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寓言特点巧抓教学着力点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engwa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故事多采用借喻的手法,将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体现在简单的故事中。统编本二年级教材编排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易懂,寓意深刻,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教学寓言故事,教师要从文本的特点出发,着力让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寓意。围绕这个着力点,我在实践中就寓言故事的教学展开探究,下面就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亡羊补牢》一课为例谈谈教学策略。
  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意思
  寓言故事简短有趣,语言生动而不失理性,情节之间联系紧密,在写作构思上很有特点。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会字词后进行朗读,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情节,梳理课文内容,从主要人物入手,看看人物做了什么事。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也有八个生字,运用利用熟字识记、结合语境识记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会生字,再根据生字特点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如“圈”可用图片展示理解,“钻、叼、喘”可用动作演示理解等。学生学会了生字词,教师让他们朗读整篇课文,学生从“一天早上”和“第二天早上”可以感知故事一共讲了两个场景,并指导学生分步思考羊丢了几次,养羊人怎么做,结果如何,再把这些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二、品词析句,读懂故事内容
  抓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仔细品析词句,在比较和揣摩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可以一步步加深对寓言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认识,还可以通过想象补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教学《亡羊补牢》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思考:第一次丢羊以后,街坊是怎样劝他的?养羊人又是怎样回答的?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如果不赶紧把羊圈修好羊还会被叼走,或者羊也可能跑出去。接着紧扣养羊人的反问之话,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养羊人不以为然。第二次丢羊后,抓住养羊人的所想所做来体会,一是理解关键词“后悔”,在学生感悟到“后悔”一词的意思后,启发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哪些后悔的经历,从而加深理解。二是要读懂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合“现在修还不晚”明白养羊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结合“赶紧”体会养羊人的行动迅速,结合“堵上、结结实实”,体会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好,结合“再也没有丢过”,明白改正错误后的好结果。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态度的变化,为后面理解成语的意思做好铺垫。
  三、联系生活,理解寓言道理
  寓言故事把深刻的道理蕴含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有些寓言故事已经浓缩成常用的成语,融入我们的生活。如果,直接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解成语的意思,揭示寓言的道理,学生不容易理解,但是紧扣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巧妙提问引发思考,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感悟出寓言的道理。
  《亡羊补牢》的道理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教师可以这样设问: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采取补救措施了吗?后来出现了什么情况?第二次丢羊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会说些什么?他是采用什么办法改正错误的?结果怎样?你觉得这个养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根据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故事走向生活,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例。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交流,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领悟到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课本中的寓言故事充满了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寓言的文体特点出发,紧紧抓住教学中的着力点来指导学生学习,讓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习得更多的语文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五汛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童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常常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向学生渗透生活的准则和人生哲理,将世界的美好和爱传递给学生。统编本教材在低年级选编了大量的童话类课文,教师应从文体角度入手,捕捉其中所表达的内涵价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童趣飞扬的过程中,提升童话类课文的教学效率。笔者以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的教学为例,阐述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置换角色,在代入体验中想象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这一问题,并用六个案例,从数学史料﹑实验﹑趣味问题﹑生活实例﹑有趣游戏和专业知识等六个方面,对中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教学情境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一直是困扰中职数学教师的一大问题,这主要是由如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没有升学压力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学习不够重视;另一方面,
摘 要:在中职德育课中,采用“调查—讨论式”课型实施教学,学生可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来获得体验和知识,增强自信心。本文分析了这一课型的特色与创新以及实施过程,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中职;德育;调查;讨论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教学大纲的内容,顺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中职德育课应以关注和促进中职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笔者
摘 要:中职生对于理论抽象、内容枯燥的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根据该课程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一堂公开课为实例,分析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商务课程;教学方法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中职商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理论抽象枯燥、内容繁多复杂,而中职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很少接触进出口贸易知识,缺乏相关信息的感性认识
摘要: 媒介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目前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作为媒介素养教育手段与载体之一的校园媒体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校园媒体对症下药,构建“社会参与”式教育模式,搭建实训平台,深化理论学习,建设相关机制,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开辟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 校园媒体;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
作前指导是习作教学流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学生在作前对阅读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等进行集中整理、选择、展示,是落实习作目标、培养习作能力、获得习作方法的重要途径,启后是指为学生修改完善习作提供依据和标准。那么,如何让课堂作前指导简洁而高效呢?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不妨先来找一找作前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觉得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作法指导空洞  作法指导,其
三年级的教学,从低年级的字词训练过渡到高年级的篇章训练,读写结合可以架起这座桥梁和纽带。读写结合能够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阅读教学中,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一、积累语言,培养习惯  1.积累词语,说话写话  积累词语,是为“运用”做好准备,而如果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是将这种“运用”提前到了课堂,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為习
摘要:探讨建构主义与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内在联系和契合点,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和人才培养有着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作用。本文以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为理论基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角度调查南华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传统文化的渗透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特色,将汉字放在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的识字材料中,激活传统文化元素,让识字课堂蕴含着文化的气息,呈现别样的精彩。  一、借助插图,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性  插图是一种艺术。教材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统编本教材有许多插图极具传统文化气息,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四幅扇形图配合与四季相关联的词
“整本书阅读”这一提法始于叶圣陶先生,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一文中深刻地指出:“把整本书作主体,将单篇短章作辅佐。”阅读教学,必须具有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眼光,实现篇与篇、篇与本、本与本之间的互动,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有效整合:“篇”与“篇”的互动  整本书阅读,需要一种整体架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