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的力量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是一种全世界广为关注的传染性疾病,也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对外报道领域,海外媒体在这方面对中国一直颇多诟病,其中也不乏恶意炒作的居心。2011年11月世界艾滋病日前夕,美国《纽约时报》就曾发表题为《巨大的争议声中,国际艾滋病组织停止对华援助》的文章,以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会冻结向中国提供援助款为由头,质疑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接受国际援助的合理性,并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在抗击艾滋病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由于文中的指摘没有艾滋病防治一线的事实做支撑,完全是不同利益群体观点的集纳,我们认为报道本身是有失公允的。
  为此,新华社对外部精心策划,组织记者深入四川、云南、河南等艾滋病重灾基层,调研中国艾滋病防治一线的真实情况,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后陆续播发,用新闻现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回应了海外舆论的偏颇之词。其中,《艾滋病阴影下的生活——探访中国四川凉山的孤儿们》是一篇比较扎实的对外报道,记者深入中国艾滋病重灾区之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探访了当地的艾滋病患者包括因艾致孤的儿童,并参观了一些卫生部门、国际组织和民间组织,对其救助艾滋病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用详实的数据、典型的案例和白描的笔触,说明了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现实,比较有说服力和针对性。
  寻找有亲和力的切入点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也是海内外受众都普遍关心的一个群体。记者在采访时感受最深的就是受艾滋病影响的孤儿处境堪忧,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并没有因为一些反对声音而停止对中国的援助,相反,他们在持续帮助大凉山的失依儿童。于是,记者在采访中就将报道的重点放在了当地因父母罹患艾滋病而沦为孤儿的儿童,选取了当地一个典型的因艾致孤儿童家庭为切入点,用讲故事的手法,将其双亲染毒患艾滋去世,跟随老人生活,家中经济拮据,成长环境恶劣的经历娓娓道来,辅以民政部门最新数据支撑,指出这种现象在当地的普遍性。
  之所以选择“红丝带栋梁班”是因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地草根非政府组织与国家公益组织的良好合作。通过栋梁班孩子的亲身经历并结合民政部门提供的孤儿补贴金额,向读者透明地展示了公益组织在当地投资办学的成效,以及未来仍面临的困难,在回应海外不实言论的同时,间接呼吁更多的爱心基金和国际组织参与到救助中国艾滋孤儿的活动中来。
  用事实说话 不回避敏感话题
  《纽约时报》的报道《巨大的争议声中,国际艾滋病组织停止对华援助》提出疑问——中国2008年的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共花费了460亿美元,还投入5860亿美元刺激本土经济,那么它是否还有资格成为艾滋病资助的受益方?
  针对这个话题,我们认为只有深入艾滋病防治一线,对一线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才会打消外界猜疑。为此,记者深入凉山采写的报道中讲述了一名感染艾滋病却无钱医治的女孩的故事,突出了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实际困难,使艾滋病在当地防治情况的报道生动鲜活、可信度高。
  在与外媒交锋的这组报道中, 我们始终把报道的重点放在新闻现场,围绕艾滋病防治的新问题、新趋势进行调研。例如,另一篇题为《阻击艾滋病的跨境传播》的稿件就源自记者对云南中越边境艾滋病重灾区的调查。尽管采访遇到很大阻力,终于在当地卫生部门的配合下,联络到了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艾滋病跨境传播的受害者,使文章有故事性的同时颇具说服力。
  为了由点带面,向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完整全面的画面,我们在报道典型案例的同时还注意添加新闻背景,运用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来丰富稿件的内容,包括基层卫生部门发布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增长率,病人接受治疗以及药物配置情况。
  突出国际合作
  《纽约时报》的报道一文还指出,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会悄悄决定停止向中国支付最大一笔艾滋病防治款项,随后又对基金的监管产生疑虑,因此冻结了其他疾病防治款项。这个决定缘于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之间的观念冲突,基金会的宗旨是草根组织必须从根本上介入与艾滋病一类疾病的斗争中,而中国政府对不受自身控制的民间团体持越来越不信任的态度。并称在此之前,一些艾滋病活动人士曾经抱怨,中国官员压制他们的公益健康活动;把得到的拨款转移给政府控制的组织手中;无法说出款项花费明细。
