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狄亚》和《氓》爱情中的文化差异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美狄亚》中美狄亚的形象和《氓》等作品中塑造的女主人公进行对比,观察中西方女性在面对爱情和被抛弃命运时的不同表现,进而反射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对女性造成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从事教育近20年,三尺讲台陪伴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讲课是我的工作,回味每一堂课的起伏跌宕是我的乐趣,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何谓一堂好课?有人认为,教师讲得清楚,对教材把握准确,挖掘教材量度准确、恰当,就是一堂好课;也有人认为,教师课件做得时尚、生动,就是一堂好课;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学生听懂了,记住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就是一堂好课。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什么样的课称得上精彩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确,兴趣是一种意志趋向,求知的动力,一种主动性,一种驱动性。然而,我们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咬笔头,教师皱眉头”的现象,许多学生对习作畏惧、乏味,硬着头皮写作文,特别是中年级的学生更惧怕作文。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惧怕心理呢?我认为要依据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入手,采用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儿童的内心灵性,形成于对生活的生动体验。探索儿童习作心理,对有效指导儿童习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牵手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儿童观察生活,记录生活;鼓励儿童写出真情实感,感受写作价值,让习作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一、创设生活化的习作环境    教材中的习作,内容上虽尽力体现生活化,但大多仍是命题习作的形式。平时习作训练过程中,教师指定习作题目,甚至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作文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觉地经历作文的全过程,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并逐步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在“作文批改”的课题研究中,笔者进行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提高认识    教学中我常以小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一些中外文学家修改文章的例子。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曾易七稿;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对“春风
支玉恒老师曾说:“在所有的学科里,除语文外其他的学科,都是要学习语言的内容,只有语文课是学习语言形式——语言本身的。因此,语文教材不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篇篇的选文。每一篇选文只是一个学习语言的例子。学生就是要凭借这一个个例子,来学习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并使自己的语言得到积累。”  从这段话中,我们起码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语文课本是非常好的语文资源,一定要用好这一资源;二、语言的学习
艺术是美的感性传达的工具,是人类最高的追求美的活动。马克思认为,艺术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来表现人的主观审美感受,是具备美的魅力的内容,是能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存在物。失去了美,艺术将黯然失色,甚至衰败凋零。  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因此,现代教学艺术须自觉地去建立美的原则之间的广泛而普遍的联系,换而言之,真正的现代教学艺术应是那种在教学领域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丰富的、具有创造的审美性的教学。只有这样的实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说话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时,心情舒畅,学习状态最佳。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上课时态度要和蔼可亲,话语热情而富有童趣。例如,我给一年级学生上第一节语文课时,为了启发和培养孩子们的口语交际意识,我先向学生作自我介绍,孩子们听了老师的介绍后,初
一、教学要抓住根本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无非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近几年,由于理解的不同,语文教学的这个根本被不同程度地扭曲,阅读教学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所削弱,语文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如写字教学、写字质量和写字习惯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内容,虽经努力,但效果不尽人意,许久未见到学生书写工整而优美的字了。我们也常思考,老师未让学生养成良好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把握上。好的提问,犹如一条导火线,点燃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又如一把金钥匙,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让学生积极思索之后有所感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下面就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计及合理安排提问等待时间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问题    1.设计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见这样一些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作业潦草或很难完成;不善言谈,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些学生不仅写字潦草、而且写字姿势也不正确;课文朗读、记忆能力差,课堂表现不积极;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恰当、准确、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等等,好像他们具备了后进生身上的一切缺点。在帮助这些学生时,老师心思没少用,时间没少花,可就是作用不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