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课堂有效性的探讨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教学是贯穿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重构和深化知识的认知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最后的中考总复习,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为在总复习中,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不仅对整个初中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而且是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整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再提高的过程.由于总复习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优化课堂教学,达到课堂高效。
  现在许多农村学校同一年级班级少、任课教师少,难以形成好的教科研氛围,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低效课堂.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不懂复习方法,将教学内容重新讲授一次,与新课时唯一的区别是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教师以讲为主.教师讲得过多,必然导致学生思考、应用知识的时间减少;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做练习,反复练习,就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于是将各地、各校一模和二模等大量试卷不做选择地拿来就用,就成了教师备课的烦恼.其实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思维定势,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的“自主学习”理念,在总复习中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提出凝问、自己归纳总结、自己练习的放任式课堂.放任学生复习,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够,不知道该看什么,该做什么,目标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复习盲目;同时,学生复习起来感受不到压力,产生不了动力;这样浪费的时间多,复习的效益低。
  我们区中考总复习课题研究组成员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实践,得到了许多反思、经验、做法,为了消除这些低效课堂,研究组编写了总复习用书《直击考点》,并对书的使用上了大量示范课,形成了高效的复习课堂教学范式,从而提高了全区的整体教学水平,笔者也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策略一:课前导学,引起学生复习的意向,显露学生最近发展区
  复习要高效益,必须要授学生以欲,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总复习中,很多学生对复习抱有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以为学过了,没有什么值得再学习的,学习的意向不强.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复习的必要性,产生想复习的意向呢?笔者精心设计了每一课时的《知识梳理》和《直击中考》栏目,让学生课前导学,及时检查.这样既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后都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引起学生复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复习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策略二:明确目标,引导学生复习的方向
  复习要高效益,必须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每一个复习内容,都列出了《中考要求》栏目,就是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以及在《直击中考》中罗列了重要的考点,让学生自己检查是否达到了中考的要求,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对照标准进行衡量.这样学生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复习目标,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去。
  策略三: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总复习前,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单一的、孤立的.总复习阶段,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较系统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知识梳理”栏目一般事先列好一个大纲,再让学生填内容,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概括,将零乱的知识整理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合乎逻辑、能体现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将书本“越读越薄”.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学生在应用知识时进行检索和迁移.如《声现象》的复习,让学生将本章的内容总结为两个字,即振动,实际上本章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幅度决定响度,振动快慢决定音调,振动材料和结构决定音色,振动有无规律决定是乐音还是噪声,振动每秒高于两万次是超声波,低于20次是次声波。
  策略四:利用典型例题、名题选练,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复习要高效益,必须要授学生以渔,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进行高效的练习,首先应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和技巧.所以高效益的复习课,一定要精选典型的例题(重点、难点、易错点)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指导训练,指导学生思考例题的本质,找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指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技巧,总结解题的方法,并适当进行知识拓展,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举一反三,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练习的方向性、有效性,避免大量低效重复的训练。
  例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铁块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放在一起,则
  A.热从水传给铁B.热从铁传给水
  C.温度从铁传给水D.无法确定
  讲完这题后进行多变训练,将吸收改为放出,答案会发生变化;将温度拿掉,答案又会发生变化。
  策略五:课堂“当堂演练”,课后“实战训练”,关注学生复习效果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强调单元教学的实践模型,其有四个要素:单元学习主题;深度学习目标;深度学习活动;持续性评价.它提倡“教”为“学”服务,“教”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全身心积极参与、成功体验、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成为优秀的学习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改革的方向得到了普遍认同,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变化,但课堂中学
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基于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把学生生活融入物理课堂,加强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设置有效的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体会物理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文题设计】rn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前我国中小学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浪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构建知识创新体系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国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要使高中物理教学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高中物理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必须提升,也就要求物理教师具有更宽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专业能力,具有更全面和更多创新的教学技能以及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是专业发展
1案例背景  “专家制”小组学习模式是笔者本学年研究的市级个人课题《“专家制”:初中物理小班教学小组学习的一种新模式的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把班上28名学生分为5个小组拼桌上课,每组5~6人,每个组设有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实验等活动.笔者将一学期教学内容分成5~6个知识模块,每个组员认领一块知识模块成为“专家”,如“声学专家”、“物态专家”等.“专家”在本模块学习期间要力争学到本组最好,并且参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完美的学情分析是一份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学情分析体现的正是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显的是教学活动的本质.借助于问卷调查、访谈、作业反馈等方式,可以比较充实了获得对学生真实情况的了解,为学情分析提供了最精准的一手资料.  1 学情分析及意义  学情分析,是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整个设计体现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的标志.  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流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文中设计的两个教学片段,突显了这两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让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参与实验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思路是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过程的主干路线和策略.教学思路不仅要清晰,有条不紊,而且逻辑性要严密.课堂要讲什么,怎样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层次,循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为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学期课本中的第六章第3节,主要学习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其知识点包括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压强知识的应用。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液体的特点、密度知识为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且知道通过观察形变效果来判断压强的大小.在思维能力上,初中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通过演示实验和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调整了教育教学的重点,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更要以此为教学目标.而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讲解知识,学生也只是单纯的听讲,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也没有任何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而且学生也只是简单的了解了一些物理知识,能力方面没有任何突破,更提不上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推动学生自主探究,以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至今有8年多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