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掰手腕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化学武器受害国。谈到日遗化武,北京军区军训部副部长兼核生化防护所所长喻胜跃面色凝重:日本战败后试图销毁证据,掩盖罪行,将原储存、部署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76个地区(市、州、盟)的化学武器,或掩埋地下,或投入江河,现查明的就有40多万枚,其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由于埋藏近70年了,多数已生锈腐蚀,有的毒剂泄漏,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近年直接受到日遗化武伤害的人员达数千人。喻胜跃说:“一小滴高纯度毒剂沾人皮肤上,就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最危险的应急救援, 多年来我们总是所领导先上。”这一“铁规矩”,带动了年轻技术干部冲锋陷阵、一往无前。
  世界级大港突遭日遗化武严重威胁,利剑出鞘铲“毒魔”。
  某航道局在世界第四大港——天津港主航道疏浚作业时,先后挖出当年侵华日军投下的4枚50公斤的化学航空炸弹和2枚化学炮弹,其中1枚航弹毒剂泄漏。尽管挖泥船上20多名工人迅速撤离船舶,但还是有5人惨遭毒气伤害,其中1人皮肤糜烂,中毒严重。
  如不能及时有效处置,不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而且车水马龙的中外船舶进出天津港也受到严重影响,整个码头可能陷入瘫痪。由于这里还地处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天津滨海新区,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喻胜跃带领副所长兼高级工程师王东升、高级工程师耿久春、化武办主任兼工程师谢德富等应急救援队人员,先后赶往事发海域,穿上防毒衣、头戴防毒面具立即展开救援行动。外交部、总参谋部的化武专家也赶来指导。
  该所应急救援队对泄漏毒剂的航弹进行外观测量,實施侦测、分析,初步鉴别为疑似日遗糜烂性毒剂航弹。此次发现的航弹,与该所2008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发现的一枚航弹相类似。由于日方提供的航弹资料少,为确保鉴定准确无误,他们实施快速取样化验、分析等来佐证,最终判定4枚航弹为日遗50公斤糜烂性毒剂航弹。
  其中有一枚航弹还被死死卡在挖泥船铰刀吸入口处,并悬在空中。由于空间狭小,他们只能绑着保险绳,侧卧在铰刀上作业,给安全拆卸航弹带来了巨大挑战。
  “这批航弹属于装有芥子气、路易氏剂混合毒剂的黄弹。人沾染芥子气中毒后,会出现起泡、溃烂等症状,直至死亡;路易氏剂是油状液体,人严重中毒会引发急性肺水肿而死亡。”喻胜跃的介绍,让记者惊恐。
  如何将被卡死在挖泥船铰刀吸入口处的航弹拆卸下来?用钢锯切割,铰刀比钢锯还硬,无法施工。他们反复研究论证方案,决定用气焊对铰刀进行气割破拆,可气焊作业产生的高热量万一被传导到航弹引起爆炸,他们粉身碎骨葬身大海不说,化学毒气笼罩海港,后果不堪设想。
  为验证气割破拆的安全性,他们首先利用铁板进行模拟切割实验,边切割铁板边监测其温度,确认安全后才开始拆卸航弹。
  为防止航弹掉入大海,他们用尼龙袋包裹住弹体加以固定。“全副武装”的王东升和谢德富等人站在铰刀上,紧抓航弹,气割作业,使航弹与铰刀成功切割分离,最终将化学航弹运上了码头。
  他们把化学航弹装上车后,准备运输时,又一难题出来了:化学航弹虽然经过了安全化处置,但航弹毕竟还带有引信,稍有不慎将引起爆炸,地方司机战战兢兢不敢开车。
  此时,喻胜跃毫不犹豫地首先坐到副驾驶位置上,说:“我是个化武专家,我坐你旁边,不要害怕!”闻此,司机才小心翼翼发动了汽车。
  到达仓库,喻胜跃第一个下车走到航弹包装箱前,其他人也纷纷赶上来,一起将日遗化武抬进了库里。
  他们,真的不愧是一群天天坐在“火药桶”和“火山口”上,随时都可能付出生命的核生化应急救援英雄!
  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挖掘并安全回收光气弹。日本专家赞叹:“佩服中国人!”
