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87-01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德育工作观念在不断更新。在德育标准、德育内容,德育目标,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着尝试与探索。
一、在课堂的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
1、从国家设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挖掘德育教育
学校要求各学科都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情感、知识、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而且要求特别重视政治、历史、语文、英语、数学、艺术、体育等学科课堂的德育和审美的主渠道教育。要求教师每节课的教案实实在在的体现德育教育,课堂上实实在在的落实德育教育,因为德育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
2、从学校设置的校本课程中重视德育教育
目前,我校设置的校本课程不多,但我们特别强调德育性和实效性。如“长白山文化”课开设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热爱家乡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礼仪与交往”课开设目的在于教育学生知书达礼,诚实守信,文明做人;“英雄的丰碑”课开设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怎样确定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指导”课开设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认同自己,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法制教育与安全自护”课开设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具有法制观念,学会善待自己,关爱生命等。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养“德”教育
1、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德育教育
一方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之一是:体现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这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同于其它科目,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它的内容是开放性的,最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感悟大自然,感悟生活,感悟科学技术,感悟人生。
2、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实践德育教育
国家设置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旨在打破教室的框架,扩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等。所以我们通过让学生接触社会来铸造学生的品格,如学生自愿者活动(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到社区搞清洁卫生,校内兼职服务,募捐等),就是从小处着手,在
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养德教育。
三、从德育活动课程化、制度化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校在德育管理中始终落实“五个制度”,即:检查制度(政教处“每日一歌”),沟通制度(如周二校长接待日——家长、学生,校长信箱回复档案,每学期学生致家长一封信等),教育制度,宣传制度(如《家长学校报》、《教学简报》、长白山第三高级中学网站等),活动制度(定期举办艺术节,运动会,知识竞赛,读书笔记,书画、摄影展,演讲会,各类球赛,体操表演,合唱比赛等)。我们落实的教育制度的内容主要是:高一的“入学宣誓”教育,“十八岁成人宣誓”教育,高三“毕业理想宣誓”教育。高一的“诚实、遵纪、勤奋、进取”教育(养成教育),高二的“文明、笃行、乐学、奋进”教育(品行教育),高三的“励志、勤勉、会学、创新“教育(理想教育)。每学期在学生中设:“爱心奉献奖”、“乐于助人奖”、“关心集体奖”、“善于合作奖”、“特长爱好奖”和“杰出学生奖”。
四、从育人环境建设中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总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环境育人的作用一直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我们力争通过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知识,行为,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等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一方面,学生需要“制度宝典”(我们有“学生手册”),另一面,我们通过“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办公室”评比,保持师生精神面貌常新,保证师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再一方面,我们通过抓“班级文化”(抓班风,树班级形象,立班级精神)、“寝室文化”和“办公室文化”(愉快、合作、高效)。我们精心设计和管理每一个角落,做到让环境说话,让墙壁说话(如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名言警句等),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让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身心,“处处、事事、时时皆教育”的理念融进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第四方面,我们立足学校经济实情,分轻重缓急,分批分阶段,精心设计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多功能电教室、通用技术教室、体育活动室、运动场地等场所的建设,这也育人的重要条件。第五方面,我们注重德育人才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借助家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社会名流等的力量,让德育人才队伍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落脚点之一。学校还利用每周五例会“道德建设”板块,表彰典型教师,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德育教育的“灵魂”作用。
总之,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所以我们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原则,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本着用心来做;做小事,做实事,做好事,把平凡、普通的小事做深、做精。我们的德育工作内容始终围绕“尊重、责任、诚信、感恩、宽容”的教育,我们的德育工作目标是培养人的“素质”。我们会继续借新课改的契机,不断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落实我们的德育工作内容,实现我们确立的德育工作目标,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让完善人格成为每个学生的终身追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的德育工作观念在不断更新。在德育标准、德育内容,德育目标,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着尝试与探索。
一、在课堂的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
1、从国家设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挖掘德育教育
学校要求各学科都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情感、知识、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而且要求特别重视政治、历史、语文、英语、数学、艺术、体育等学科课堂的德育和审美的主渠道教育。要求教师每节课的教案实实在在的体现德育教育,课堂上实实在在的落实德育教育,因为德育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
2、从学校设置的校本课程中重视德育教育
目前,我校设置的校本课程不多,但我们特别强调德育性和实效性。如“长白山文化”课开设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热爱家乡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礼仪与交往”课开设目的在于教育学生知书达礼,诚实守信,文明做人;“英雄的丰碑”课开设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怎样确定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指导”课开设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认同自己,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法制教育与安全自护”课开设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具有法制观念,学会善待自己,关爱生命等。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养“德”教育
1、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德育教育
一方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之一是:体现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这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同于其它科目,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它的内容是开放性的,最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感悟大自然,感悟生活,感悟科学技术,感悟人生。
2、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实践德育教育
国家设置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旨在打破教室的框架,扩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等。所以我们通过让学生接触社会来铸造学生的品格,如学生自愿者活动(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到社区搞清洁卫生,校内兼职服务,募捐等),就是从小处着手,在
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养德教育。
三、从德育活动课程化、制度化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校在德育管理中始终落实“五个制度”,即:检查制度(政教处“每日一歌”),沟通制度(如周二校长接待日——家长、学生,校长信箱回复档案,每学期学生致家长一封信等),教育制度,宣传制度(如《家长学校报》、《教学简报》、长白山第三高级中学网站等),活动制度(定期举办艺术节,运动会,知识竞赛,读书笔记,书画、摄影展,演讲会,各类球赛,体操表演,合唱比赛等)。我们落实的教育制度的内容主要是:高一的“入学宣誓”教育,“十八岁成人宣誓”教育,高三“毕业理想宣誓”教育。高一的“诚实、遵纪、勤奋、进取”教育(养成教育),高二的“文明、笃行、乐学、奋进”教育(品行教育),高三的“励志、勤勉、会学、创新“教育(理想教育)。每学期在学生中设:“爱心奉献奖”、“乐于助人奖”、“关心集体奖”、“善于合作奖”、“特长爱好奖”和“杰出学生奖”。
四、从育人环境建设中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总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环境育人的作用一直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我们力争通过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知识,行为,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等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一方面,学生需要“制度宝典”(我们有“学生手册”),另一面,我们通过“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办公室”评比,保持师生精神面貌常新,保证师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再一方面,我们通过抓“班级文化”(抓班风,树班级形象,立班级精神)、“寝室文化”和“办公室文化”(愉快、合作、高效)。我们精心设计和管理每一个角落,做到让环境说话,让墙壁说话(如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名言警句等),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让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身心,“处处、事事、时时皆教育”的理念融进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第四方面,我们立足学校经济实情,分轻重缓急,分批分阶段,精心设计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多功能电教室、通用技术教室、体育活动室、运动场地等场所的建设,这也育人的重要条件。第五方面,我们注重德育人才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借助家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社会名流等的力量,让德育人才队伍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落脚点之一。学校还利用每周五例会“道德建设”板块,表彰典型教师,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德育教育的“灵魂”作用。
总之,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所以我们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原则,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本着用心来做;做小事,做实事,做好事,把平凡、普通的小事做深、做精。我们的德育工作内容始终围绕“尊重、责任、诚信、感恩、宽容”的教育,我们的德育工作目标是培养人的“素质”。我们会继续借新课改的契机,不断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落实我们的德育工作内容,实现我们确立的德育工作目标,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让完善人格成为每个学生的终身追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