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河市体育街第三小学,河北沙河05410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例3-例5。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
  
  一、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喜欢《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段《西游记》的故事。
  电脑出示《西游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师徒三人图片。
  
  二、谁挑着担,谁牵着马
  
  师:话说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师徒三人离开高老庄,继续西去取经。孙悟空说:“八戒,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猪八戒说:“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两人争执不休。唐僧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说:“这样吧,我出一道题,谁先算上来,谁就牵着马;谁后算上来,谁就挑着担。”唐僧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题呢?
  电脑出示:12 23 57
  师:两人迫不及待地算起来。唰唰唰,孙悟空算完了;慢慢地,猪八戒也算出来了。同学们,你知道他俩是怎么算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
  电脑出示:孙悟空的算法:
  12 23 57=12 (23 57)=12 80=92
  猪八戒的算法:
  12 23 57=35 57=92
  师:猪八戒一看孙悟空的算法,就急着说:“他算得不对!他没有按顺序运算!”唐僧说:“可人家的得数和你一样啊!”“这次是碰巧了。不行,得重来。”孙悟空说:“师傅,你就再出一道题吧,非让他输个心服口服。”于是唐僧又出了这样一道题。
  电脑出示:340 25 275
  师:同学们和他俩一起来算,好吗?你觉得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方法算,看谁算得快。
  学生计算后,先说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再讨论哪种方法快。
  电脑出示:340 25 275=340 (25 275)
  师:这时,猪八戒挠着头说:“师傅,这担子我挑,可是,明明猴哥的计算顺序不对,为什么每次都能跟我算得一样呢?”唐僧笑着说:“八戒爱动脑了,一定可以赶上悟空的聪明。仔细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猪八戒犯了愁。同学们,我们一起帮猪八戒找找规律好吗?
  学生看两组算式,讨论,找出规律,并说一说为什么计算顺序不同而和相等。
  师: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描述的?
  电脑出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学生齐读。
  师: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呀?
  板书:加法结合律。
  (评析:悟空得出一个结论,八戒提出疑问。八戒的疑问很有意义:其一,学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二,不能因为有了悟空,八戒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八戒爱动脑筋,受到师傅的表扬,对那些数学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来说,这会产生多大的鼓舞啊!)
  
  三、师傅的卡片
  
  师:猪八戒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原来猴哥用的是加法结合律呀!不过,我的脑子笨,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太多了,多麻烦呀!师傅能不能想个法子,让老猪这笨脑子也能记住?”这时,唐僧拿出一些卡片来,说:“八戒,拿去自己想想办法吧!”
  电脑出示:若干卡片,分别写着:a、b、c。
  师:唐僧想让猪八戒干什么呢?这些字母表示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电脑出示:(a b) c=a (b c)
  学生上台用鼠标指着字母说明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评析:有乘法交换律的基础,学生有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所以,这里给学生自主探究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的机会,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师:猪八戒说:“原来这么简单呀!我会了,我会了!”唐僧说:“真的会了吗?来,为师再出两道题考考你。”
  电脑出示: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口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68) 52=35 (口 口)
  250 (70 14)=(250 口) 口
  师:大家也一起来做吧。
  师:我们看猪八戒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正确答案。
  师:他用什么方法算得这样快呢?(加法结合律)
  