  这年正当“秋老虎”发威之时,挖掘回收日遗化武的攻坚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侧太行山的一处山坳里打响了。
  这批日遗化学炮弹共51枚,其中有十分危险的装有光气的青白弹,是河北省藁城中学10多年前建楼挖地基时发现的,造成20多名师生中毒,十几万群众人心惶惶,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由于当时受技术等条件限制无法回收,为确保安全,该所和有关单位将化武转移深埋到了那处山坳里。
  这成了时任防化技术室主任耿久春的一大心病。
  技术等条件终于具备了,耿久春立即带领高级工程师梁津春、王东升等人,先后与防化学院专家、某基地专家及日本专家几次到埋弹现场,研究制订安全挖掘回收的方案、措施和方法。
  耿久春告诉记者, 光气是窒息性剧毒毒剂,沸点只有8度左右,炎热条件下极易挥发,一旦泄漏,其浓度瞬间达到致人死亡浓度,人吸入后很快造成肺水肿,窒息而亡。
  日本化武专家现场风险评估的结论是:技术难度巨大,挖掘十分危险。
  刹那间,愁眉深锁的耿久春,更感到了身负千钧的巨大压力。
  烽火连天,大敌当前。挖掘时,天气酷热难当。他们身穿沉重的防毒衣,头戴隔绝式防毒面具,背负压缩空气瓶,防毒衣内温度一会儿就达到了50多摄氏度,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封闭的大蒸笼里,闷热得要窒息。面具进气量很小,难以满足高强度作业人员呼吸的需要。整个面具贴在他们的脸上,一张一缩苦不堪言,难受至极,每一次呼吸,都感觉氧气不够用。
  作业半小时,缺氧胸闷,体力消耗达到极限的他们,有的几次虚脱晕倒,缓过神来再继续战斗。大家冒着生命危险,不知多少次闯过“鬼门关”。离开作业现场,全副武装的他们脱下防毒衣和面具,像刚蒸桑拿出来,浑身是汗,热气腾腾,提起靴子往外一倒,汗水足足有两茶杯。
  他们还全时进行大气监测,随时对土壤取样分析。对超标的污染土进行密封包装、安全化处置。
  经过20多天紧张战斗,深埋地下的日本遗弃化学炮弹,全部挖掘并安全回收,运至仓库,等待择机销毁,除掉了这一巨大安全隐患。周边群众奔走相告,当地政府领导激动地感谢道:“你们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当时在场的日本专家,对耿久春等该所作业人员高超的专业技术和英勇顽强的精神十分赞赏,竖起大拇指说:“佩服中国人!佩服中国人!”
  到现场视察的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视察团,对这次世界上首次成功挖掘并安全回收光气弹工程,给予了极高评价。
  常年与“毒魔”搏杀,年近六旬的耿久春已弓肩缩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许多。他先后赴西北参加我国原子弹核爆炸实验,第一时间深入爆区,测量辐射强度,采集样品;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处置日遗化武;参与指导核生化救援和演练的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各地。
  他说:“这个职业我干40多年了,天天与‘死神’掰手腕,确实危险,若为金钱,给座金山我都不干。但作为专业人员,使命在召唤,为胜利,搭上性命也不能讲价钱!”
  凌晨出动,应急处置,4小时解救一座城。
  2011年3月21日下午,毗邻首都北京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城区,一工地突发化学危险品伤人事件,20平方公里范围疑似染毒,5万多群众被封控,事态呈现扩散蔓延态势。
  险情就是命令!当晚23时许,核生化防护所接到救援命令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喻胜跃带领王东升、女工程师李芬润等应急救援队人员,立即携带救援车辆器材连夜出发。他们边走边与滦平联系,查询情况,研究拟订初步处置方案,于22日凌晨3时到达事发地点。
  事发后,当地政府搞不清是什么东西伤了人,但十分警惕地对化学危险品事发现场、运送道路和存放地点,进行了封控。
  救援队听取地方政府情况介绍后,立即全副武装开赴现场。
  事发地点附近的老百姓已跑光。储存化学危险品的铁桶被地方人员转移到废品收购站,他们赶到那里时,发现收购站堆得都是玻璃、钢筋等破烂,万分惶恐的群众已将铁桶埋了起来,救援队找不到其位置。
  初春承德,乍暖还寒,气温零下8摄氏度。喻胜跃他们虽穿着防毒衣,还是被冻得手脚麻木,身子发抖,几个小时下来,均出现了重感冒症状,但仍坚持作业。寒冷条件下,胶质防毒衣柔软性变得很差,但险情紧急,他们冒着防毒衣被废玻璃扎破中毒的危险,用手抓,用铁锨挖,终于找到了铁桶。
  让救援队吃惊的是,铁桶已严重破损,桶中的化学危险品已泄漏。王东升、李芬润马上实施侦检、取样、化验、外观鉴定和安全化处置,并对铁桶进行堵漏,初步搞清了该化学危险品的性质、种类。
  化学危险品运送中是否滴落?是否有人踩到扩大了污染区域?该化学危险品毒性大,只要接触就会造成伤害。更为危险的是,其在天冷情况下呈黏稠状液体,一旦太阳出来,会随着气温上升而挥发,使更多人接触而中毒。
  喻胜跃、王东升、李芬润等人带着侦检仪器,连夜对运送化学危险品途经的道路,认真进行侦检和全方位洗消。
  最后,他们马不停蹄地与公安消防人员一道,对存放化学危险品的铁桶,进行安全化处理和密封包装转移,对消毒后的物品进行了焚烧、掩埋处理,对消毒后的土壤进行了清理和掩埋。经进一步复检,所有涉毒区域再没有检测到化学危险品残留。
  清晨6时15分,在军地协调会上,喻胜跃介绍了应急处置化学危险品的情况。考虑到受污染的环境已经安全,他建议立即解除对5万多群众的封控,以恢复全城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生产秩序。
  冒着殉爆和被“蒸发”危险,一举端掉华北最大日遗“毒弹窝”。
  日遗化武埋藏情况十分复杂,常常是化学炮弹与常规炮弹、地雷、手雷等混埋,有的严重锈蚀、破损,甚至造成毒剂泄漏,有的炮弹还带有引信,具有“高毒、高爆、高风险”特点。
  那年秋天,山西省太原市某繁华地带,挖地基时从距地表约1米深处发现数百枚废旧炮弹,其中1枚炮弹破损并流出深色黏稠的不明液体。3名工人在搬运炮弹时不慎沾染此种液体,沾染较重的1人右脚背伤口溃烂不止。该所闻讯紧急赶到事发地点,挖掘出5枚炮弹进行鉴定,确认出3枚日遗化学炮弹,均内装糜烂性毒剂,其中1枚已泄漏。由于现场条件有限,为确保安全,他们将鉴别后的炮弹简易处理后,重新就地回埋,并展开调查相关历史资料等工作。我国通告日本政府,外交部和总参派人现场坐镇,该所应急救援队与防化学院、某基地人员一起开展了对日遗“毒弹窝”挖掘回收战斗。