  事实上,在中国的艾滋病重灾区活跃着不少国际组织,它们募集善款,派驻定期的顾问、医生等帮助当地艾滋病患者和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此外,还有一些国际基金项目通过与当地政府和NGO合作的形式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援助。他们和当地官员是积极配合协作的关系。
  为了对国际组织与当地政府或NGO的合作进行客观如实的报道,记者选取了总部设在香港的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于1999年与昭觉县政府共同创建的昭觉青年创业培训中心为例。在过去十余年中,该中心共接收6000多名当地青少年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其中不少是艾滋致孤儿童。通过采访该国际组织派驻当地的教员,告诉读者他们是如何与当地政府配合开展工作的。有力地回击了外媒报道中提到的“中国官员压制他们的公益健康活动”的托辞。
  做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在偏远的艾滋病灾区需要依靠各种力量。国际社会在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全世界的许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已经向中国提供技术和资金抗击艾滋病。比如,美国政府与中国的合作包括派遣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代表团两次访华,并计划同中国交换专家。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官员说, 今后将开展的项目将把重点放在监控、流行病学研究、教育、安全用血和社区医疗服务上。美国国家过敏和感染疾病研究所也与中国同行建立了合作项目。此外,美国药品和食品管理局、国家癌症研究所也都建立了与中国合作的艾滋病预防项目。中国与美国等医疗技术发达的国家间在对抗艾滋病问题上的合作也是双边关系一个潜在的、建设性的领域。
  报道这些国际公益机构自发参与对艾滋病孤儿的救助和扶持的努力,也能使海外读者甚至更多的国际组织了解艾滋病灾区的情况,也为吸引更多国际援助资金做了铺垫。
  另辟蹊径的报道选题
  在中国的部分省份中,艾滋病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在中国与种植鸦片的缅甸、泰国和老挝接壤的南部边境,大范围的静脉吸毒现象曾经是早期艾滋病泛滥的原因。吸毒,以及随之而来的艾滋病传播模式,已经扩展到中国西北部新疆的贩毒路线沿线。此外,中国人口第二大省河南,已经成为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关于艾滋病重灾区的报道,近年来也更加公开透明。但是要做出吸引海外读者的报道,还得在选材上下工夫。这次在凉山调研,记者还采写了另一篇稿件《彝族儿女抗毒防艾的民族自卫战》,主要选取了当地彝族传统习俗以“家支”作为纽带来约束毒品的传播,用血酒盟誓抗毒禁毒。同时另一名记者赴云南采写的稿件《古老中医药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新途径》取材外国人感兴趣的中医药,报道了近年来,中国医学界正尝试用传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科研和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能有效保护和恢复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选材新颖,抓人眼球。还有一位长期从事艾滋病话题报道的记者凭借经验,推算出上世纪90年代河南卖血艾滋病村的后代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围绕这个群体的生活现状采写了《与艾滋病一起成长》一文,角度新颖受到外界关注。
  (作者系新华社对外部记者)
  责编:贺潇潇
其他文献
2011年发生的新闻事件中有不少是纪念性的。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比较海外对这几个重要纪念日的报道后不难看出,外媒在中国入世十周年这一经济话题上投入了格外多的笔墨,且角度和观点基本趋同,即将中国视为世贸体系下的最大赢家。对外国公司过去受惠于中国开放政策的好处均一笔带过,而对其目前在中国享受的待遇表示不满,并对其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前途怀有深深的忧虑。  这是几乎
期刊
2011年10月5日,两艘货船在泰国金三角地区的湄公河水域遭到不明身份武装人员袭击,13名中国船员被残忍杀害。新华社曼谷分社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发回了大量文字、图片和视频报道,以最快的速度向受众介绍现场情况,权威发布我赴泰工作组取得的最新进展,国内外媒体广泛转载。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得知有中国船员死亡,作为新华社驻曼谷记者,我与另一名同事和当地雇员坐上第一班飞机,前往事发地清盛县。  “第一时间
期刊