  四、流沙河
  
  师:师徒三人继续西行。走着走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只见河面波涛汹涌、恶浪翻滚,河边立着一块石头,上写六个大字:“八百里流沙河。”
  电脑出示:八百里流沙河。
  师:他们正在想怎样过河,突然从河里窜出一个妖怪,站在浪尖上大声喊:“不用想法子了。俺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当年玉皇大帝给俺出了一道难题,俺因算不上来,才被打人这流沙河。你们如能帮俺算出,俺送你们过河!”孙悟空火冒三丈:“好你个妖怪,还敢讲条件!”举棒就要打。唐僧说:“悟空,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不要杀生。拿题过来,看能不能帮他?”猪八戒上前一看:“好做,好做!”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呢?
  电脑出示:用简便方法计算:235 460 65
  师:猪八戒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不简便;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也不简便。他自言自语道:“这加法结合律怎么不灵了呢?”孙悟空把题夺过来,叫到:“呆子,还是我来吧!”唰唰唰很快就算出来了。同学们,你知道孙悟空用的是什么办法吗?
  (评析:新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又一轮思维矛盾冲突。)
  学生练习,抽生展示。
  小结:有时候,加法结合律还需要加法交换律来帮忙。
  师:孙悟空帮妖怪解决了难题,妖怪履行诺言,把他们三人送过河去,并且感激地说:“谢谢你们!我总算可以逃出这流沙河了,可是我到哪儿安身去呢?”于是唐僧把他收做徒弟,取名沙悟净,也就是沙僧。
  电脑出示师徒四人照片。
  
  五、聪明的悟空
  
  师:这会儿是师徒四人继续西行。一路上,沙僧问孙悟空:“大师兄,你真聪明,这么难的题,你都会做,我真是佩服!”孙悟空说:“这有什么难的?早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加法结合律了。”大家想一想,在一二年级的什么地方学过加法结合律?
  电脑出示提示:
  1.9 8=9 1 7=17
  2.54 43=54 40 3=97
  教师请学生自己举例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猪八戒和沙僧摸着自己的脑袋说:“原来加法结合律早就学过,只是那个时候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罢了。”
  (评析: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少讲多得”的法宝。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到了利用旧知探求新知的方法。)
  
  六、勤学苦练
  
  师:唐僧说:“在取经的路上,降妖除魔不但要勇敢,还要凭借智慧。我们现在就加强练习,以备后用。”于是,唐僧又出了一些题,我们跟他们一起练习,好吗?
  电脑出示1: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 (20 9)=(a 20) 9 15 (7 b)=20 2 b   (10 20) 30 40=10 (20 30) 40
  学生口答。
  电脑出示2:1 1 25 34 9 16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评析: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拓展练习,活化了学生思维。适当提高练习题的难度,有利于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结尾
  
