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ffinr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习不能是被动的接受,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学习。”导学案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宗旨,其着眼点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在语文课开展“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精心编写导学案
  1.设计目标,明确任务
  自主学习先要明白学什么,然后是怎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精心设计好三维目标,以及导学重、难点。目标以“我要……、我能……、我会……、我争取突破……”的形式去呈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质疑
  “问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是问题设计,即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转化为不同的探究问题,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分层上,以适应不同的学生来研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環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前后衔接,要有梯度,有针对性,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要少而精,力求合作的高质量,做到问者问题少而精,学者质疑多且深。
  我们设计的导学案有“教师提的问题和我的疑惑”这个环节。关于“教师提的问题”,我们一直本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激活学生思维的原则,训练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发展。“我的疑惑”旨在激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解决,如果学生不能解决,老师再点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落实导学案自主预习
  1.强化方法指引
  无论是教师的“导”,还是学生的“学”,其前提都是“自研”。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慢慢形成“自研”的能力,达到真正学会学习的目的。
  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预习。一般做法是,导学案在课前发放,导学案中要指定学习内容、指明学习方法、分解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导读”提示,自己研读教材内容,对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准备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根据具体学习内容,每节课安排一定小组讨论时间,小组内部可以就自学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研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确实不理解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提出质疑。通过自主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内容,以达到每一位学生会用“导学案”,乐用“导学案”。
  2. 鼓励大胆猜想和解答
  学生预习之后在上课前反馈的疑难问题,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认领”自己能讲解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让每一个过程清楚具体,争取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让老师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信息反馈,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三、运用导学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我们的课堂更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环境和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当好课堂学习的指挥,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2.充分拓展学生的潜能
  教学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打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局面,才能为自主学习开拓充分的空间。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改教学为导学,给学生足够的课堂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还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倡思维的多元性,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成就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发现、探索获得成功的快乐,展示自己的才华。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高效课堂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458)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734500)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维系,传递和接受各种知识,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中,有的教师参照教案照本宣科,被教材所奴役,又力求知识点能教得面面俱到,所以就出现了什么都想讲,什么都要讲,但却什么都讲不透的现象。笔者以《玻璃桌子》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如何挣脱教材的桎梏,合理使用教材,真正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一、 备课前,知识点的罗列  教材中很多优秀的文章,往往都有值得我们去品评欣赏的
摘 要:本文从机械制造基础教学面临的困境入手,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明确了教学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从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 机械制造基础 教改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90-01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
语文是文字“游戏”,更是一部隐藏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知识的“辞典”。学习语文,就是在品析文字中带着好奇自觉翻阅,让汉字散发出灵动。依据语言习得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原则,带领学生品味文字,找出其中的“潜台词”,听出“弦外音”,更能够丰富学生学习认知视野和思维,主动释放学习内驱动力和积极情感,让学生在跳动的音符中奏出悦耳动听的旋律。我运用“四部曲”教学方式指导的徐玮琦同学,凭借超强实力和稳定发挥,获
新课标高考的生物试题中出现的考查学生从题意的语言文字中和图表、曲线中获取信息的托力退新增强,考查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试题也迅速升温。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加强这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通过一个民族的语
隨着科学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教学方面迈向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情感教育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将其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即可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在难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须要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在
兴趣教学是多方位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做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做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转变,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老师,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勇于实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怎样处理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呢?笔者提倡先要把教材“读薄”,然后把教材“读厚”。把教材“读薄”:整体把握教材的编写特点;尊重教材又不拘泥教材;确立前后知识的联系。把教材“读厚”:处理好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注意情境的创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教材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1
本文以邢某执行异议一案为例,对执行前和解协议的效力进行探讨,认为执行前和解协议不能否定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既判力,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This article takes Xing as an exa
本文对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变革方向进行了探索,提出应用训练“技能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专业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四个语文教学变革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