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彬: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中国文学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t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1945年12月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汉学家。1966年入明斯特大学学习神学,1968年转入维也纳大学改学中文及日本学,1969年又转到波鸿大学专攻汉学,1973年获汉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论杜牧的抒情诗:一种解释的尝试》。1974年远赴日本,在那里,顾彬看到了中国唐朝时期的景象——中国文化几乎无处不在,遍地都是中国式的建筑,中国的书画……1975年,作为中德互换交流生,顾彬第一次来到他向往已久的中国。1977年至1985年回国任柏林自由大学东亚学系讲师,教授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及艺术。1985年起任教于波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现为该校汉学系主任、教授。
  “四十年来,我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了中国文学”,顾彬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序言中这样写道。他以德文、英文、中文出版专著、译著和编著达50多部,如《中国文学中自然观的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史》等。合编、主编或翻译的著作和文学作品主要有:茅盾的《子夜》、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百花齐放》、巴金的《家》和《寒夜》等。1989年起主编介绍亚洲文化的杂志《东方向》,及介绍中国人文科学的杂志《袖珍汉学》。2002年开始主编十卷本的《中国文学史》,并撰写其中的《中国诗歌史》、《中国散文史》、《中国古典戏曲史》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年近70岁的顾彬用连篇的译作、几百场大学讲座,不计名利和精力地向西方出版社推荐他心目中的汉语佳作。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这样说:“我的内心里一直有一个呼救的声音。很多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当代的文学不屑一顾,很轻视。如果我放弃了,德国就没有人研究中国文学了。这个声音促使我不断地自我拯救,将中国文学的研究进行下去。”
  然而,回顾近年来中国媒体对这位德国老头的报道,诘责却多于褒奖,甚至有反对者给顾彬套上了“文化沙文主义”的帽子。2006年他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的一些话,被某些媒体炒作成“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以至于一些原本和顾彬有来往的中国作家,都与其明显保持了距离。对此顾彬略带反感地说:“我无所谓媒体怎么说我,无所谓制造什么公众形象,我来这里不是为满足媒体需要的。”
  顾彬对于中国当代作家,一直持有一个批评意见——外语太差,既不能和外国同行沟通,也难以读懂原汁原味的世界文学精品。在他看来,这种能力缺失有碍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为此,顾彬开出了一张处方:学好外语;尊重传统;学好中文;不要急于把作品拿出来发表,就让它在抽屉里锁上20年;不要亲近市场;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但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高。
  顾彬也不认同中国学者提出的“用中国的方式研究中国,用西方的方式研究西方”,但他也同样批评欧美学者单纯采用西方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研究中国。
  在被问及好作品的标准时,顾彬不止一次地说,作家应该娴熟地掌握语言,必须有思想,要创作属于他的形象。一个作家的作品销量高,未必是个好作家。
  他还对中国图书在德国的营销提供了建议。他认为,中国文学作品在德国的译介情况非常好,虹影、卫慧、莫言、格非的小说,至少能卖到几万本。从德国读者和出版商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出版物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中国书籍在德国市场的销售。最直接的一个问题是,书籍的封面装帧不够精美。在德国书籍市场,如果想成功的话,最重要的一点是书应该看起来漂亮,封面要具有吸引力。
  (孙敬鑫)
  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2011年10月5日,两艘货船在泰国金三角地区的湄公河水域遭到不明身份武装人员袭击,13名中国船员被残忍杀害。新华社曼谷分社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发回了大量文字、图片和视频报道,以最快的速度向受众介绍现场情况,权威发布我赴泰工作组取得的最新进展,国内外媒体广泛转载。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得知有中国船员死亡,作为新华社驻曼谷记者,我与另一名同事和当地雇员坐上第一班飞机,前往事发地清盛县。  “第一时间
期刊
“两会”期间,在中外媒体同台拼抢时效和“围追堵人”的明争暗斗中,如何挖掘海外读者感兴趣的“两会”新闻?  提前应战 现场捕捉  过去的2011年,变幻莫测、跌宕起伏。在全球经济的持续严冬中,海外受众对2012年的中国怀着“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他们期待中国经济依旧是世界的“定海神针”,也担忧中国领导人换届是否会为世界某些国家带来不确定因素,还关注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改革,包括农村、民生、老龄化、教育公
