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交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o2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要让我们的小组讨论交流课堂模式实施得更有效果,就应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及时扫除小组讨论交流中的障碍,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展现自我的舞台。
  一、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优生带动“差生”的优势,对教学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再好的课堂也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交流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合作交流的顺利进行。以往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基础知识、例题、还是能力提升,几乎都是教师完成的,很多时候造成压堂,出现课堂上完不成课后补回来的现象。学生越是没学好,教师越是要找时间补回来。教师弄得很疲惫,学生又不买账,往往还会产生抵触情绪,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在每个小组长的带动下,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学困生的成绩有了逐步提高,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但小组合作交流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小组内出现“沉默冷场”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主是“问题太难”;小组成员“分配不均匀”;小组内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等。有个别消极、厌学的学生,总是趁机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假装学、假装讨论,蒙混过关,如果不及时发现指正,这类学生永远一无所获。还有一类学生,很不招人喜欢,会借讨论机会,谈论一些和学习无关的话题,或者搞点小动作,分散了别人的注意力,破坏本组成员正常的交流讨论。
  小组内出现“不善言谈”或小组长“全权代理”的现象。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个别小组长大包大揽,过于强势,抢风头,在其他同学面前好表现、好逞强,不听从他人的见解。虽然这个小组讨论时,每次都能完成任务,也只能是小组长个人的功劳。时间久了,造成部分成员的依赖心理,反正我们组长能干,不用我多操心了,我们组任务一样能完成得很好。组长“唱独角戏”,没能使本组达到讨论交流的目的,使其他同学失去锻炼的机会。
  二、解决的策略
  1.认真备课,合理设计问题。备课中就要预料到设计的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会不会顺利进行?要多揣摩、多推敲,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如何指导学生解决。备课中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不能太难、太深、太偏,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通过思考、通过探究能够“够得着”。这样小组长才容易带领本组成员怀着愉悦的心情参与讨论交流,确保小组讨论顺利进行。
  2.合理分组,明确角色和职责。科学地、有标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首先要按着好、中、差进行分组,其次要考虑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按照班级人数每组4—6个学生,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讨论气氛上不来,太多不利于管理,难以驾驭。还要考虑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有任务。选学习好,有热心,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内之间设立“一帮一师徒互助关系”。小组成员互相结成对子,这样在讨论中就有了明确的分工,结成对子的同学“师傅”监督“徒弟”学习,防止了大部分同学当“听众”,不发言。在讨论中小组长和小师傅能够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徒弟在师傅的监督管理下也必须认真聆听,参与本组的讨论交流。治理了那些表面“装学”、假学的现象,防止了小组长一个人“唱独角戏”。每个人分工明确,都能参与讨论交流,提高了讨论质量。
  3.加强指导。学生在带着疑问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时,有时组长难免还是被设计的问题给难住了,做教师的这时候不能袖手旁观。学生进入小组讨论是我们老师最繁忙的时刻,要掌控全班小组讨论的情况,善于察言观色,捕捉问题,发现每个组是否存在隐患。一旦发现某个组有问题,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加讨论给予指导、点拨,帮助扫除障碍,使弱势小组的讨论交流能够畅通无阻地顺利进行。对于那些讨论激烈的小组及时表扬、肯定、赞赏。充分体现出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通过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还能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
  4.设计评价方案,激励团队精神。分组后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代表一个人的学习,而是要把每个人的学习态度、成绩与小组总成绩捆绑在一起。每学期、每月甚至每周进行量化管理,选拔出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这种捆绑式学习方式,向学生传达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信息,学生为了不给本组丢分,遇到不会的问题能及时向组长请教,组长肩负重任也会耐心讲解,甚至会着急主动问组内学生:“谁还有不会的问题吗?不会的抓紧时间问,要不影响咱们组的成绩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团队精神得到了学生的重视。学困生看到了希望,不会的问题有地方问了。另一方面小组长要教会别人首先自己必须先学好、学会。有了团队精神,小组讨论交流不再是走过场、流于形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为了能打造高效课堂,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互助学习时,预想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用什么形式帮助解决?无论多忙也要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切磋,常在一起碰头交流,发挥群策群力,将自己遇到的困惑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保证自己的思想跟上步伐,不被淘汰。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每次切磋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收获。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探讨如何在新课标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一个全新的合理的中学作文评价体系,推动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而建构师生互动、民主的教学模式,促进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能力 评价体系  中学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恰恰是无数老师和学生的软肋。因此,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水平便成为众多教学研究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传统的作文评价一般仅仅是针对
摘 要: 让学生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这中间有一道门槛,要跨过这道门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作文起步的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意写,有兴趣写。这样,可减轻学生对习作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也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跨过这道门槛,为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训练打好基础呢?本文从培养兴趣,使学生乐写;注重引导,使学生会写;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等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不断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效率低下,被动接受,学生没能得到充分发展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
摘 要: 本文针对常见的几种含有n!的数列极限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 数列极限 定积分定义 夹逼准则
摘 要: 概念图及概念构图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在目前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对概念构图在其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以对当前概念构图应用效果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概念构图 中学数学教学 教学应用  概念构图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仅是作为一种研究及评价工具使用。但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其理论也开始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且人们发现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知识框架的系统化构建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高中教学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每位教师都应认真研读教材,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教师角色转换;创设教学情境;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探究能力 创造能力  新课程教学改革,不仅针对知识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能力形成提出了新
摘 要: 教师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如何高效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真正地贯彻好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新课改理念,就需要教师发挥智慧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五环导学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深入,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缩短了。这使得不少教师压力倍增。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摆在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位数学家说:“蹩脚的演奏会把最迷人的乐曲
1.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
日本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筑紫哲也张雅欣作筑紫哲也1935年出生于日本大分县。现年62岁。1959年他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后,进入《朝日新闻》(报社)工作。曾在《朝日新闻》分社就
在小学简单的数学基础之上,学生抱着对数学的憧憬进入了初中。然而,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小学数学基础相同而且智商相当的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段时间数学之后,无论是成绩还是思维,都出现了不小的差距。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对自己教学方式的不断摸索,我最终得出了答案:兴趣。  下定决心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后,我准备利用初一上半学年的半个学期作为试验期,对我的新想法进行试验。由于这段时间知识点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