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华丽转身的航标灯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sc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这是当下小语界颇为流行的一句话。因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要“用课文来教语文”。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指出:长期以来,用课文来教语文还停留在对语文课程的理性认识层面,“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令人遗憾。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呢?吴教授指出:教课文的主要特征是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以文本的深人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课堂表现为引导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在此,笔者围绕学校教研组研讨《爱如茉莉》第二课时三次学习目标制定的过程,来阐释阅读教学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一、目标制定的过程
  (一)课文内容处“聚焦”,目标过于抽象
  当前,学习目标的制定依据往往来自教参。一线老师在开学初人手一本教学参考书,里面的目标大同小异,成了雷打不动的“老三样”:一是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二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抓住语言文字感受(懂得)……这些学习目标甚至可以从教材的第一课复制到最后一课,从一年级复制到六年级。下面是《爱如茉莉》教参中的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受父母间如茉莉般看似平淡、实则深厚的爱。
  首先,这样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大且泛化。“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目标几乎可以套用于所有的文本,目标表述笼统抽象。一节课结束后,我们难以根据这样的目标评价老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达到什么程度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些不具有结果测量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意性加大。
  其次,这样的目标仅仅聚焦课文内容及其背后的人文情感、价值观,如“感受父母间如茉莉般看似平淡、实则深厚的爱”直指人文价值的教学与引导,忽视了语文特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渗透与教学。正因如此,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痴迷于引导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
  最后,目标缺乏年段特点。作为高年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中却没有关注文本独特的表达方式等高段特有的内容。
  故本次制定的目标只能说是一种摆设。
  (二)语言训练处“跑焦”,目标过于人文
  执教者基于再次对文本的解读,修改制定出如下目标。
  (1)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父母间看似平淡、实则深厚的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细节,走近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人物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此次修改后的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值得探讨的教学内容——细节描写,并从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感悟父母间看似平淡、实则深厚的情感到结合生活中的细节,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看起来,这样的学习目标从关注文本的教学内容走向了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细细推敲,会发现不管是抓文中的细节描写,还是结合生活中的细节,最终都是为了感受父母间看似平淡、实则深厚的情感,读懂这如茉莉般的真爱。这样的目标设计最终仍指向的是课文的内容理解,指向的是文本的人文情感与价值观。
  吴忠豪教授曾这样界定语文教学的本体性任务与非本体性任务:本体性课程内容,即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点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等;非本体性课程内容,即人文教化任务,它是各门学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等。由此可见,这样的学习目标虽然关注了文本的特点,但是目标过于人文化,使得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仍占据着课堂。“行为目标之父”泰勒曾强调:“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活动,而在于学生在学习规范中引起某种变化。”也就是说,教学成功与否,教学效益的高低,其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任务。故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尽管有时作为主体的学生没有出现,但是必须是隐含着的。从这个角度说,目标二应该调整行为主体,如“结合生活中的细节,走近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人物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三)语言训练处“聚焦”,目标有机整合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要与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故阅读课要实现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不能将目标停留于感受文本的人文价值,更不能忽视语言文字的训练。经过大家的研讨,最终制定出如下的学习目标。
  (1)用想象画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生活中如茉莉般的真爱。
  (2)学习抓住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批注式阅读,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试着进行细节描写的练笔。
  第三次制定的学习目标有“法”可行。如通过朗读感受生活中平平淡淡的如茉莉般的真爱。那么,怎样朗读呢?方法是想象当时的场景画面。不仅如此,目标还关注到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即“抓住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批注式阅读”,在体会细节描写表达效果的同时感悟到人物的美好情感,既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内容,又兼顾到了语文教学的非本体性内容。本次制定学习目标的着力点在细节描写上,但又不是空泛的,也没有“跑焦”,它强调了细节描写应当教到什么程度,即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并试着进行细节描写的练笔,让教学行为落在实处。
  二、目标制定的反思
  当代教育心理学把学习目标定义为学生学习可以预期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支配、调节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使用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一个明确且全面的教学目标,可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高耗低效的问题。既然学习目标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走向,那么究竟如何制定目标,让其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华丽转身的航标灯呢?
其他文献
总复习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通常按知识的类型进行分类复习。每个知识领域的复习既是第一、二学段知识的整理与完善,也是中小学衔接的着眼点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必要立足于学生数学长远发展,深入研究中小学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每个知识领域总复习的“衔接点”,使总复习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有价值的“储备”。通过长期的总复习课例研究,笔者以“图形与几何”领域总复习教学为例
(信阳市息县教体局教研室,河南信阳46430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第九册)一文,作者肖复兴写到叶老修改他的作文,是这样描写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每次读到这段话,我的心里总是隐隐的作痛,我们修改学生的习作切不可这样做,不可以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遍体鳞
摘 要: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手机端和超星直播客户端,探索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模式的流程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服装专业  一、“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在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在线教学的互动优势及在线教学模式灵活的优势,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手机App端和直播客户端两个端口,探索实践课前异步在线自学,课中同步
谈起中职生的德育问题,恐怕每一位中职校长都要道一句:“难啊!”“现在很多学校德育方法可以概括成这么三条:大张旗鼓的宣传、声势浩大的活动、兴师动众的检查。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较差。”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邗江中专)副校长倪福疆如是说。  为了寻找更加有效的德育途径,邗江中专从2008年开始尝试15分钟校本微型德育课程,以德育渗透为中心,以生活案例为情境,以活动体验为形式,设计系列课程
一、教学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是《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的起始课,属于空气性质的内容,基于“做中学”理念,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做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在合作中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在讨论中依据事实做出合乎实际的推论,并应用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结构看,属于“问题——探究”式的课堂结构;从能力看,学生根据猜测设计并遴选相应的验证实验,搜集实证资料,归纳概括实验现象,促进已有科学经验的意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创设各种情境来组织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本无可厚非,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时不难发现,在教学中我们会为“情境”而“情境”,那些虚伪的、繁琐的、不真实的情境,没有达到我们预设的效果,没有真正地实现为教学目标服务。这些“情境”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多余”的“摆设”。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追寻真实的、自然的、简约的、丰富的情境,变英语情境教学中的“负效”为“有效”呢?  一、追寻
前几日参加校际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观课十余节,其中白蓉老师执教的《一起找秋天》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似一坛陈年老酒,越回味越觉其味醇香、久远。  《一起找秋天》是未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画面生动,内容有趣,贴近儿童生活,极易激发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欲望。白老师通过带领孩子们感知秋天、找秋天、画秋天、赞美秋天,来感受秋天带给人们的快乐,培养
摘 要:东胜小学前瞻性地把握教育脉搏,以“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以“注重母语、强化外语、探索教育国际化”为办学理念,将写字教学作为特色办学项目深入实施。早在2010年学校就以“一手好字成就孩子一生”为战略出发点,率先在全市创办了首家翰墨书香校园,以书写和诵读为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文化。  关键词:母语;写字教学;校本教材  作为一所人文历史渊源深厚的学校,东胜小学见证了过去的沧桑和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关键词:语文;培养;诗意  “诗意”词典里的解释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不禁让人想起
(沙河市体育街第三小学,河北沙河05410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例3-例5。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    一、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喜欢《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段《西游记》的故事。  电脑出示《西游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师徒三人图片。    二、谁挑着担,谁牵着马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