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进行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w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对于使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所以每个教师都要根据每节课的真实情况作为选择的依据,采取和实际情况相互符合的一种互动模式,这样就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相互交流特别融洽的环境氛围。在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并回答、彼此之间也可以进行激烈的讨论,在整个学习当中,慢慢的就可以让学生习惯了思考,学习中遇到问题就可以很好地去解决。
  一、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
  在实行互动交流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方法非常多且各不相同,而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只是最基础的方法。通常来说,在组建一个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分配学生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之间的不同层次要特别留心,要时刻都坚持“每个小组之间的质量相同、小组之内的层次不同”的理念,分组遵循的是根据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以及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进行分配,这样就将学生分成了“好、中、次”三个档次,然后再从这些人当中选择出合适的人员来担任组长,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之间做到优差相互帮助,通过这种方法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也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时候,每个教师还要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地引导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面对比较新奇的问题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来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进行探索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每个学生都在井然有序的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新目标教材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提问:Will robots be good to our society?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自然分成不同的两方,就是正方和反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后,就会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口语得到了特别好的锻炼。除此之外,这样做还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如果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这种方式来作为练习的话,不仅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加强每个组之间的相互讨论
  教师也要特别关注小组之间的意见交流和问题探讨,每次在小组之间讨论完之后就要及时的对讨论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及时对所有同学进行指导。依据问题的差异,教师要有掌握总体场面的能力,要指导学生进行交流,避免跑离题目。
  三、教师要及时地做引导工作
  在整个教学当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这样的话教师的正确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去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给学生的日后学习创造一个优良的条件,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有信心。比如在新课文导入时,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文化背景,也可以制定教学要求等,例如关于Unit 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一课的学习,就能灵活地提出如下问题:Have you ever seen any robots?What can a robotdo?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抱有一个良好的态度,不仅仅是因学习而学习,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更好地实现老师、学生之间更加融洽的互动。
  四、不断完善练习
  在初中的英语学习当中课本的内容很杂很多,如果没有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的话,学生对知识的遗忘会加快,假若真是这样的话,之前的学习就白费了。其实每次课程结束时进行知识回顾需要的时间并不多,只是需要学生复习认真一些,就可以收获很好的效果。同学之间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扬长补短,面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在过程中对学生间接的指导和启迪,依据小组之间探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是一个非常佳的教学方式,例如关于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动物,如:老虎以及孔雀……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 “What do you like?”让学生使用“I like…”这个句型来回答问题。依据每个学生对问题的见解进行评估,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语言有很深的印象。
  总体来说,利用互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使得学生自主地加入到学习当中去,但是课堂上英语教师还是占据主要的核心位置,要及时地对教学进行有效的安排,这样就可以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对教师日后的教学活动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探究,顾名思义,即探讨追究,探究性学习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发现式学习。具体而言,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自主观察、自主阅读、自主发现,并收集有关信息或数据,展开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同样,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读为中心,诱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究与发现,快速获取信息,品味赏析语言,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
在语文学科中,语文知识是基础,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语感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缺乏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目标则无从说起。但在实际教学中,语言知识教学又出现了新误区,处于边缘化。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面临着这一尴尬局面。对此,笔者对语文知识教学的误区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观点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语文教师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都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当前的课外阅读指导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通过实现三个转化来纠正。  一、课外阅读指导应由功利化转向人本化  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常听见一些语文教师对家长或学生说:“平时要多读课外书,这样才能写好作文,才能做好试卷中的课外积累题。”这样的说法把课外阅读的目的功利化、狭隘化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就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实现阅读新模式,结合自身实际谈几点看法,仅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一、注重引导,适当提问  阅读,是读者的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随着作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故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高。为此,
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的首倡者李炳亭先生,曾提出高效课堂应该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特征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特征要求语文教学要传递知识、方法和能力,成为“知识的超市”;人文性的特征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完成“生命的狂欢”。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结与提高阶段,语文教学面临中考的压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从时间
新课标注重“动态生成”,要求教师把握课堂阵地,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自身的教学素养、机智与智慧,改变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实现生成性课堂教学。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开展生成性课堂教学,提高生成性课堂教学质量。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由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一、重视课前预设,预留生成空间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预设是首要环节,即做好备课工作,为课堂生成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在预设过程中,教师需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存在,作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仍难以改变,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经过一定的探索,切身感受到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实施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途径。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2007年开始,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在教学允许的情况下,在所教班级开展合作学习试验。  一、合作学习试验过
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可以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老师可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由英国学者东尼·巴赞发明,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使教师的教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科学技术基础的数学,也必然随着实验与应用的新发现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变革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并达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问题。  一、培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就英语学科而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关注学生是否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头脑的开发,特别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