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传播的博客策略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自媒体的一种重要媒介类型,博客一方面与网络论坛、社交网站等自媒体形式一样具有自由、开放、草根、开源、及时等传播特征,同时也有区别于其他自媒体形式的根本特征,即博客是一种较严肃的沟通工具。今天,全世界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博客已经成为舆论领袖发表观点、评论的重要场域,成为精英人士影响大众的重要方式。
  鉴于博客的影响力,本文尝试对如何利用博客自媒体平台进行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国对外传播提出思考。本文以国际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通过设置“中国”(China)关键词,搜索中国相关的国际博客,并根据Technorati提供的博客权威度指数进行排列,选取权威度最高的350条博客利用Spass软件进行内容分析,了解国际博客对中国国家形象呈现的主要特点,进而对如何利用博客进行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国对外传播提出思考。
  一、国际博客对中国国家形象呈现的主要特点
  1、美国博客是关注中国的主要国际博客来源
  因为Technorati是博客搜索引擎,因此本文抽取的350条博客样本基本都来自其他网站。根据统计,350条样本主要来自Business Insider、Huffingtonpost、American Thinker、Global Voices Online等国际博客网站。从博客的国家来源看,报道中国数量较多的博客基本都来自美国。而且,根据Technorati的博客排名指数和权威指数,这些博客同样也名列前茅。被研究博客内容以原创为主,转载主要来自英、美主流媒体。
  2、重点关注中国经济政治
  从关注的主题来看,经济话题是最为关注的话题,36.29%(127条)的博客内容是关注中国经济话题。其次,是政治话题,共计77条,占22%;外交/国际关系34条,占9.71%;社会/民生话题32条,占9.14%;科技主题24条,占6.86%;文化、环境分别为15条和14条,军事8条。
  对中国政治主要关注的事件包括中国人权问题、互联网管控、新闻审查、新闻自由、茉莉花革命、中国“十二五”规划、胡锦涛访美、艾未未事件、南海争端等。关注的主要经济事件包括中国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潜在市场地位、中美贸易逆差、中国稀有金属出口、人民币汇率、盗版、股票市场、中美贸易战等。外交/国际关系主要集中在中美关系、中国与巴基斯坦、中国与利比亚、中法关系。社会民生主题集中在中国富士康事件、食品安全、膨大西瓜、西南地区旱情、中国性别比、计划生育、老龄化等问题。文化报道聚焦在华艺术展、中国穿越剧、3D肉蒲团上映、印度电影在中国投资等问题。环境问题主要聚焦中国的环境污染、电子垃圾、新环保技术进展、气候变暖等话题。科技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国太空空间站建设、中国移动与苹果合作、百度与谷歌之间的技术争端、中国黑客、中国在非洲技术投资、中国社交网站发展等主题。
  3、国际博客对中国经济和科技报道呈现正面报道
  从报道态度来看,中性报道是博客网站对中国的主要报道态度,40%(140条)的报道是中性报道;其次,负面报道也占到相当比例,其中较为负面的报道97条,占到27.71%;非常负面的报道53条,占到15.14%。较为正面报道43条,占12.29%;非常正面报道17条,占4.86%。
  从报道关键词来看,对中国的正面报道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领域。最大(Largest, biggest)成为形容中国最多的词汇,中国经济领域拥有无数最大的称呼。同时,崛起(Rising、emerging)也成为正面定义中国的主要关键词。
  科技领域的创新也是国外积极正面评价中国的重要方面。例如:The nation became only the third in the world to put a man in space independently(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将人类独立送往太空的国家)。
  4、负面报道主要集中在政治、新闻自由、环境、台湾等方面
  负面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互联网审查、新闻审查、环境、台湾问题几个方面。 对中国负面报道的另外一个话题则是中国的盗版问题。例如:将中国定义为世界上最大的盗版市场(China, the largest counterfeit and piracy market in the world)。同时,在台湾、香港问题上侵犯中国主权,直接将台湾、香港称为“两个亚洲的小国家”(two small Asian countries)。
  二、中国对外传播的博客策略思考
  1、鼓励中国网民在国际博客上开设博客,发表观点,传递中国声音
  尽管中国博客网民数量较多,然而在国际博客平台上真正开通博客、影响国际受众的中国网民数量并不多。根据本研究对博客用户的国籍的调查数据来看,美国博主是国际博客中数量最多的用户,在标准国际的48位国际博客用户中有33位来自美国。而来自中国的则仅有3位。
