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荟萃了自然美、人生美、艺术美的丰富内涵。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渲染,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欣赏到文本中的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指导朗读,体会鉴赏美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感到美的愉悦,还要使学生学会体会、评价、鉴赏美。小学课文中许多课文描写的景物亲切宜人,表达的情感细腻温馨,篇篇课文耐读,越读越有味道,这些课文仅凭教师的讲解不足以让小学生领略文章的绝妙之处。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其需要美读。因此,小学课文都必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抒发情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文本所蕴含的美,达到鉴赏的目地,如《泉城》、《秋天》、《雾凇》等都是很美的文章,都需要美读唤起美的陶醉。教学《二泉映月》一课第五自然段(二胡曲表现内涵)时,可先让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后评价并讨论内涵。最后教师选择二胡曲《二泉映月》为此段配乐朗读,读出阿炳用乐曲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和深沉感情,感受其中的凄美。“读”在这里不仅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钥匙,还是学生体会美的工具,让学生通过朗读领略文本的表达之妙的同时更能够达到体会美、鉴赏美的目地。
  二、创设情境,激发美的情趣
  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儿童对于艳丽的色彩,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有意识创设美的情境,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在进行美的熏陶中领悟文本中的人物美、形象美、生活美,产生美的情感。例如《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文笔,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充满诗情画意、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是融语言美、意境美、感情美为一体的文章。教学时可运用DVD播放九寨沟的美景画面,创设景物美的情景,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感受童话世界之美,再通过熟读,启发学生说九寨沟的有关知识及名称由来。进一步创设情景交融的境,把学生带入“人间仙境”之中。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不仅多感官地感受了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诱发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培养了审美能力。
  三、启发联想,加深美的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美的力量是蕴含在语言艺术之中的,不同的课文的语言含有不同的美质。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展开想象,充分地感受高尚美。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不再是空洞肤浅的,而是具体深刻的。例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先让学生通过熟读古诗感知内容, 欣赏诗句的韵律美,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的主题图,使学生感受淡雅、清幽的春景美,最后根据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展开联想,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特定镜头去想象“满园春色”的美,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想象出的画面画下来,加深对美的感受。
  四、运用练笔,指导学生创造美
  写作能促进学生运用学到的正确审美观点,用客观的审美标准去判断美与丑,同时运用已学到的表现美的手法去表达美、创造美。写作可让学生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培养学生审美上,阅读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分辨是非,而课文是阅读分析的例子,也是学生学习如何表現美的例子,小学语文不少课文作者的思想情感、人格精神,是儿童的精神食粮。文章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与技艺则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好教材。
  (一)运用仿写,创造美
  例如《天安门广场》以形象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天安门广场雄伟壮观的景色,加深了读者对天安门广场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本文按照由近到远、从前到后、从内到外、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介绍了广场上建筑的宏伟。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明确写作方法后,要求学生紧扣课文内容以《校园》为题进行仿写,从入门培养学生写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同时掌握写作方法,增强写作信心,欣赏了美,也创造了美。
  (二)运用改写,创造美
  例如《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填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在教学中受到的美的熏陶用现代文的手法改写创造出美来。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词内涵美,而且学生自己也创造出了自己所感受到的美。
  (三)运用续写,创造美
  在小学语文中,许多课文往往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这时安排学生练笔延伸情节,感受文本蕴含的美和培养学生根据文本要求延续创造美。如教学《嫦娥奔月》一课,让学生练笔:舍己为人、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后在月亮之上生活的情景又是如何的?这是对课文的延伸,又是嫦娥美好品质的再次体现。另外,还可以写读后感,利用课文“空白”之处补写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潜在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教学媒体,计算机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教育功能,因此是促进教改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思维  计算机之所以能在教学中起到这样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本身具有的功能,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事先编好的具有各种功能的课件,计算机只是执行这些功能。而当前中学历史学科知识
唐朝是诗歌的时代,也是书法的时代,能够兼书家、诗人双重身份者却不多.李绅(七七二—八四六)的诗书皆不算一流,但留下两首《古风》,一块龙宫寺碑,也堪在唐代诗歌史、书法史上
摘 要:中学的政治课,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密切,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原理抽象,长期以来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激发;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这就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被动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
摘 要:学信息素养就是信息素养涉及数学的部分,包括信息(主要是数学信息)的收集和信息的数学分析及应用,具有敏锐性、果断性、正确性、自如性、独创性等品质。培养中学生的数学信息素养培养需树立学生的数学信息意识,并立足课堂教学和利用现代网络。  关键词:数学信息素养;培养思路;中学生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巨大
摘 要::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揭示事物共同属性的思维形式。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条件。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初中数学情景教学应遵循新旧知识联系原则、贴近学生生活原则、难易适中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初中数学情景教学的方法主要有概念情景法、生活情景法、问题情景法、动手情景法等。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情景创设;重要性;原则  情景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背景下仍然有着其广
摘 要:小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努力实現利用多媒体技术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有开创性的学习、思考;四是正视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并采取措施弥补。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造环境;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自身蕴含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画的基本技能,还要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那么,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必须四措并举,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第一,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创造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兴趣、动机和理想发
目前,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学习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是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多数为十二三岁,已经过小学二至三年的英语初级教育,从初中教材现状看,是针对初一才开始进行英语教学的教材,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我在英语教学中始终把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来完成,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