“两会”期间,在中外媒体同台拼抢时效和“围追堵人”的明争暗斗中,如何挖掘海外读者感兴趣的“两会”新闻?  提前应战 现场捕捉  过去的2011年,变幻莫测、跌宕起伏。在全球经济的持续严冬中,海外受众对2012年的中国怀着“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他们期待中国经济依旧是世界的“定海神针”,也担忧中国领导人换届是否会为世界某些国家带来不确定因素,还关注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改革,包括农村、民生、老龄化、教育公
期刊
作为自媒体的一种重要媒介类型,博客一方面与网络论坛、社交网站等自媒体形式一样具有自由、开放、草根、开源、及时等传播特征,同时也有区别于其他自媒体形式的根本特征,即博客是一种较严肃的沟通工具。今天,全世界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博客已经成为舆论领袖发表观点、评论的重要场域,成为精英人士影响大众的重要方式。  鉴于博客的影响力,本文尝试对如何利用博客自媒体平台进行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国对外
期刊
3月5日上午7时许,距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尽管还有将近2个小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二楼却早已人潮涌动。在“外国记者资料领取处”指示牌前,经验丰富的海外媒体记者早早就抢占位置,排起长队,等待领取温家宝总理即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英文及其他文种译本。  “来了,终于开始了!”有人在队伍后面喊道,引起各国记者一阵骚动。这时,时钟指针已悄然滑向上午8时。  只见一名外国记者拿着报告一个箭步从人群
期刊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中,我国的“大外宣”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必须基于“大传播”的视角展开。超越“对外”所指的单向性关系和“传播”所指的功能性内容,建立国内外一体化的理念。改革、开放是中国对外传播发展的两大方面,增进交流、参与竞争、强化安全是国际传播体制、机制性创新的关键。  文化交流:建构易于沟通的话语空间  文化是全部社会实践。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有着广泛的往来
期刊
地处四川省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也是感染艾滋病的重灾区之一。许多年轻人因吸毒染上艾滋病去世,留下不少孤儿,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关爱。而这些失去依靠的儿童像遍布凉山的索玛花一样,在大山深处顽强生长、努力绽放。  在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夕,记者来到四川大凉山的昭觉、美姑两县,走访了一些因艾滋病致孤的儿童,并对他们接受社会救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俄普村71岁的马海果果坐在自家三
期刊
2011年5月底6月初,中国派出的第一个公共外交出访团成行,赵启正率领政协外事委员会代表团一行8人,出访了韩国和美国,就公共外交的话题与有关人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跨国对话:公共外交的智慧》一书便是此次出访的直接成果。书中收录了赵启正与基辛格、库恩、麦启安等欧美、韩、日等国政界、学界、商界领袖的21篇现场对话,既有对现实案例的深入分析,又有沟通技巧的生动演绎,对话时双方不回避矛盾,不隐瞒缺点,
期刊
何汉理,又译作哈里?哈定(HarryHarding),美國著名的中國问题专家,1946年出生于波士顿,196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公共和國际关系学士学位,1969年和1974年在斯坦福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71年至1983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1983年至1994年在布鲁金斯学会担任高级研究员,1995年至2005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外交学院担任院长。他还曾担任克林顿内阁的特别
期刊
2011年11月1日至6日,由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黑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牵头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地方局、中国驻哈巴地区总领事馆、吉林省政府新闻办、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共同协办的首次“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媒体交流(2011)”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  赴俄期间,举办了中俄边境媒体研讨会,双方围绕当前在涉及对方报道中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如何为即将启动的中俄“旅游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