  应鼓励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网民积极在国际博客平台如Wordpress、Blogger上开设博客,引导国际博客涉华舆论,影响国际博客网民。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具有国际沟通素养的中国网民越来越多,如国际学者、海外留学生、驻外记者、跨国公司中国职员、国际公务员等都可以成为在国际博客平台上进行对外传播的独立意见领袖,成为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使者。
  2、发挥传统媒体记者的博客意见领袖作用,引导国际博客舆论
  由于博客传播的深度人际传播效应,意见领袖的博客对整个国际博客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从业者较易成为博客舆论圈中的舆论领袖。根据本次研究的统计,在标注职业特征的131条博客中,其中标注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为102条,占到压倒性的多数,其他如教师(5条)、个体职业者(5条)、公司职员(4条)、公务员(3条)、学生(2条)、退休人员(1条)、家庭主妇(1条)的数量都相对较少,分别都不超过10条。因此,传统媒体记者在整个博客舆论圈中扮演了意见领袖的作用。而且,相对于普通自媒体用户,传统媒体记者拥有更高的新闻意识,新闻技巧,新闻素养,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新闻资源,因此更容易在博客舆论圈中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
  3、提高策划能力,培养亲华博客精英,改变博客舆论圈的负面被动局面
  尽管与西方传统媒体对华报道相比,国际博客对华报道态度出现了很大进步。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国际博客舆论圈中中国政治、新闻自由、人权、台湾问题等方面中国的形象比较负面和被动。
  对于博客舆论圈来说,提高新媒体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的技巧,提升中国对外传播效果重要的就是提高策划能力,培养亲华精英博客。从发布动机来看,事件驱动是博客用户报道中国的最主要动机,共计133条。其次为发布者自我揭秘,共计119条,占34%;由传统媒体报道引发自媒体关注95条,占27.14%。出于企业或自媒体用户的商业营销目的以及博客用户娱乐分享的数量较少,分别为1条和2条。事件驱动引发的博客用户报道中国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事件如艾未未事件、南海问题等;另一类是媒介事件,即策划事件。从目前国际博客对华报道来看,博客对华报道主要集中在中国原发事件;而策划事件绝无仅有,少之又少。因此需要整体提高中国媒介事件的策划能力。
  同时,由于博客传播的精英特质,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亲华博客精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经影响了一批西方受众对中国的看法,也是中国早期对外传播最成功的一个案例。博客时代,我们更需要像斯诺一样的舆论领袖和传播使者。
  4、加强中国外宣媒体的评论功能,提高国际博客转引率
  尽管自媒体时代,受众生产内容颠覆了传统记者传播信息模式。然而,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发现,受众转贴传统媒体的内容仍然占到相当比例,而且,国际博客的主要转载内容来自于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体,而中国外宣媒体的转载率非常低。
  互联网时代,由于言论鱼龙混杂,凸显新闻事件的评论性显得更加重要。国家媒体因为代表国家声音,因此受到更多网民关注。然而由于中国外宣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较弱,缺少令受众耳目一新的评论观点,从而导致了中国外宣媒体在国际博客圈中的转载率非常低。加强中国外宣媒体的新闻评论功能,提升国际博客对中国外宣媒体的援引率变得非常重要。
  (作者相德宝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讲师、博士,戚崇煜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贺潇潇
其他文献
Q:从9月17日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开始,美国的主流媒体因为对此事件报道的迟缓而饱受批评。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为例,在最初的一个星期中它虽然播出了美联社的相关报道,但是自身却未进行任何报道。原因基于其执行新闻编辑认为:“最近在华尔街所发生的抗议没有涉及大量人群和显赫人士,抗议也没有造成大的混乱,抗议者亦无明确的目标”。你对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所提到的以上这些新闻选择标准有何评论?你觉得它是否是美国
期刊
当前,国外迫切希望有一本书能针对他们的各种疑惑点来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图书。本书作者就是按照“人”、“思想”、“党的运行机制”、“国家体制”、“和平发展道路”五个部分进行编辑,针对外国朋友的关注点,通过生动事例娓娓道来,帮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本书分别以中、英、法、德、西、俄、日、韩、阿等文种出版。  作者李君如教授是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共党史研究界与政治理论界的权威专家,具有丰富的国外
