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预设和生成的弹性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8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而没有精彩的生成,课堂就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课堂上的精彩有时在预设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却是在预设之外。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弹性教学,使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 弹性教学 预设 信息技术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立项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编号:2010-R-17168)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精彩的生成。而没有精彩的生成,课堂就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课堂有时的精彩尽在预设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却是在预设之外。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弹性教学,使课堂精彩纷呈。
  
  一、弹性的教学设计,等待生成
  
  叶澜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尽可能多地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其对策。真正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溶入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造性。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弹性
  
  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是灵活的、广泛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这样,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新的课程观不仅关注所学的内容,而且认为在有组织的活动中,所有的体验和所得也是课程实施的内容。著名特级教师于绮说:“教师要善于寻找课堂中的源头活水。”只有抓住了源头,抓住动态生成性资源这潭活水,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才能较快进入角色,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整个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焕发出创造的热情。教师面对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生成要有弹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具体来说说是: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得,过程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在考虑教的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的方法。要树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观念,针对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教学方法。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要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从知识论的教学转向方法论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展现个性化的情感表达;设计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进发智慧的火花;设计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思想交流和交锋,促进动态生成的实现。
  我们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让学生自行决定学习目标,一定要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支架式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在教《彩色世界》一课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掌握油漆桶的工具。有没有其他的工具也可实现填色的功能?将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并发现“刷子”和“喷枪”工具具有这一功能。当选择“刷子”或“喷枪”工具后,工具状态选择器出现不同的情况,如何使用这两种工具?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经过学生的探索、交流,总结出这两种工具的使用方法:选择一种工具不同的状态,将会有不同的效果。
  
  四、习题的设计要有弹性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练习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再创造、再发展的空间。但是,练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要讲究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坡度,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工夫。因此,本环节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题,适合全体学生;第二个层次是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合全体学生;第三个层次是发展性练习,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创性,让每个学生在求知中求发展,在成功中求自信。为了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在习题设计时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多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预设和生成方面,要有弹性。有弹性的教学,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并能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我从
老子有句名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精彩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打磨每一节课,关注孩子成长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1.展现画面,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现出课本所不具备的色彩丰富的图画、生动可感的声音等,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新课
我们学校有个小山坡,上面种满了各种树木。我很喜欢去那儿玩。一天下午,我在小山坡上散步,突然,脚下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我吓了一跳,低头一看,发现遍地都是圆圆的小“豆
其实,这一切都是大气压在作怪。往瓶子里倒入滚烫的热水后,瓶子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这个时候,瓶内的气压小于瓶外的标准大气压,外部的空气就将鸡蛋压入瓶内,而鸡蛋本身也有一定的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