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素质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zx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把素质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本文从实现班级管理民主化,构建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机制;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民主化 自主管理 自我教育 自学能力 创新精神 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96-02
  
  素质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重视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生活和创造。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把素质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
  
  一、实现班级管理民主化,构建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机制
  
   班级管理民主化,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实现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民主化管理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步入少年时代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了,他们对人生和社会有了自己的见解,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说教,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结论,他们善于思考,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学生的这些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行民主化。
   民主化管理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进步。班级管理民主化,打破“管与被管”的格局,形成人人“参政议政”的格局,使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实现班级管理民主化呢?
  1、健全的班规校纪是班级管理民主化的基础
  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确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自觉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还明显地落后于观念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学生,还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因此,实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就必须以健全的班规校纪为基础,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班级的所有决策,无论是学期目标的制定、班干部的选举,还是常规卫生工作的开展、纪律的管理,都采用民主的方式,由学生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
  2、有能力的干部队伍是实现班级管理民主化的可靠保证
  班规校纪靠学生的自觉遵守,靠班主任的检查引导,更离不开班干的督促带头。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班委竞选制”和“值日班干部轮换制”,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表现自我的舞台。值日班干部按班级制定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负责当天班级的所有事务,对当天的班级情况实行全方位的管理记录,一天一小评,一周一大评。民主化管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管理才能。
  3、班主任的调控指导,是实现班级管理民主化的前提
   在民主化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又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应该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通过班级的管理制度来调控班级。班主任要制定出每学期的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对自主管理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班主任的指导有一个由扶到导到放的过程。首先,指导学生进行常规性的自主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其次,指导学生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做好组织工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竞争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最后,放手让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递,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陈旧和老化周期日益缩短,而一个人在学校教育中获取的知识量远远不能满足其一生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学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量,仅占其整个人生所需知识总量的15%,而其在一生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总量的85%,要在走出校门以后,通过自己的自学来获得。⑴因此,需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既重视“学会”,更重视“会学”
   “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学生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不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那就很难谈得上“会学”;但是,只重视“学会”,不重视“会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旦离开老师这个“拐棍”,就会寸步难行,那就谈不上主动发展,更谈不上改革创新。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会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努力培养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作为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呢?首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经验交流,自我总结,帮助学生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注意发挥各科科代表的作用,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鼓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2、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人才素质中,创新能力是最根本的因素。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班会课向学生介绍当前教育改革的情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见习、实习活动,鼓励学生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各科学习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吸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创造力。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动机、信心等。心理学专家研究证明:一个成功的人,在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所以,一个人的成功,其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班主任必须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尤其是道德情操的培养。
  1、理想、信心、毅力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力量的源泉。在班级管理中,通过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参观展览、读书会等活动,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自信心实际上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一种态度。如遇到困难,是觉得解决问题的控制权在自己手里,还是在别人手里?面对挫折,是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的考验还是打击?可以说坚韧的性格代表了一种积极的、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让学生学会相对客观地看待造成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学生体验挫折,享受成功。
  2、责任感
   责任感的培养是学生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过分呵护,很多人还不习惯更多地想到他人,想到自己对他人负有的责任,想到自己对民族、国家、社会所负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培养自理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养成合群的好习惯。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对别人产生的影响;现在的学习与将来事业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3、与人合作的精神
  与他人相处,是现代社会一个正常发展的人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会更加广泛和紧密,不具备人际交往的本领,就不可能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交往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素养,如善良、诚实、真诚、守信、开朗、善解人意等,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我校是寄宿学校,学生入学后首先要学会与同学相处,大家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通力合作完成任务。由于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不强,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是不足为奇的,作为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用妥善的办法解决矛盾,逐步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4、健全的心理素质
  近年来,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虽然生理上日趋成熟,但社会阅历浅,心理素质尚不成熟,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增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生活的紧张,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也增大,以致产生各种心理困惑与矛盾。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为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育。在调查了解中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对寄宿学校的生活不适应;课程内容的增加,使不少学生害怕、焦虑;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感到不“自由”;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中年级学生厌学怕学,热衷于上网、交朋友、谈恋爱;由于性格的差异,与人相处的能力不强,同学之间时有矛盾发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孤独与冷漠;高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的选择,内心冲突激烈,焦虑不安,对社会不满情绪加剧。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矛盾,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乐观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塑造健全的人格。
  总之,班主任要把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立祥.自学能力决定命运[J].中国考试,2005(5)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职业高中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冷淡。而计算机课已是职业高中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意义。那么我们应如何才能面对现实,上好计算机课呢?   关键词:导入 驱动 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73-01    一、精心导入,激发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72-01    一个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需要千千万万的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和看待音乐教育在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74-01    备课中对于备大纲、备教材,教师们历来都很重视,能较好地把大纲对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要求,正确分析教材中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但对于备学生,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备课效果,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简述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一、备学生的
摘 要:传统德育重视教育者主体,轻视受教育者主体,具有片面性。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德育新理念,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促使受教育者主动追求自身完善,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80-0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摘 要:对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预作用进行了研究。将通过SCL-90量表筛选出的两组60名大学生(高分组30名,低分组30名)匹配分为实验组(30名)和控制组(30名)。实验组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干预3个月,控制组不予处理。3个月后用同一量表进行后测。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部分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强迫、敌对等方面有显著干预作用,同时有助于加快新生入学的心理不良症状调适。 
摘 要: 文章通过对体育教育方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的探讨,针对职专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体育心理教育相应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84-0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一项对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88-01     “听说夏洋昨天自杀了!”当办公室的黄老师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猛然一怔,一颗心迅速地沉了下去。黄老师庆幸地对我说:“还好,他已经毕业了,出了这事学校不要负责任,不然的话,麻烦就大了!”我却感到很沉重:“我们真的没有责任吗?”我并不是夏洋的老师,但有一件事却让我对他的印象颇深。那次,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86-01     21世纪,在中等职业院校管理中,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只有搞好班级的德育工作,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才有改善和提高。为此,作为班主任,努力搞好班级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将学生造就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我做多年班主任的经验与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87-01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德育工作观念在不断更新。在德育标准、德育内容,德育目标,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着尝试与探索。     一、在课堂的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     1、从国家设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挖掘德育教育   学校要求各学科都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