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712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政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往往会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9 -01
  
  一、营造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存在的宽松和谐的氛围。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所以教师在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上下一番功夫,把沉闷的课堂变为师生双向交流的心心相印的场所。
  2.敢于质疑的教学氛围。
  教学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而政治课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滋长了学生的依赖性与惰性,压抑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而不是强迫,是激励而不是压抑,是启发而不是代替学习,因此教师教学的真正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所以我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注重提问与质疑教学并用,以此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各种方法激活思维
  1.一题多问,在求异中培养发散思维
  学生学习政治课普遍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囫囵吞枣,对一些知识、原理一知半解,结果感觉学习很困难,对政治课的学习不感兴趣。为了帮助学生从这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轻松自如地把政治课学好,并达到知、能、行的统一,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我鼓励学生对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设问,创设一种宽松和自由的环境,让思维任意驰聘。我常选择一些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在学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同学们就教材中所给的探究题展开讨论,问题如下:
  材料一: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
  材料二: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两种消费观念?试加以分析。
  面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求异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并记上优分以资鼓励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反馈出更大程度的求异积极性,于是讨论、辩论更加激烈。
  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备享思维发散这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其他方法解决吗?”“试试看,再从××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
  2.打破思维定势,在变通中培养发散思维
  变通,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个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约束,能产生新的构想,提出不同的新观念,是发散思维的最本质的特性。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必须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呈辐射状考虑问题,实行变通。著名的“司马光破缸救友”的故事就是思维变通行为的具体体现。
  3.由此及彼,在联想中培养发散思维
  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度极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不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具有变化多端,不可重复,无法预测的特点。比如,当在黑板上出示一个圆圈时,学生想到的可能是数字零、张大的嘴巴、车轮、月亮、盘子等等。通过联想,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可以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还能培育出新知识生长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别出心裁,在独创中培养发散思维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的表现。尽管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三、实践性活动,为发散性思维插上翅膀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主要是讲的货币、价格和消费等方面的知识,这一单元设计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对待金钱》的综合探究课,在组织这个综合探究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运用问卷调查、上网查询、交流汇报、展示成果等方法。通过以上实践活动的参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领域,形成和发展了合作沟通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搜集加工和应用等能力,而且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插上翅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教学观念转变应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教学行为的重建。  关键词:化学教学;新课标;教与学的;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3 -01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升学压力,教师包含学校在内,教学目的都是纯粹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目的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方式也要由原来灌输式改为
摘 要:本文简析了中学物理现量的正负号的作用,认识运用上的常见错误及正负号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物理;正负号;处理方法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1 -01   数学中的正负号,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而物理学中的正负号,学生往往对其含义理解不透,应用起来感到困难,也时常常出现差错。为此笔者就中学物理中正负号的含义、常见错误及正确用法进
摘 要:本文探讨了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热情与水平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写作;积累;激趣;激励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4-034-01     一、积累  1.从生活中积累,获取生活的原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
摘 要:目前农村科学课程资源比较缺乏,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比较淡薄的现状,作为一线的农村科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尽自己的一份薄力。为此,本文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师、学生的生成三大板块入手,扬长避短,初步探讨有关农村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匮乏;利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绘画活动能促进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力无与伦比,老师关键在于如何不断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提供给孩子们用“画笔”来展现和创造的机会。  关键词:绘画;启迪;创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63-1    创造性美术活动是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
摘 要:后人对于荆轲其人颇有异议:有人认为荆轲是永远的英雄,也有人认为荆轲不是英雄,甚至说他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而在笔者看来荆轲应该算是“失败的英雄”。  关键词:荆轲;失败;英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40-01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大死士即战国四大刺客:荆轲、聂政、专诸、要离,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其中荆轲、聂
摘 要:“幼儿园里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一句朴实的话语,启发了许多幼儿教师,造就了许多优秀幼教工作者。今天,我们在实践这句话的时候,不应该忽略一些在我们看来所谓的“小事”。  关键词:细节;爱心;美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73-2  一、爱心,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字眼  在幼儿教育中要做孩子真诚的赏识者,这是
摘 要:愉快教学法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巧用多媒体、设计游戏小品、鼓励设疑解疑、引入竞争和适时鼓励五方面,探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愉快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愉快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67-1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我省基础教育进入了发展提速、内涵提升、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期待程度、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的支持程度、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基础教育规律认识把握的程度均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沈健厅长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新趋势,强化主抓手,突出着力点,营造好氛围,力争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涉及哪些知识(新知识、旧知识),在老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