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校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h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合教育又称为全纳教育,是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的国际教育思潮。融合教育为在语言、情绪、行为、学习能力、社会交往或肢体残疾等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提供了自然的社交环境、平等的教育机会。即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接受教育,主张在相同环境中提供特殊方法,以最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使特殊需要学生和普通学生能有最大的互动,让特殊需要学生尽早接触自然且真实的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使普通学生养成接纳特殊需要学生的观念,达到人性化的结合。广东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以我们创建的“因人、因境、因时”适合教育文化理念的优势,于2016年,笔者所在学校接纳了一批上述的特殊儿童。为了使这批儿童能更切合我校的适合教育,我们通过“创新、创意、创作”的教育教学途径,营造充满“童言、童真、童趣”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努力办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给孩子的童年生活添彩,为孩子的智慧人生奠基。基于这样的思考以及对教育核心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对适合教育的不懈追求,我们成立了融合教育工作室,重点旨在为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广泛性发育迟缓等类型的儿童,精心提供随班就读的机会,针对孩子不同的特质设定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目标,在与普通班级融合的同时,采用合作小组及个别化教育的方式,达到完全包含的策略和目的,最终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实现适才适能的快乐学习。
  关键词:我校;融合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11
  融合教育又称为全纳教育,是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的国际教育思潮。所谓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接受教育,主张在相同环境中提供特殊方法,以最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使特殊需要学生和普通学生能有最大的互动,让特殊需要学生尽早接触自然且真实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普通学生养成接纳特殊需要学生的观念,达到人性化的结合。
  融合教育为在语言、情绪、行为、学习能力、社会交往或肢体残疾等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提供了自然的社交环境、平等的教育机会, 但也给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它绝不是单纯的将特殊需要的学生放在普通班级中,而是要经过深入的评估、缜密的计划、合理的设置,配合足够的支援系统,并统合各项资源,从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着手,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激发特殊孩子的潜能,达到回归正常学习、生活,融入社会的教育目的。
  我们进行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是:
  一、制定我校融合教育实践的目标
  1. 为学校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含智力发育迟缓、轻度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听力障碍以及弱视等身心障碍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和课程服务,协助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融入普通班级,并在专业的特殊教育策略的辅导下,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行为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2. 协助班级教师落实教育教学工作,鼓励家长积极面对和配合特殊需要孩子的教育,搭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解决非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对学校的误解,缓解分歧矛盾,最大限度地做到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有特殊需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 开发融合教育的课程体系,分类型设计专业课程。
  二、确立我校融合教育实施的策略及阶段工作内容
  1. 实施策略
  (1)建立融合教育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配置:感觉统合教室一间、团体训练教室一间(可开展学能训练用、团体心理辅导等)、沙盘游戏治疗室一间、心理咨询室一间、办公室一间。
  (2)组建融合教育师资队伍
  成立珠海市第二十一小学融合教育工作室,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专业的特教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联合本校数名教师,组成本校融合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和港台专家讲座、系统培训和督导。
  (3)确立融合教育工作模式
  工作流程模式如下:
  2. 阶段性工作内容
  (1)准备阶段:特殊儿童名单筛选和资料收集
  ①各班班主任上报特殊儿童名单,名单来源:家长自愿报名、医院确诊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筛选。
  ②融合教育工作室专家和教师组成评估小组,通过家长访谈、教师访谈、课堂观察、课间活动观察、初始评估表等,深入了解学校推荐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第二次筛选,并收集儿童成长资料。
  (2)评估阶段:特殊儿童专业评估、分类、建档
  ①由医院进行测评、诊断,并出具诊断证明和测评报告。
  ②由融合教育工作室具备专业测评和诊断资质的测评师,对特殊需要学生进行能力现状(包括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学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及身心现状评估,为制定出对特殊需要学生更具针对性和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提供详细依据。可用评估工具:DSM-5、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感觉统合评估量表、韦氏智力测量、瑞文测验、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PRS)、儿童行为评估量表(CBCL)等。
