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习惯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个体验过程,是一种美的感受。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他们人生价值观的完善。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老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从阅读中找到了美的体验,让他们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老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美。
  1.可以从作者简介入手。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人生阅历甚至是不平凡的经历,他们的作品形成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者人生命运的变化、情感的纠葛,都会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因此从介绍作者入手,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可以从作品创作的年代入手。作品的形成一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也就是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跟时代结合紧密。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入手,打开研读作品的一扇窗。
  3.从人物的命运入手。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要素之一,也是最令读者牵挂的对象。人物的命运变化,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分分合合的男女主人公,这些始终都让读者难以释怀。有些人物都成了读者生活中的榜样,成了苦难生活中力量的源泉。因此指导学生阅读从人物的角度入手,定会起到非同寻常的效果。
  4.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入手。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主体,是小说文字的中心。记得小时候听评书,总有这样的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就是小说情节的魅力,它会让人欲罢不能。情节是最能激发读者兴趣的要素,不用多解释,就能起到吸引人的作用。大凡优秀的小说,一定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运用好这个要素。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氛围是阅读必不可少的一种集体气场,良好氛围的营造有益于阅读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创设好的阅读氛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老师和班干部要为语文阅读提供一个安静的场所,这个场所可以是本班教室,也可以是学校阅览室。既然要进行阅读,凡是室内的学生务必要保持安静,给大家营造一个安心读书的氛围。
  2.保证阅读时间。没有时间保障,就没有阅读,特别是长篇名著。阅读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要求知,还要提升能力,更要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可以说,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创造精神价值的伟大探索。这就需要足够的时间,才可以完成。
  3.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开播以来,让人们看到了众多默默奉献、大公无私的草根英雄。他们是教师的楷模,全社会都掀起了向他们学习的高潮。同样,搞好阅读也需要树立典型。对那些阅读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要大力表扬。
  4.提倡形式多样。阅读要因人而异,只要可以达到目的,方法大都是可取的。所谓的殊途同归,就是这个意思。有人喜欢速读,有人喜欢慢读,有人喜欢浏览,有人喜欢精读,有人喜欢一口气读完,有人喜欢边读边思考,有人喜欢默读,有人喜欢小声读,等等。这些只要是不影响别人,都是可以采取的方式。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读书,学生也应该勇于创新读书的方式。
  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方法就是打开阅读宝藏的钥匙,有人一生都很勤奋,可是在读书上也没有建树,究其原因是不得方法,没有处理好取与舍、得与失的关系。盲目的阅读不可能带来能力的提升,更不可能带来美的享受。有时候,方法显得比内容更重要,其意义就在这里。那么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呢?
  1.选读。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读。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
  3.泛读。可以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也可以粗略地读,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4.读与写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经过小学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以及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的写作训练,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写鉴赏文章的理论素养和基本技能。从现阶段学生的写作实践来看,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已经自觉地在以周记的形式写鉴赏文章,且有一定的思考和观点。在此基础上,应该有意识地引导高中生写鉴赏性、评论性的文章。  从社会教育看,随着电子媒体的空前发展,文学以快餐的形式迅速普及和推广。现在的学生,从小就会背很多古诗词,很多名家散
期刊
英雄,是杰出人物的称号,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追慕英雄,崇拜英雄,是无数人的心灵所往。英雄多以他们过人的才能和卓越的成就,华丽、高大地定格在世人心中。当英雄末路,泪撒乌江,就格外让人扼腕叹息。  项羽无愧“英雄”的称号,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的代表人物。从家庭背景看,他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战功赫赫,项羽出身贵族;从个人魅力而言,他力能扛鼎,不怒自威,人神皆惧;从为人品质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逐渐被认可、推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走向形式主义。最明显的就是时下公开课上虚假的小组学习现象。时下好多公开课,不管有没有必要,都是“小组内讨论讨论”。学生似乎真的解放了手脚,他们成了课堂的主角;而教师要么升为“导演”,要么沦为“看客”。这种情况下的小组学习,学生是被动的、应景式的,实际已经背离了小组学习的要义。  什么导致了这种形式主义、虚假
期刊
文学作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文字自身所具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使之产生与作者类似的情感体验。也能够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在脑海中浮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分析艺术形象。所以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想象在中学生的阅读中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利用想象来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期刊
在新课标推行的早期,语文界就有很多关于传统教学的探讨。其中有些偏激者把传统语文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批判得一无是处,比如,“死记硬背”“填鸭式”“满堂灌”“功利性”等。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抹杀学生的想象力,破坏语文语言的大美,培养考试机器,大有把语文传统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彻底摒弃的姿态。当然也有教育家看到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他们主张辩证地看待延续了几千年的语文教学,不能一棍子打死。  笔者对新课标中传统教
期刊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命根子,而作业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职责。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学习的知识,探索学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故作业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恰当、合理的作业设计也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提供高质优质的作业和试题是每位老师的必备本领。那么,该如何进行作业设计,笔者做了以下的探讨。  一、突破“以课文为中心”,改为“全方位多角度”地设计作业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最基本要素,是课堂教学的基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武汉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听众全愣了,这是要干什么?只见陶先生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使劲按住公鸡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只见先生掰开鸡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大公鸡拼力挣扎,就是不吃。这时,陶先生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到桌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扑棱扑棱翅膀,自己就吃起米来了。于是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
期刊
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不过对待失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人借酒浇愁,有人忍气吞声,有人咒骂社会,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平衡自己,掌控人生。让人生的航船平稳地驶过乱石嶙峋的浅滩,活得优雅。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类人就是代表,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呈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诗意的生活与优雅的态度。  夜游荷塘的起因是“这几天颇不宁静”,作者的生活有点小不如意,就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寻求一种宽慰、
期刊
“质量问题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等等,每逢学校开会,无论大小,会发现校领导都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从某种层面上说,这些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学校本来就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特殊场所,如果不要质量,也不是办学的初衷,办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关键在于,这里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问一些校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往
期刊
自古及今,喜欢秋的人实在不多,除了它作为一个收获的季节之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自《诗经·蒹葭》为秋涂上冷艳的色调后,“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时的宋玉又为它罩上了一层悲情。汉魏时的曹丕在《燕歌行》中的感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鹄南翔”,是对宋玉的直接追随。至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则是悲秋情绪的一脉相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