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和拓展三分钟创造教育的再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分钟创造教育”是在课堂内利用三分钟时间进行创造教育,在短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创新的渴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此课题曾荣获杨浦区第七届科研成果二等奖,现在经过2年的实践,在教学模式、教法上有了新的探索,并获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这一教学手法,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增加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教学改革;新教学模式;三分钟创造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一、语文创造教学的依据和内涵
  创造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中学语文教育的创造能力培养,主要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并且要强化实践性,切切实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三分钟创造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材和考试制度尚未进行根本性改革,教学课时又非常紧的情况下,我尝试了“三分钟创造教育”,利用语文课每节课三分钟时间进行创造的教学模式,注重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渴望。
  所谓“三分钟创造教育”是指利用每节课三分钟时间进行学生的创造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结合课的实际,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除了学会课本中的知识外,还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开发。在语文课上实施“三分钟创造教育”的形式是:可以让学生以课堂为舞台,充分显示自己的特长,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排演课本剧;也可以一种“质疑”的形式,由学生或老师提出一种观点,大家针对这一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培养逆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方法;或者将文学与艺术相结合,用画笔勾勒文中的人物和美景,培养想象力。“三分钟创造教育”的特点:创造教育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者,通过组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教育。创造教育重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现以《项链》一文为例:(学生阅读全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师:《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历来都把她视为贪图虚荣的反面典型,你在阅读过程中是怎么看待这一人物的?
  生:我认为路瓦栽夫人确确实实是一个虚荣的女人,如果不是对自己的生活境遇极为不满,梦寐以求像上流社会的贵夫人那样过起风雅、闲适的生活。怎么会有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事情发生呢?她是自寻苦果。
  生:路瓦栽夫人因为不能过上高雅和奢华的生活而痛苦,为没有漂亮的衣服参加舞会而烦恼,为能借到一件精美的钻石项链而“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为在舞会上“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而陶醉,这些也都反映出她的虚荣。
  师:这个见解很新颖,她不虚伪在哪里?
  生:路瓦栽夫人这种生活理想当然并不高尚,但也无可厚非。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谁不想过上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好日子?谁又愿意忍受贫困与丑陋。但她从来不想掩饰自己的渴望与痛苦,所以她并不虚伪。
  师:这种直面不幸的坚强品质,令人感动。
  生:其实路瓦栽夫人本质不坏,她是一位美丽可人的女子,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她采取的是一分一分积累的挣钱方式,没有丧失自我(如出卖肉体等)。
  生:路瓦栽夫人对于上流社会的生活只是想想而已,并没有不择手段去追求,她恪受着做人的基本道德,维护着做人的起码尊严。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尤其是对于玛蒂尔德这样一个小人物来说,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漂亮的衣服和首饰,特别是在丢失项链以后,还要面对一笔巨大的债务,但她始终没有用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去换取物欲的满足。在沉重的打击面前,她终于丢掉幻想,面对现实,用自己艰辛和诚实的劳动顽强地生活下去。
  生:她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大家分析的非常好。路瓦栽夫人是个不幸的人,她的不幸在于她不该去企盼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白白地增加烦恼;同时她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她丢了项链,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了:生活不只是云里雾里的遐想,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
  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打破常规,不再固守原先对人物的固有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感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情感气质,对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这种感悟、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这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所在,这本身也是潜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三分钟创造教育”可以采用的模式
  “三分钟创造教育”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有效教学方式,其基本模式是:引起关注(质疑)——启发思考——发散思维——验证和应用结论(收敛思维)。通过2年来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教学模式,其变式较多,我初步选择了以下几种模式进行改革实验:
  ①求异教学模式。即指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特异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其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发散思维——选择最佳。
  ②激疑法。它强调引导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自动生疑、析疑,学会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基本模式是:激疑——辩疑——释疑——存疑。
  ③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等个性品质。其基本模式是:创设情景——学生加入——总结转化。
  以上模式,在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思维想象潜力,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扩散思维,进行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好的文章别样的开头总能牵动读者的心.语文课的教学也是如此。上课伊始,为了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迅速地让学生入情入境,教师有必要在课堂的导入,在教学导语的设计上花些功夫,使课堂教学能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编写故事,设置悬念  小学生率真、活泼、爱玩爱闹,特别喜欢听故事,在教学导语的设计中,我们
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的载体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大中专院校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高中会考将信息技术作为会考科目与毕业直接挂钩,计算机这种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悄然走进了高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的课堂。本文以3Dmax软件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说明了计算机专业软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关键字:高中数学 计算机 软件 立体几何  中图分类号
摘要: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从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存在着的几个问题,并且就怎样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实验课仅仅只是作为验证理论的课程,所
中图分类号:H319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
中图分类号:G42  教学是学校的主音符,任何的教育、知识的获取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学习是教学中的重要音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和谐乐曲的熏陶使学生不令而从。这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中,我都以学生为本,努力创设和谐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适当点拨,长其善而救其失,使学生在愉快学习中学到知识。那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3.5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觉、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使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能使学生在繁重、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是中学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但又是学生们最感头痛的一门课
本研究旨在研究接种益生菌发酵果蔬液体饲料的最佳工艺组合,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果蔬液体饲料后用于断奶仔猪饲养对比。研究果蔬发酵液体饲料相对于颗粒料、常规液体发
摘要: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兴的交互式教学平台,在新时期教育教学中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电子白板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中对电子白板的应用,对电子白板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中的具体经验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探索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白板;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不仅是初中学生中考的必考课程,而且在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
中图分类号:G633.8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特殊认知倾向,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是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而对于思维活跃的初三学生来讲,面对具有很强魅力的学习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