫进入情境
  
  有的老师虽然在低年级任教,但看轻低年级繁琐细小的教学内容,学生没有对生字有所了解,甚至连认读都有难度,我们怎么让学生以词语进行想象,来练习说话,出现到处碰壁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课堂效率就在不着边际的理解、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流失了。本身教学任务——识字之田没有获得丰收,同时专心设计、费时费力地其他之园也没有春色满园。所以,教师要舍得把时间花在识字上,为学生读熟课文打好基础,进而为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话文本,走进文章主人公,与作者沟通心灵做好铺垫,也就是使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为可能。否则,连课文都读不熟练,还谈什么进入情境?所谓根深才能叶茂,没有读熟的根,还谈什么理解的叶?
  
  三、悟词句进入情境
  
  一些老师认为:孩子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因此在教学时,尽量通过用语言描绘、表演再现、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帮助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中去感受、体会。但是,让词语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语成为儿童借助它掌握知识的工具,更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一项很强的基本功。虽然没有使用教学课件,虽然没有使用教学挂图,依旧可以通过抓住对文中几个词语的解读与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一位老师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小英的动词:坐、低、站,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默默地坐”“立刻低”“慢吞吞地站”这3个词组,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透过小英此时的这些动作,大家想想他在想什么?通过思考交流,使得学生与小英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感悟场景,这就创设了教学的情境。
  
  四、画简图进入情境
  
  江苏常州一所学校进行了一次阅读课教学比赛,唯一的限制性要求是:不允许使用教学课件。暂且不说这样的要求是不是合理,但至少可以给我们启示:语文课堂教学是不是必须使用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了老师们实现新课程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两种客观存在的不得不引起大家注意的情况:一是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对语文课程专业知识缺乏了解,甚至一点也没有语文教学方面的经历,但是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很好。二是一线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念更新速度快,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经验,但是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远不及前者。所以,有的语文老师自己开发教学软件,为此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为了制作好教学课件,将本来应该用于研读教材的时间用在了课件的制作上,使教学任务得不到有效完成,人为地将课件制作与课堂教学本末倒置了。因此我想: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当要使用教学课件的时候,应该想想,是不是必须要使用课件?假如不是必须,只要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可以少用,甚至可以不用,只有必须使用课件的时候才用。
  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对于“火车如何上青龙坡”这一教材中很难理解的内容,只是指导学生画出火车是怎样爬上坡的线路图,学生一目了然,对于火车的行进过程了如指掌。这样的教学只需两三分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学得轻松,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来进行更深入、更广泛、更全面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而没有精彩的生成,课堂就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课堂上的精彩有时在预设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却是在预设之外。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弹性教学,使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 弹性教学 预设 信息技术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立项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编号:2010-R-17168)    预设是
一天,我跟爷爷去理发。爷爷刚坐上旋转椅,有人要买鸡蛋。理发师急忙放下手中的蓝色围布,生怕错过了一分钱的商机,“一丝不苟”地卖起了鸡蛋。他一会儿给顾客找塑料袋,一会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
几天前,这片草坪还是光秃秃的,一场春雨过后,草坪变得绿油油的。草坪上的灌木、乔木争先恐后地开出千姿百态的花儿来,真是百花齐放、莺歌燕舞了。我躺在柔软的绿草上,放眼望
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专号以下均简称《课标(2011)》),并结合过去十几年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义务教育课程标
期刊
一节课怎么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本质上,课堂教学的具体呈现形式是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决定的。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时不时会遭遇价值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