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审美流变及其审视

来源 :华中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62980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审美旨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通过向类型片借鉴经验,中国电影在娱乐性、观赏性上都取得了重要进步,因此票房表现颇为亮眼.与此相应,其美学追求也出现了奇观化转向、植入现实主义和民族主义诉求,其主体性带有某种中庸色彩.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在电影工业和电影艺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却未能产生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电影,这无疑是中国电影的时代之殇,也为中国电影的美学实践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其他文献
为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非理性信念和述情障碍的关系,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大学生不合理信念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中文版对广州市某高校3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表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拒绝、过度保护)、非理性信念与述情障碍显著正相关;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非理性信念显著正相关;非理性信念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述情障碍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可见,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通过非理性信念的中介作用对述情障碍产生影响.
构造一个一般形态的核函数,利用权函数的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其常数因子被证明可用余割函数的高阶导数表示,并且是最佳值.将该核函数特殊化,建立了一些新的含有齐次核及非齐次核的特殊形态的Hilbert型不等式.
当前,本科师范专业教育实践存在实践环节残缺、实践时长不足、实践评价标准模糊、实践与师范类理论课程相脱离等诸多不足.以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为例,从师范专业教学实践相关的政策和文献、八所代表性高校的教育实践体系中不同实践环节的对比研究分析、2020年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实践创新实施的经验反思等三个方面对教育实践环节的完整性和实践任务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并最终给出有效的教育实践建议方案.
本文针对30名来华留学生一年半内的微信群聊天语料,从文本方式与非文本方式的发言次数、汉语与学生母语的使用次数、汉字表述与拼音表述的频次等角度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微信群交际中,多模态发言特征明显,留学生主动顺应了汉语环境中的网络交际模式;汉语是微信群交际的首选语言,但在涉及关键性事件处理或隐私保护时,可能会使用留学生的母语;绝大多数留学生坚持使用汉字表述,个别学生会少量使用拼音.
在上塘河(海宁段)设置3个监测断面,对其水质进行监测,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修正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其水质进行评价,以为其在“十四五”期间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结果 表明,“十三五”期间各断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氨氮和总氮为主要污染因子.由于海宁市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2016-2020年许村大桥、水泥厂桥和上河闸监测断面的氨氮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从2.06、1.26、0.57下降至0.88、0.65、0.23,总氮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从3.28、3.13、2.74下降
科幻文学的当代发展已经对一些传统的文学观念构成了挑战.由于对人本身、人类社会、宇宙以及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入,今天的科幻文学在题材、文体形式、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方面与早年科幻作品有了相当的差异.本文从刘慈欣 《流浪地球》 出发,探讨当代科幻对以往文学观念带来的冲击.《流浪地球》 既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特征,又偏离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基本规定,如非个性化的人物、非人物中心的情节,与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奇特地嵌合在一起.就阅读效果而言,作品艺术价值并未因此受到削弱,反而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魅力.这使我们重新思考关
当今中国文艺学界有关科技与文艺关系的探讨,可以放在科技与文艺虚构关系的历史发展与逻辑演进中进行:在前现代社会特别是远古社会,面对充满神秘性、不确定性、模糊性的外部世界,在科技这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充分发展起来之前,文艺就开始以虚构的方式把握世界,并成为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近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初步发展造成了文艺虚构的萎缩,它们在理性主义、科学和技术诸层面对文艺虚构以及文学艺术产生严重的冲击和伤害.在后现代社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会带来新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神秘性,有可能为文艺虚构的重新飞扬以及文学艺术的新发展
Copula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地质统计学和水文学等领域.基于Rüschendorf方法构造新的Copula,并研究其相关性测度和尾部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新构造的Copula拥有更宽的相关系数范围,克服了FGM-Copula的不足.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源远流长,是中国职业教育在不断发展进程中持续深化而最终形成的独特体系.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实践体系各自内容十分丰富,相辅相成,是提升中国职业教育整体效能、增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系语境.
从词源回溯和概念史角度分析,“乌托邦”的意义流变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从空间到时间、从整一到多样、肯定与否定交织的历史过程.作为一个关键词,“乌托邦”的意义难以穷尽,詹姆逊正是在这一复杂的意义场域中发展和推进其乌托邦思想的.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应置于后现代社会的乌托邦思想中,但与拟乌托邦思潮迥别.詹姆逊的后现代“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相互包容,其并非对另一种未来社会形式的再现,而是想象未来的可能和必需.詹姆逊对“乌托邦”进行再转义及为“乌托邦”正名的努力,使乌托邦构想不再空洞,而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根基,同时也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