  师:今天的故事就要讲完了,同学们,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师徒还会遇到什么样的妖怪,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呢?下节课我们接着讲。
  教学反思:
  第一,情境教学贯穿始终。不少教学只是在导入阶段把教学情境作为“饵料”引学生“上钩”,然后就“言归正传”,继续照本宣科。本节课跳出了这一窠臼,以《西游记》的故事为蓝本,与教学内容有机统一,创设了情境串,类似于传统的“闯关”游戏,但淡化了竞争色彩。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流畅的故事情节,从某种程度上“把教学的目的隐藏了起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第二,细节设计合乎情理。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有的教学设计急于直奔主题,忽略了教学情节的铺垫和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所以,即使创设了情境,也是生吞活剥、牵强附会。其实,进入教学过程的内容都应当引起重视。本节课情境故事编得“圆”,编得自然,因而给学生以和谐的美的享受。例如,在“谁挑着担,谁牵着马?”这一环节,并不是简单地由唐僧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孙悟空和猪八戒比谁算得快,而是由两人的争执引出唐僧的“解决办法”。又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时,由猪八戒说出“我脑子笨”,从而产生“找出一个简单明了的表述和记忆方法”的问题。注重细节设计是这节课的突出特色。
  第三,明线暗线张弛有度。明线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即《西游记》的故事,暗线是数学教学内容本身,即乘法结合律。一段故事引出一个问题或任务,生动的故事使学生精神轻松愉悦,问题或任务使学生适度紧张甚至适度焦虑,轻松与紧张相互交替,保障了学生用脑卫生,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情境与记忆的关系。人的记忆是很奇妙的。《西游记》的故事与乘法结合律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是教师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故事情境能给孩子留下强烈的印象,如果乘法结合律在学生头脑中淡漠了,就会竭力回想:唐僧出了一道题,孙悟空是这样算的,猪八戒是那样算的……像《西游记》这类帮助记忆的事物,心理学家打个形象的比方叫“钓鱼钩”,我们就用它钓出一条条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知识鱼”来。由此看来,情境教学不只是“快乐”的问题,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等待我们去做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新的沟通交流渠道大量涌现。如何利用QQ等网络沟通平台育人,已经成为技工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担任班主任以后,我特别重视网络平台的应用,效果明显。  就QQ群等网络沟通平台而言,聊天是其基本功能。但对于班主任来讲,作为学生管理者,仅仅满足于从中获取信息、通知消息还是不够的,还要对其进行功能创新。    审批学生请假  我用QQ群审批学生请假
总复习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通常按知识的类型进行分类复习。每个知识领域的复习既是第一、二学段知识的整理与完善,也是中小学衔接的着眼点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必要立足于学生数学长远发展,深入研究中小学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每个知识领域总复习的“衔接点”,使总复习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有价值的“储备”。通过长期的总复习课例研究,笔者以“图形与几何”领域总复习教学为例
(信阳市息县教体局教研室,河南信阳46430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第九册)一文,作者肖复兴写到叶老修改他的作文,是这样描写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每次读到这段话,我的心里总是隐隐的作痛,我们修改学生的习作切不可这样做,不可以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遍体鳞
摘 要: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手机端和超星直播客户端,探索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模式的流程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服装专业  一、“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在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在线教学的互动优势及在线教学模式灵活的优势,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手机App端和直播客户端两个端口,探索实践课前异步在线自学,课中同步
谈起中职生的德育问题,恐怕每一位中职校长都要道一句:“难啊!”“现在很多学校德育方法可以概括成这么三条:大张旗鼓的宣传、声势浩大的活动、兴师动众的检查。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较差。”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邗江中专)副校长倪福疆如是说。  为了寻找更加有效的德育途径,邗江中专从2008年开始尝试15分钟校本微型德育课程,以德育渗透为中心,以生活案例为情境,以活动体验为形式,设计系列课程
一、教学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是《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的起始课,属于空气性质的内容,基于“做中学”理念,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做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在合作中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在讨论中依据事实做出合乎实际的推论,并应用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结构看,属于“问题——探究”式的课堂结构;从能力看,学生根据猜测设计并遴选相应的验证实验,搜集实证资料,归纳概括实验现象,促进已有科学经验的意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创设各种情境来组织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本无可厚非,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时不难发现,在教学中我们会为“情境”而“情境”,那些虚伪的、繁琐的、不真实的情境,没有达到我们预设的效果,没有真正地实现为教学目标服务。这些“情境”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多余”的“摆设”。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追寻真实的、自然的、简约的、丰富的情境,变英语情境教学中的“负效”为“有效”呢?  一、追寻
前几日参加校际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观课十余节,其中白蓉老师执教的《一起找秋天》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似一坛陈年老酒,越回味越觉其味醇香、久远。  《一起找秋天》是未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画面生动,内容有趣,贴近儿童生活,极易激发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欲望。白老师通过带领孩子们感知秋天、找秋天、画秋天、赞美秋天,来感受秋天带给人们的快乐,培养
摘 要:东胜小学前瞻性地把握教育脉搏,以“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以“注重母语、强化外语、探索教育国际化”为办学理念,将写字教学作为特色办学项目深入实施。早在2010年学校就以“一手好字成就孩子一生”为战略出发点,率先在全市创办了首家翰墨书香校园,以书写和诵读为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文化。  关键词:母语;写字教学;校本教材  作为一所人文历史渊源深厚的学校,东胜小学见证了过去的沧桑和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关键词:语文;培养;诗意  “诗意”词典里的解释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不禁让人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