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的探索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235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手机端和超星直播客户端,探索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模式的流程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服装专业
  一、“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在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在线教学的互动优势及在线教学模式灵活的优势,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手机App端和直播客户端两个端口,探索实践课前异步在线自学,课中同步直播互动,课后异步拓展的线上翻转课堂,简称“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异步在线自学
  1.教师活动
  课前,教师在超星App搭建课程框架,明确课程学习流程和目标;构建学生自学辅助支架;通过App录制教学速课,分享课程资料等,充分的教学准备保障了学生异步线上自学。如在专业模块化课程中,结合已建精品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在線授课类型的课程,移动知识点顺序,优先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及一些调研课程,构建创设情景、任务驱动、协作学习、问卷评价四个环节衔接的学习支架。
  2.学生活动
  学生在学习支架下自学,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在课后会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在任务驱动下链接教学资源库、获取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知识建构;学生主动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加工整理知识信息后,通过问卷评价反馈给教师。在整个支架环节辅助中,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才能完成任务,进而发现和掌握与新知识有关的信息。
  (二)课中同步直播互动
  1.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直播平台及同步课堂,实现学生课前自学答疑及任务实施探究反馈。教师在直播平台中通过共享界面来展开课程内容、讲解知识,根据教学任务运用直播客户端的在线提问、视频播放、在线测验、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组织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以线上小组的形式参与交流互动,积极反馈在课前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在互动解析中进行探索。
  2.学生活动
  教师通过手机App同步课堂,实现教学即时互动。学生通过App的签到功能进行上课签到,教师可设定时间,过了签到时间则签到失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学生在直播讨论区围绕问题发表观点,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
  (三)课后异步拓展
  1.教师活动
  课后,教师通过主题讨论、分组任务安排实践性的课后拓展和任务成果的展示,让学生小组进行线上合作协同探讨,小组间相互评价、打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思辨能力。提交任务后,教师评价的成绩与小组互评的结果均会出现在超星原有评价平台中,方便教师与学生查看,以此来实现课后的多元数据评价。
  2.学生活动
  课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挥个体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任务拓展让学生通过实践实现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将成果作品通过App的主题功能上传,由各小组互相提出建议。在讨论思辨、反复探究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一)课前巧妙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解决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在搭建教学支架过程中要设计好问题情景,可通过图片、新闻、热点话题或者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专业课——色彩的情感和联想时,可以“疫情期间设计何种颜色的防护服”为话题,根据医院救治人员和在外排查人员由于不同工作职责需求的防护服色彩等问题展开,让学生提交设计方案。
  (二)课前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任务调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前自学阶段,教师要根据疫情期间现有条件设计可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并将最终任务要求和任务完成流程告知学生,将学习任务切分为一系列子活动环节,通过完成前一个活动环节解锁下一个活动环节。
  例如,笔者在服饰品设计课中设计了装饰口罩制作这一任务,并将其分成灵感寻踪、理念论证、图纸呈现、图案设计、样板制作、成品缝制、作品PK七个活动环节。同时,教师利用超星App的学习任务限时开放功能,在完成上一活动并反馈后解锁下一任务活动。以“任务驱动”推动学生进行自我建构,加强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课中积极组织合作辩论,思维拓展迸发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直播授课过程中要积极设计论点,由学生在讨论区展开辩论,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服装品牌欣赏课中提出“你喜欢穿国际大牌还是国内潮牌”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资料,制作了关于相关品牌理念及产品发展的PPT在讨论区中交流。
  (四)课后作品线上展示互评,督促反馈提升交流协作
  在课后异步拓展阶段,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拓展—展示汇报—小组互评—修改完善”的流程。
  例如,在色彩搭配课程中布置小组合作调研2020春夏流行色彩趋势的作业,有一些小组将根据色彩搭配服饰的过程制作成短片,发布在主题讨论区,引起其他小组学生的积极反馈,他们在留言区给出了简单的评价分数及修改建议,由制作小组根据平台反馈的评价信息,对本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小组合作展示的评价流程中,学生既能通过互评更好地完成任务,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晓凡,刘思棋.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直播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9(3).
  [2]王洁.“脚手架理论”指导下的翻转课堂设计策略探索[J].教学研究,2018(3).
  [3]冉新义.远程同步直播课堂学生参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9).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
其他文献
一、教学分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是以“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为基础,围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操作→交流展示→拓展运用”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的教学理念。学生从观察的事物中发现并提出研究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或预测,在讨论中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预测,在操作中收集证据,在汇报交流中依据事实作出合乎实际的推论,并应用结论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语言教学这一环节。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经过数学语言教学这一环节来实施。因此,数学语言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学会数学语言,只有学会数学语言,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表达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
[摘 要]  数学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探究,在课堂教学关键环节进行局部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清楚了解到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相关知识的本质。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直观演示、预设合理化实际问题等都是实施局部探究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局部探究;数学;课堂;向量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重要桥梁。通过向量的学习可以发
摘要:以南通大生纱厂在建国后变迁的地方史资料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开发和利用地方史资料,辅助经济史教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课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开发应用模式。   关键词:地方史资料;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应用    一、课程理解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
何谓“我举一,你反三”?这个“我”指的是我们语文老师,而“你”指的是学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个范本、一种方法,学生由此推开,学会灵活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好处有二:一是教师能在教学中始终认准一个目标,课堂教学有序集中,重点突出;二是突出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课堂教学灵动活泼。  一、用“我举一,你反
[摘 要]  科研型教师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当代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由“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育家”,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基于这样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科研型教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都呈现出多元,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更有效地发展,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相当部分的课堂因追求多元的形式而丢失宝贵的“有效”,从而导致低效甚至无效教学行为。笔者反观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低效”(或“无效”)现象,例谈如何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抓住本质要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新的沟通交流渠道大量涌现。如何利用QQ等网络沟通平台育人,已经成为技工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担任班主任以后,我特别重视网络平台的应用,效果明显。  就QQ群等网络沟通平台而言,聊天是其基本功能。但对于班主任来讲,作为学生管理者,仅仅满足于从中获取信息、通知消息还是不够的,还要对其进行功能创新。    审批学生请假  我用QQ群审批学生请假
总复习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通常按知识的类型进行分类复习。每个知识领域的复习既是第一、二学段知识的整理与完善,也是中小学衔接的着眼点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必要立足于学生数学长远发展,深入研究中小学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每个知识领域总复习的“衔接点”,使总复习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有价值的“储备”。通过长期的总复习课例研究,笔者以“图形与几何”领域总复习教学为例
(信阳市息县教体局教研室,河南信阳46430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第九册)一文,作者肖复兴写到叶老修改他的作文,是这样描写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每次读到这段话,我的心里总是隐隐的作痛,我们修改学生的习作切不可这样做,不可以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遍体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