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0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 ,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 ,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意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有效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是劳动人民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所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死的知识。当学生理解了某些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形成良性循环时,他们将终身受益。实践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知学习内容,进而将直觉思维、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有利于激发形式颌下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学习能力。数学教学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树立数学生活教学观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去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而是服务于生活,即学会生存的数学本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信手可摘,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把学生的生活再现到课堂,让课堂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生活,学习内容将不再枯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二、创设情境,激发实践兴趣。
  在教学中设计一定的情境,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兴趣。如教学“怎样滚得远”一课时,播放伐木工人运用斜坡运送木料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木料滚出的远近。并猜测木料滚出的距离与斜坡坡度大小的关系。在学生猜测出各种不同答案的情况下,教师激励学生可以自己试着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结论,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引导参与,提高实践兴趣。
  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人人参与实践、个个动手操作。能调动和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我将36根小棒分给三个小组,第一小组分得这批小棒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批小棒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这批小棒的九分之三。同学们想想看,这样的分法合理吗?谁分多了?谁分少了?”学生马上进行探究,人人参与到实践的活动中去,最后总结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实践的兴趣。
  四、合作交流,升华实践兴趣。
  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学会个人学习,还要学会合作学习,因为有些实践活动是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除了设计一些学生能独立完成的问题外,还应设计一些需要互相合作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去完成,从而使他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合作、实践的兴趣。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并进行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促进小豆出口,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农学院等负责起草制定的《优质小豆生产技术综合标准》(地方标准),通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已正式实
设计了一种弹性圆筒为衬底的光纤Bragg光栅(FBG)压力传感头,采用参考光栅补偿温度变化对FBG测量压力的影响。在温度为20~100℃、压力为0~20MPa的范围内测试了传感器的特性,并给
1 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自学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1.1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对文本内容的喜好程度也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将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
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古往今来,无数学生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五千余年。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史上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它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营建出优美的意境。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
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
感动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与感触,更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
大家都知道,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具体问题中,“正数”这个条件一般由已知条件容易获得,“相等”条件也易验证,而获得“
摘 要: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重要生产力,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两个主体。教师的工作犹如一个花园的园丁,每一个学生犹如一朵花,园丁精心的培育和呵护,才是花朵健康成长的基础。语言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工具,也是实现知识迁移的载体。教学语言的艺术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怎样把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师生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保证,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前提的,所以教师
比较分析嵌入式服务的技术模式;针对当前应用上的不足,提出嵌入式泛在个人知识服务模型,旨在解决知识环境下克服应用环境的限制、围绕个人知识活动链路进行知识组织和服务构建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离不开古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将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内化,在学生身上生成的某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