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诵读指导课课型的设计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c198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诵读教学高度关注,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各部分均对诵读教学作了全新的表述。
  笔者认为诵读指导课是内涵深广、形式丰富的课程,应该呈现出课型多样化的特点。但综观若干节诵读指导设计课或常态课,发现课型结构大同小异,教学设计形式单一、结构僵化。
  课型设计应该依据教学内容而定。诵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既有诵读技巧的习得,又有对经典诗文的赏析与积累。依据所读诗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年段特点、实际学情,教学内容或以技巧的习得为重,或以诗文的赏析、积累为重。
  籍此,笔者以为对诵读指导课的课型设计可以作以下几种尝试。
  一、密咏恬吟探其韵——诵读品悟课
  “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经典诗文大多语言凝练、意蕴深远。对于这类文章,唯有诵之、悟之、品之,方能既享受诵读之美,又能品味其经典之美。如清末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所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如何在诵读中品悟、在品悟中诵读?但凡语文教师都不缺乏心得要领,在此不再赘述。但需要警惕的是不要冠以诵读课的名义,以貌似诵读的手段引导学生多学一两篇文章,既没有普通语文课该有的思维的碰撞、感悟的深刻、表达的精彩,又没有诵读课理应呈现出的极富感染力的声情具备,或婉约或豪放或沉郁悲壮或轻快明丽的作品演绎,显得不伦不类。
  语文课讲究悟,一般是在品词析句中悟,讲究读中悟、悟中读、读悟结合。但是对诵读课的悟大不必如此,因为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运用能力不是诵读课的主要目标,所以在诵读课上,悟要作出适当的让步。
  一般的语文课讲究学生悟的过程,以求悟中有所得,讲究语文味。一些非语文的手段不宜多用,更加忌讳老师直接讲解。这是对的。但是诵读课上要多一些非语文的东西,把时间让出来给学生练习诵读。突出诵读的重要地位,在多种形式的诵读指导中引导学生探究经典诗文的深远意韵,方是诵读品悟课的本质。
  以《念奴娇 赤壁怀古》为例,如果是普通语文课,学生初读扫除阅读障碍后,教学互动的重点将放在“读懂意象、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上。如果是诵读课,则可以在导入后让学生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借助资料读通、读顺、读懂。在此基础上教学重点则放在如何读好上,抓住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应该如何把握并处理好词的感情基调、作品风格,如何表现人物乐观积极的性格特征等。
  二、他山之石以攻玉——诵读欣赏课
  有些文章意虽浅情却浓,文虽白境却深,或文笔优美清新隽永,或气势恢宏荡气回肠,或情深意浓一唱三叹。这类诗文浅近易懂,无需在内容情感的品悟上浓墨重彩,但其强烈饱满的情感喷发,或细腻微妙的情绪变化,学生往往不能通过诵读准确地传达出来。
  我以为对这类诗文的诵读指导可以借助名家诵读的录音。在课堂上播放配乐朗读的影像资料是常规的教学手段,在诵读欣赏课上,它不是蜻蜓点水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作为重头戏,需要发挥大作用。
  诵读欣赏课类似于音乐课程中的音乐欣赏课。学生的诵读可以通过模仿作为起点,让诵读的起点高一些。事实上,有很多人喜欢上朗诵就是因为受了专业朗诵家的影响,被他们的朗诵所吸引;很多人对一篇文章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经久不忘,也是因为听了名家的朗诵。
  如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情深意长,众多名家的朗诵将诗歌营造的意蕴表现得深远绵长、撩人愁思。教者可以精心选择具有极强感染力的诵读音频资料作为师生共赏的内容。在对作者及作品进行必要的介绍后,可围绕诵读音频作如下几方面的赏析:1.整体感受——名家的诵读让你感受到什么或想到什么?哪一段诵读让你感受特别强烈?试着模仿一下。2.把握意向——作者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形象传达了人生不同阶段丰富的情感世界,你能从诵读中体会到各有什么不同吗?试着诵读一下。3.个性体验——你觉得名家在诵读的过程中对哪些地方处理得非常出彩,这样处理突出了什么?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诵读?说说理由。《乡愁》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对名家诵读的欣赏也在这反复诵读中被品出了个中滋味,品出了别样乡愁。
  三、你吟我诵显风采——诵读排演课
  对于一些层次清晰、情感丰富、适合排演成诵读节目的诗文,完全可以上成一堂现场排练课。男生齐诵、女生齐诵、男女生轮流诵、男女生合诵、独诵与合诵结合,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起到如同交响乐般的奇妙效果。
  如著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读来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无需细腻的感悟诵读,无需复杂的技巧处理,以现场排练的形式指导诵读,学生必定兴趣盎然、激情演绎。课毕,一个节目初具雏形,一首诗词熟读成诵,你能说这不是一节高效、优质的诵读指导课吗?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的首倡者李炳亭先生,曾提出高效课堂应该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特征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特征要求语文教学要传递知识、方法和能力,成为“知识的超市”;人文性的特征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完成“生命的狂欢”。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结与提高阶段,语文教学面临中考的压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从时间
新课标注重“动态生成”,要求教师把握课堂阵地,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自身的教学素养、机智与智慧,改变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实现生成性课堂教学。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开展生成性课堂教学,提高生成性课堂教学质量。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由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一、重视课前预设,预留生成空间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预设是首要环节,即做好备课工作,为课堂生成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在预设过程中,教师需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存在,作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仍难以改变,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经过一定的探索,切身感受到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实施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途径。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2007年开始,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在教学允许的情况下,在所教班级开展合作学习试验。  一、合作学习试验过
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可以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老师可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由英国学者东尼·巴赞发明,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使教师的教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科学技术基础的数学,也必然随着实验与应用的新发现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变革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并达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问题。  一、培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就英语学科而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关注学生是否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头脑的开发,特别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型人才
现在对于使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所以每个教师都要根据每节课的真实情况作为选择的依据,采取和实际情况相互符合的一种互动模式,这样就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相互交流特别融洽的环境氛围。在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并回答、彼此之间也可以进行激烈的讨论,在整个学习当中,慢慢的就可以让学生习惯了思考,学习中遇到问题就可以很好地去解决。  一、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  在实行互动交流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方法非常
我国的英语词汇教学长期都以监督学生死记硬背为主,很多教师忽略了词汇本身的语言环境,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单词,造成学生记忆词汇效率较低,单词运用生硬或错用、乱用,根本不能达到流畅自如地运用正确的单词进行英语交际的目的。语言不是单一的符号,它代表了不同语言环境下的特定意义。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说过:“某一陈述的真实性与谬误性,不仅仅决定于词的意义,也决定于你在什么环境下所为何事。”  英语对于
历史学科就其属性看,属于典型的人文社会学科,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包容着深度的精神文化内涵与广阔的时空外延。“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是史学的根本任务。服务现实,启迪未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史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高中历史教学理应把人类历史上那些最能闪耀人类智慧光芒的文化知识,最能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加以提升,凝炼为历史智慧,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制定课堂
语文活动式教学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参加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认知规律为基础,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作准备的教学活动。活动式教学具有兴趣性、实践性、主体性及社会性等特性。当然,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活动教学,特别是实行新课改以后,语文课程更加强调开展体验活动,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但是,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