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走班制”教学模式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ion_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盛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已经成为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话题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需求,“走班制”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及发展。为了分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走班制”教学模式,笔者针对现阶段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及“走班制”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走班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86
  走班制教学模式一般以固定的行政班作为教学基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师生协作认同、重组成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班的一种教学形式,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及“走班制”教学的作用
  现阶段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主体人物为教师,教师花费课堂大部分时间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动力;且统一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使得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逐渐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及提升班级教学质量。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实施走班制,学生可以在原有的行政班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及课程内容,根据自身发展动态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接受不同思想及思维习惯;且实施走班制教学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丰富教师的教学范围,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自主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及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及优化。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走班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
  1. 不断拓宽沟通渠道,提高学生对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认知程度
  在刚开始实施走班制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对于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误区及了解程度不深,导致学生选择教学课程、教师及具體课程安排的主动性不强,学校为了均匀分布每个课程及班级的学生数量,会出现强制性要求学生组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使得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较低。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拓宽交流沟通渠道,在校内向学生宣传走班制,寻找社会各界的支持及资金帮助,应发挥走班制的教学优势,号召社会各界为走班制的教学方式及模式优化提出意见及建议,利用系统化的方式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对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认识程度。
  2. 提高走班制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整体教学素质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教学引导者及指导者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单纯针对课本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及现状为学生拓宽学习范围及知识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及综合实力的发展。教师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在重视学生个体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调整教学速度,为学生实施综合评价。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导教师将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为实施走班制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优化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方式,健全走班制教学管理机制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走班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找到历史与社会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科特点选择最合适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在进行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经济全球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网络、新闻等媒体中寻找关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相关信息、报道及资料等,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就经济全球化的优势及不足进行讨论,或通过开设专题知识讲坛的方式授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应不断健全走班制的教学管理机制,学校应加大对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建设,在走班制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教学,方便进行更加智能的网络化管理,创设相应的走班制教学网络系统,学生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及班级设置等信息一目了然,可以自主查询学生的学习表现,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还能在此系统中寻求符合自身学习现状的学习建议,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效率及走班制教学模式的管理效率。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实施相应的走班制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实施分层次的教学,主要通过实施不断拓宽沟通渠道,提高学生对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认知程度、提高走班制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整体教学素质、优化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方式,健全走班制教学管理机制等方式及途径,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星霖.走班制下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科学论坛,2017(14).
  [2] 吴梦秋.浅谈九义校初中学段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J].校园英语(上旬),2017(10).
  [3] 沈立萍.普通高中走班制校本选修课程实施反思和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5(4).
  [4] 晏传友.台州一中走班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师,2016(12).
  [5] 张小芳.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2014(14).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南宋镇初级中学 325807)
其他文献
新课改要求转变原本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因此,作为初中教学的关键科目,初中化学教学也要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更好地进行化学课程教学。初中化学教学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正是处于学习的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在化学学习过程中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教学要抓过程、要把握核心、要形成基本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本文
为适应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师新型美术教师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从新型美术教师人才培养的几个类型方向可见,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型美术教师的自身能力有
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能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它能创造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    要使生物课鲜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1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逐渐联系,打破传统僵化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则成为许多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生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它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革命.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
摘要:探究式教学,在目前的教学改革大潮中正日益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而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对理论课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學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同时这种尝试也是本次教学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验探究课型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学习中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建构化学理论知识,他们通过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并且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感悟和体验,从而获得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以下简称“中教审”)在《有关今后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方式》审议报告中,对日本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给出了如下定义:“对资格证书设置有效期限,在满足一定条
一直以来,物理课堂教学均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垄断了课堂的信息源,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赋予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为此,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三大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厚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呢?    一、发挥主动性,鼓励合作探究学习    运用合作探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作了如下的表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是“过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展现知识的再发现过程,要求教师从侧重“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施行体现知识再生“过程”的教学模式。从现阶段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技能和设施、考试制度等考虑,这种转变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转变的困难。如果说某些条件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