  与如此大批量的毒弹“零距离”接触,无疑是在与“死神”作殊死较量。搏杀“毒魔”,无惧“死神”。这是一次危险系数之高令人毛骨悚然的作业,也是华北地区历史上数量最多、泄漏最严重、危险性最大的日遗化学炮弹处置工程。作业场戒备森严,四周构筑了1.5米厚、2米高的超强度密闭防爆墙,防爆、防化学污染等措施十分科学缜密。即便这样,由于这一“毒弹窝” 弹种类型繁杂,弹体横七竖八相互挤压,许多引信松动脱落,毒剂严重泄漏,还掺杂着乱七八糟的常规爆炸物,稍有不慎都可能引发大规模殉爆,甚至造成作业人员瞬间完全“蒸发”。
  由于铁锹与炮弹接触易产生火花引发爆炸,耿久春、王东升、范虎虎等应急救援队人员,用木铲、竹铲或塑料铲小心翼翼、一点一点挖掘炮弹,经仪器科学检测,初步清理掉毒剂泄漏污染,再慢慢取出炮弹,放到炮弹清理和鉴别操作台上,检查有无引信、有无毒剂泄漏后,才进行相应的安全化处理。作业中每一秒钟哪怕是稍有丁点失误,都有可能成为每个人的“死亡之旅”。
  记者在密封包装帐篷内看到,被确认的化学炮弹,经布袋包裹、铝塑袋防护,壓出袋内空气进行密封真空包装后,再将毒弹套上专业缓冲材料,用胶带缠好放进特制带有编号的蓝色专用桶内,送到仓库。
  缜密评估,科学管理,依法操作。经近10个昼夜奋战,数百枚化学弹、几十枚常规弹药,被一一挖掘、鉴别、包装完毕,一举端掉了华北最大日遗“毒弹窝”。他们在与“毒魔”殊死拼杀的特殊“战场”上,挑战心理和智慧极限,冒着生命危险,创造了安全处理大规模战争遗留化学武器的奇迹。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二十几年一线教学经历和对新教材的使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下分几个方面阐述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所采用.本文以许昌学院图书馆的实践为例,介绍了学科馆员的组织形式、服务内容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
本文主要介绍维克森林大学Z.Smith Reynolds图书馆使用的目录编写方法,它主要是基于服务读者的理念,并充分考虑了用户对设备使用的心理期待,以及用户对电子阅读器上目录编写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与他生命共生共存的,处在生命与生命间的关系网之中。世界的多元性与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决定了差异与冲突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和谐与冲突共存的现代社会,宽容已成为现代人生命存在的必然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宽容修养已成为现代人的必备修养。尽管一个人的宽容修养不全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但学校教育无疑要担当提升学生宽容修养的重任。教师的宽容修养水平对学生的宽容意识与精神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于班主任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与细心,更需要创造性的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时也使用“软硬兼施”的做法, 班主任工作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关键词】软硬兼施 爱心 赏识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作为班主任,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怎样去科学
期刊
期刊
【内容摘要】  一、创设意境,激发求知欲;  二、采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组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四、大胆交流,均衡提高;  五、提高语言能力;  六、给自主空间,培养创造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育 探讨 求知欲 教学手段 应用能力  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
期刊
多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无数的实践证明,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就是带领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想象美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一种必然。  一、激发审美情趣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凡是感受兴趣的东西,都印象深刻,记得牢固。这就是需要延伸美情绪的流露,是主动地获得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可以说,只有融化在兴趣中的知识,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活知识,只有处于审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这样才能真正上好每一堂数学课,也只有这样的数学课才是真正的好课,才会让所有学生为之而投入,而喝彩。那么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呢?笔者想就几年从教数学的经历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算抛砖引玉吧!  创新之一:改进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大都已习惯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从“一般情况到特殊情况”的演绎式
期刊
大庆油田图书馆引入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充分挖掘图书管理员的潜能,创新出一套能提供油田群众学习文化知识、信息收集的优质服务模式,为油田群众及油田各单位提供服务,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