期刊
1992年1月19日至23日,88岁高龄的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下第二次赴深圳特区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谈话,推动中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20年激荡风云,20载沧桑巨变,深圳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部历程,创造了无数个改革奇迹。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向世界讲述“深圳故事”、特区是否能冷静理性面对过去的辉煌与现实的难题、什么样的麻烦在等待着这个中国最早也是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是海内外读者都关心的话题
期刊
气候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尤其是每年一次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2010年开始,中国外文局就成立了专门的气候报道小组,长期关注气候方面的宣传报道。2011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举行,外文局继2010年组团赴坎昆-采访后,再次组团赴德班进行报道。对于身为中文记者的我来说,能够参加一次在外国举行的大型国际性会议,实属不易。  德班印象——阳光下的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WTO),跟很多俱乐部一样,拒绝顾客自动获取重新入会的权利。在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完成革命后,中国就退出了关贸总协定,也就是世贸组织的前身。为了重新加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申请,并且不得不等待15年之久。门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这一天打开。  再入会的代价是高昂的,因为等待是漫长的。中国放宽7000种关税,配额和其他贸易壁垒。有人担心国外的竞争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农业
期刊
《德国人》是一部讲述德国历史的系列纪录片,由德国最大的电视台——电视二台(ZDF)制作完成,迄今共播出了两季共20集。  《德国人》在收视率上获得了成功。2008年10月26日晚黄金时间19点30分,首集“奥托与帝国”便吸引了648万观众的眼球,收视率高达20.9%。要知道,德国电视二台现场直播的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的“世纪婚礼”的观众人数也不过488万。次日播出的“海因里希与教皇”也拥有467万观
期刊
此间经济学家和市场参与者往往用“共赢”这个词来形容跨国公司和中国市场的关系。在第一个入世“十年”里,跨国公司不仅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更从中分享到可观的成果。  “入世使中国拥有了更透明、更安全、更有预见性的市场,中国经济在入世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濮利康在谈到过去十年的发展时如是评价。  这家来自法国的电力交通巨头目前在中国拥有30余家实体和业
期刊
2011年发生的新闻事件中有不少是纪念性的。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比较海外对这几个重要纪念日的报道后不难看出,外媒在中国入世十周年这一经济话题上投入了格外多的笔墨,且角度和观点基本趋同,即将中国视为世贸体系下的最大赢家。对外国公司过去受惠于中国开放政策的好处均一笔带过,而对其目前在中国享受的待遇表示不满,并对其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前途怀有深深的忧虑。  这是几乎
期刊
2011年10月5日,两艘货船在泰国金三角地区的湄公河水域遭到不明身份武装人员袭击,13名中国船员被残忍杀害。新华社曼谷分社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发回了大量文字、图片和视频报道,以最快的速度向受众介绍现场情况,权威发布我赴泰工作组取得的最新进展,国内外媒体广泛转载。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得知有中国船员死亡,作为新华社驻曼谷记者,我与另一名同事和当地雇员坐上第一班飞机,前往事发地清盛县。  “第一时间
期刊
“两会”期间,在中外媒体同台拼抢时效和“围追堵人”的明争暗斗中,如何挖掘海外读者感兴趣的“两会”新闻?  提前应战 现场捕捉  过去的2011年,变幻莫测、跌宕起伏。在全球经济的持续严冬中,海外受众对2012年的中国怀着“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他们期待中国经济依旧是世界的“定海神针”,也担忧中国领导人换届是否会为世界某些国家带来不确定因素,还关注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改革,包括农村、民生、老龄化、教育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