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教学是贯穿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重构和深化知识的认知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最后的中考总复习,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为在总复习中,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不仅对整个初中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而且是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整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再提高的过程.由于总复习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优化课堂教学,达到课堂高效。
现在许多农村学校同一年级班级少、任课教师少,难以形成好的教科研氛围,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低效课堂.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不懂复习方法,将教学内容重新讲授一次,与新课时唯一的区别是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教师以讲为主.教师讲得过多,必然导致学生思考、应用知识的时间减少;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做练习,反复练习,就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于是将各地、各校一模和二模等大量试卷不做选择地拿来就用,就成了教师备课的烦恼.其实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思维定势,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的“自主学习”理念,在总复习中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提出凝问、自己归纳总结、自己练习的放任式课堂.放任学生复习,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够,不知道该看什么,该做什么,目标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复习盲目;同时,学生复习起来感受不到压力,产生不了动力;这样浪费的时间多,复习的效益低。
我们区中考总复习课题研究组成员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实践,得到了许多反思、经验、做法,为了消除这些低效课堂,研究组编写了总复习用书《直击考点》,并对书的使用上了大量示范课,形成了高效的复习课堂教学范式,从而提高了全区的整体教学水平,笔者也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策略一:课前导学,引起学生复习的意向,显露学生最近发展区
复习要高效益,必须要授学生以欲,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总复习中,很多学生对复习抱有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以为学过了,没有什么值得再学习的,学习的意向不强.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复习的必要性,产生想复习的意向呢?笔者精心设计了每一课时的《知识梳理》和《直击中考》栏目,让学生课前导学,及时检查.这样既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后都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引起学生复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复习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策略二:明确目标,引导学生复习的方向
复习要高效益,必须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每一个复习内容,都列出了《中考要求》栏目,就是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以及在《直击中考》中罗列了重要的考点,让学生自己检查是否达到了中考的要求,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对照标准进行衡量.这样学生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复习目标,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去。
策略三: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总复习前,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单一的、孤立的.总复习阶段,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较系统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知识梳理”栏目一般事先列好一个大纲,再让学生填内容,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概括,将零乱的知识整理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合乎逻辑、能体现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将书本“越读越薄”.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学生在应用知识时进行检索和迁移.如《声现象》的复习,让学生将本章的内容总结为两个字,即振动,实际上本章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幅度决定响度,振动快慢决定音调,振动材料和结构决定音色,振动有无规律决定是乐音还是噪声,振动每秒高于两万次是超声波,低于20次是次声波。
策略四:利用典型例题、名题选练,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复习要高效益,必须要授学生以渔,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进行高效的练习,首先应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和技巧.所以高效益的复习课,一定要精选典型的例题(重点、难点、易错点)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指导训练,指导学生思考例题的本质,找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指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技巧,总结解题的方法,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举一反三,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练习的方向性、有效性,避免大量低效重复的训练。
例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铁块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放在一起,则
A.热从水传给铁B.热从铁传给水
C.温度从铁传给水D.无法确定
讲完这题后进行多变训练,将吸收改为放出,答案会发生变化;将温度拿掉,答案又会发生变化。
策略五:课堂“当堂演练”,课后“实战训练”,关注学生复习效果
现在许多农村学校同一年级班级少、任课教师少,难以形成好的教科研氛围,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低效课堂.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不懂复习方法,将教学内容重新讲授一次,与新课时唯一的区别是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教师以讲为主.教师讲得过多,必然导致学生思考、应用知识的时间减少;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做练习,反复练习,就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于是将各地、各校一模和二模等大量试卷不做选择地拿来就用,就成了教师备课的烦恼.其实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思维定势,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的“自主学习”理念,在总复习中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提出凝问、自己归纳总结、自己练习的放任式课堂.放任学生复习,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够,不知道该看什么,该做什么,目标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复习盲目;同时,学生复习起来感受不到压力,产生不了动力;这样浪费的时间多,复习的效益低。
我们区中考总复习课题研究组成员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实践,得到了许多反思、经验、做法,为了消除这些低效课堂,研究组编写了总复习用书《直击考点》,并对书的使用上了大量示范课,形成了高效的复习课堂教学范式,从而提高了全区的整体教学水平,笔者也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策略一:课前导学,引起学生复习的意向,显露学生最近发展区
复习要高效益,必须要授学生以欲,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总复习中,很多学生对复习抱有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以为学过了,没有什么值得再学习的,学习的意向不强.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复习的必要性,产生想复习的意向呢?笔者精心设计了每一课时的《知识梳理》和《直击中考》栏目,让学生课前导学,及时检查.这样既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后都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引起学生复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复习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策略二:明确目标,引导学生复习的方向
复习要高效益,必须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每一个复习内容,都列出了《中考要求》栏目,就是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以及在《直击中考》中罗列了重要的考点,让学生自己检查是否达到了中考的要求,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对照标准进行衡量.这样学生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复习目标,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去。
策略三: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总复习前,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单一的、孤立的.总复习阶段,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较系统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知识梳理”栏目一般事先列好一个大纲,再让学生填内容,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概括,将零乱的知识整理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合乎逻辑、能体现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将书本“越读越薄”.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学生在应用知识时进行检索和迁移.如《声现象》的复习,让学生将本章的内容总结为两个字,即振动,实际上本章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幅度决定响度,振动快慢决定音调,振动材料和结构决定音色,振动有无规律决定是乐音还是噪声,振动每秒高于两万次是超声波,低于20次是次声波。
策略四:利用典型例题、名题选练,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复习要高效益,必须要授学生以渔,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进行高效的练习,首先应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和技巧.所以高效益的复习课,一定要精选典型的例题(重点、难点、易错点)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指导训练,指导学生思考例题的本质,找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指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技巧,总结解题的方法,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举一反三,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练习的方向性、有效性,避免大量低效重复的训练。
例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铁块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放在一起,则
A.热从水传给铁B.热从铁传给水
C.温度从铁传给水D.无法确定
讲完这题后进行多变训练,将吸收改为放出,答案会发生变化;将温度拿掉,答案又会发生变化。
策略五:课堂“当堂演练”,课后“实战训练”,关注学生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