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悲壮之歌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cou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用典的深意。
  2.体会词人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愤。
  二、导读
  仰望浩瀚沧桑的历史星空,我们似乎看到了刀光剑影,似乎听到了鼓角争鸣。在那熠熠生辉的几颗星辰间,在那沧海一粟的转瞬即逝间,有一股人间的英雄气概在纵横驰骋。让我们贴近历史的回音壁,去探寻英雄辛弃疾的足迹。
  1.著名作家梁衡评价辛弃疾: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男生齐读。)
  2.让我们跟随英雄辛弃疾,跨越时光来到他所生活的时代,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背景:(女生齐读。)
  (1)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不求收复失地。
  (2)宰相韩侂胄(tuō zhòu)借北伐之机聚拢势力,实际不做充分准备。
  (3)北方沦陷地百姓安于现状,忘记国耻家恨。
  (4)词人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凭高望远,怀古伤今,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3.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成就了辛弃疾独特的词风,今天就让我们师生一起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齐读学习目标。)
  独特的词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浅尝文本——品味文本,——对比阅读文本,来体会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三、教学过程
  (一)浅尝文本。
  1.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一遍全词。
  要求:(1)读准字音;(2)标画出不理解的词;(3)初步把握情感基调。
  2.问:同学们有无读不准的字音?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学效果。那位同学来识读字音?
  巷陌( ),封狼居胥( ),佛狸祠( )。
  请同学们来释义: 风流,草草,赢得,可堪。扬州路,尚能饭否,金戈铁马。
  4.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悲壮。)
  为何是悲壮的?(抒发的是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愤。)
  5.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读,进行评点。(字音、节奏、情感。)
  6.我为大家诵读一遍。要求:小声跟读。
  (二)品味文本。
  体会情感基调,要读出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愤。仅仅停留在知人论世、读一读的层面上还不行,还需要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
  问:作者是如何抒发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愤的?
  请同学们到文本中寻找最能表达这些情感的语句进行品读,先自己选定,再与研讨小组里成员相互交流,探究。
  温馨提示:内容+手法+情感。
  总结:我们在品读这些语句之时,体会到作者字字含情,句句含泪,无不在抒发赤诚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愤。反复用到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什么?(用典。)
  1.什么是用典?作用是什么?(借用古人、古事、古迹,以达到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的目的的手法。)
  2.作者为何不直接抒情,却采用用典的手法呢?(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明得失,具有教益。)
  用典是怀古词的特色,也是辛词的一大特色。此时若请一位同学再来诵读这首词,那么,对情感的把握是不是更准确呢?
  3.推荐一位。其他同学精心感受,评点。
  这位同学诵读得豪放、悲壮,这就是辛弃疾的词带给我们的强大的心理震撼。
  (四)对比阅读。
  说到豪放,必然要提到豪放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苏轼。)
  必然会想到他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问:同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两个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为什么?
  (苏:有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个人愁苦,也有豁达乐观的心胸。辛:报国无门之愤,忠勇爱国之情。)
  问:为什么会有此不同呀?
  (身世、经历、时代背景不同。苏:历经多次被贬。辛:国难当头之时。)
  总结:辛弃疾的词比一般的文人多了些悲壮和深沉,所以我有些看法要与大家来分享。你们认同不认同呀?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写成的,而是用血和泪涂抹而成的。虽然时隔上千年之久,如今的我们再来欣赏他的词,仍然能感受到一种凛然的杀气和磅礴之势,我们仍然能看到一个爱国的臣子在一遍遍地哭泣,一次次地表白。他最终也没能驰骋疆场,血溅长袍,但它却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呐喊,这就是爱国的、豪放的、英雄的词人辛弃疾。
  四、拓展延伸
  像辛弃疾一样的文人英雄,你还会想到谁?他们的名言是什么?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总结:正是这些文人们内心炽烈的爱国之情和忠勇之义,演绎了一篇篇千古絶章,演绎了中华民族不朽的诗魂,因为他们的心中始终铸刻着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让我们合上书本,齐声背诵这首词,去感受英雄的雄心壮志。
其他文献
英雄,是杰出人物的称号,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追慕英雄,崇拜英雄,是无数人的心灵所往。英雄多以他们过人的才能和卓越的成就,华丽、高大地定格在世人心中。当英雄末路,泪撒乌江,就格外让人扼腕叹息。  项羽无愧“英雄”的称号,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的代表人物。从家庭背景看,他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战功赫赫,项羽出身贵族;从个人魅力而言,他力能扛鼎,不怒自威,人神皆惧;从为人品质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逐渐被认可、推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走向形式主义。最明显的就是时下公开课上虚假的小组学习现象。时下好多公开课,不管有没有必要,都是“小组内讨论讨论”。学生似乎真的解放了手脚,他们成了课堂的主角;而教师要么升为“导演”,要么沦为“看客”。这种情况下的小组学习,学生是被动的、应景式的,实际已经背离了小组学习的要义。  什么导致了这种形式主义、虚假
期刊
文学作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文字自身所具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使之产生与作者类似的情感体验。也能够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在脑海中浮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分析艺术形象。所以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想象在中学生的阅读中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利用想象来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期刊
在新课标推行的早期,语文界就有很多关于传统教学的探讨。其中有些偏激者把传统语文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批判得一无是处,比如,“死记硬背”“填鸭式”“满堂灌”“功利性”等。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抹杀学生的想象力,破坏语文语言的大美,培养考试机器,大有把语文传统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彻底摒弃的姿态。当然也有教育家看到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他们主张辩证地看待延续了几千年的语文教学,不能一棍子打死。  笔者对新课标中传统教
期刊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命根子,而作业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职责。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学习的知识,探索学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故作业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恰当、合理的作业设计也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提供高质优质的作业和试题是每位老师的必备本领。那么,该如何进行作业设计,笔者做了以下的探讨。  一、突破“以课文为中心”,改为“全方位多角度”地设计作业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最基本要素,是课堂教学的基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武汉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听众全愣了,这是要干什么?只见陶先生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使劲按住公鸡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只见先生掰开鸡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大公鸡拼力挣扎,就是不吃。这时,陶先生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到桌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扑棱扑棱翅膀,自己就吃起米来了。于是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
期刊
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不过对待失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人借酒浇愁,有人忍气吞声,有人咒骂社会,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平衡自己,掌控人生。让人生的航船平稳地驶过乱石嶙峋的浅滩,活得优雅。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类人就是代表,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呈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诗意的生活与优雅的态度。  夜游荷塘的起因是“这几天颇不宁静”,作者的生活有点小不如意,就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寻求一种宽慰、
期刊
“质量问题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等等,每逢学校开会,无论大小,会发现校领导都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从某种层面上说,这些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学校本来就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特殊场所,如果不要质量,也不是办学的初衷,办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关键在于,这里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问一些校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往
期刊
自古及今,喜欢秋的人实在不多,除了它作为一个收获的季节之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自《诗经·蒹葭》为秋涂上冷艳的色调后,“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时的宋玉又为它罩上了一层悲情。汉魏时的曹丕在《燕歌行》中的感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鹄南翔”,是对宋玉的直接追随。至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则是悲秋情绪的一脉相承,
期刊
阅读是一个体验过程,是一种美的感受。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他们人生价值观的完善。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老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从阅读中找到了美的体验,让他们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老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美。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