期刊
作为自媒体的一种重要媒介类型,博客一方面与网络论坛、社交网站等自媒体形式一样具有自由、开放、草根、开源、及时等传播特征,同时也有区别于其他自媒体形式的根本特征,即博客是一种较严肃的沟通工具。今天,全世界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博客已经成为舆论领袖发表观点、评论的重要场域,成为精英人士影响大众的重要方式。  鉴于博客的影响力,本文尝试对如何利用博客自媒体平台进行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国对外
期刊
3月5日上午7时许,距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尽管还有将近2个小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二楼却早已人潮涌动。在“外国记者资料领取处”指示牌前,经验丰富的海外媒体记者早早就抢占位置,排起长队,等待领取温家宝总理即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英文及其他文种译本。  “来了,终于开始了!”有人在队伍后面喊道,引起各国记者一阵骚动。这时,时钟指针已悄然滑向上午8时。  只见一名外国记者拿着报告一个箭步从人群
期刊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中,我国的“大外宣”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必须基于“大传播”的视角展开。超越“对外”所指的单向性关系和“传播”所指的功能性内容,建立国内外一体化的理念。改革、开放是中国对外传播发展的两大方面,增进交流、参与竞争、强化安全是国际传播体制、机制性创新的关键。  文化交流:建构易于沟通的话语空间  文化是全部社会实践。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有着广泛的往来
期刊
地处四川省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也是感染艾滋病的重灾区之一。许多年轻人因吸毒染上艾滋病去世,留下不少孤儿,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关爱。而这些失去依靠的儿童像遍布凉山的索玛花一样,在大山深处顽强生长、努力绽放。  在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夕,记者来到四川大凉山的昭觉、美姑两县,走访了一些因艾滋病致孤的儿童,并对他们接受社会救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俄普村71岁的马海果果坐在自家三
期刊
2011年5月底6月初,中国派出的第一个公共外交出访团成行,赵启正率领政协外事委员会代表团一行8人,出访了韩国和美国,就公共外交的话题与有关人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跨国对话:公共外交的智慧》一书便是此次出访的直接成果。书中收录了赵启正与基辛格、库恩、麦启安等欧美、韩、日等国政界、学界、商界领袖的21篇现场对话,既有对现实案例的深入分析,又有沟通技巧的生动演绎,对话时双方不回避矛盾,不隐瞒缺点,
期刊
何汉理,又译作哈里?哈定(HarryHarding),美國著名的中國问题专家,1946年出生于波士顿,196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公共和國际关系学士学位,1969年和1974年在斯坦福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71年至1983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1983年至1994年在布鲁金斯学会担任高级研究员,1995年至2005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外交学院担任院长。他还曾担任克林顿内阁的特别
期刊
2011年11月1日至6日,由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黑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牵头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地方局、中国驻哈巴地区总领事馆、吉林省政府新闻办、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共同协办的首次“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媒体交流(2011)”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  赴俄期间,举办了中俄边境媒体研讨会,双方围绕当前在涉及对方报道中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如何为即将启动的中俄“旅游年
期刊
艾滋病是一种全世界广为关注的传染性疾病,也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对外报道领域,海外媒体在这方面对中国一直颇多诟病,其中也不乏恶意炒作的居心。2011年11月世界艾滋病日前夕,美国《纽约时报》就曾发表题为《巨大的争议声中,国际艾滋病组织停止对华援助》的文章,以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会冻结向中国提供援助款为由头,质疑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接受国际援助的合理性,并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在抗击艾滋病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