  ③根据医院测评和诊断结果以及工作室测评结果,将特殊儿童进行分类,并建立档案材料。
  (3)实施阶段: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制定与实施
  ①IEP制定
  组织相关行政、教师和家长召开IEP会议,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具体实施方案,分别明确学生、家长、教师各自的训练内容与职责,并定期召开相关行政、教师和家长的见面会。
  ②IEP实施
  每周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定期开展课程训练,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缓解情绪困扰、减少非适应性行为、加强学习能力、提升人际交往技巧,挖掘优势资源,增强自信、激发成长动力。   ③课程设置设计
  其一,课程时间:1-2节课/人/周,利用周一至周五放学后的时间或普通班级课表中的辅课,如班会课、思品课等。
  其二,课程形式:一对一训练、小组训练、普通班融合班会,根据每位特殊儿童的IEP内容确定。
  其三,课程对象:20名特殊需要儿童及他们所在的班级。
  其四,课程内容:感觉统合训练,包含大运动与精细动作训练;学习能力训练,包含读写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等训练;ABA训练,重点针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开展训练;语言训练,针对构音障碍、認知性语言障碍、轻度智力障碍、脑发育迟缓、轻度自闭症儿童开展口肌训练、发音训练、视听训练和启智认知及逻辑表达训练;沙盘游戏治疗,个体心理沙盘和团体心理沙盘相结合;表达性艺术治疗,绘画、音乐、心理剧治疗等;团体心理活动课程,以8-12人为一个团体,以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开展课程;融合班会课程,融合教育工作室的老师走进特殊儿童所在的普通班级,设计适合本班的主题班会课,如“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同理与感恩”“价值拍卖”等主题。指导普通学生更加客观的了解特殊儿童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模式,引导其如何安全、正确的应对他们的各种行为,提高特殊儿童社交能力,建立与他人和谐、稳定的友谊关系,挖掘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有效的沟通方式与相处模式,让特殊学生在班级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④教师培训
  其一,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行特殊儿童评估研讨,IEP研讨会,教材、教具、课程研发,个案研讨,现场训练观摩等;
  其二,定期开展专家讲座与培训,已开展的培训有: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与应对方法、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行为矫正技术培训、美国正面管教、自闭症儿童干预模式系列培训等;
  其三,教师心灵成长团体;
  其四,教师个体心理咨询。
  ⑤家长培训
  每学期举办专家讲座、家长培训班、家长沙龙,对有需要家庭进行家庭治疗,指导家长面对特殊需要学生的疑难和困惑,为家长提供技术支援,学习识别孩子的情绪与行为,正确对待负面情绪,应对压力。通过定期座谈、汇报和交流,为学校和家长搭建沟通桥梁,缓解学校和家长的分歧冲突,最大限度地做到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有特殊需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总结阶段:效果评估与课程总结
  ①效果评估,学期末与学年末各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测试,前测与后测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训练效果,并根据测评结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②课程总结,整理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课程和训练内容,形成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几大类别的课程体系。并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应用和完善。
  三、我校融合教育实践的主要特色及创新
  融合教育社会关注多,但深入研究与实践者极少,我们设立此项目的主要的特色及创新之处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勇于尝试
  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其他学校暂时停留在将特殊学生安置在普通班级统一接受教育的阶段,我校将融合教育作为一项重点特色课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体系中,专门成立融合教育工作室,聘请专业机构开展授课和服务,将对适合教育的不懈追求真正落到实处,为每一个孩子提供真正适合的课程。这一尝试也为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现实性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 课程系统
  融合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在我市尚且空白。我们通过两年的探索、研究、实践和总结,已基本形成一套适合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几大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课程体系,并配套家庭训练手册和教师手册。且经过两年的应用和实践,效果显著。
  3. 模式可复制
  经过两年的探索,我校已形成一套科学、可复制的融合教育模式。特殊儿童的筛选、评估、课程实施、效果评估、结案总结,流程科学清淅;家——校——室三位一体的训练课程体系基本建立,特教教师、普通教师、家长可通过参加课程培训实施训练。
  总之,我校以“办适合每一位孩子发展的教育”为核心理念,将融合教育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个别化教育,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愿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大力宣扬和提倡融合教育,促进全社会、师生及家长对特殊需要儿童的了解、接纳及协助,奉献爱心,让“普通”与“特殊”儿童在校园中一起快乐学习和成长,让特殊儿童回归正常学习、生活,良好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吴淑美.融合教育理论与实务[M].台北:心理出版社,2016.
  [2] 张世彗,蓝玮琛.特殊教育学生评量[M].台北:心理出版社,2011.
  [3] 钮文英.拥抱个别差异的新典范——融合教育[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 519000)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生活中的轴对称.一、创设情境,导入目标导入:欣赏古诗《凉州词》(录音).中国的古诗词体现了数学的一种美——对称美.诗美,诗
从教三十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好问”的习惯。每次听完课,不管是否安排评课活动,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老师,我都会积极与之交流一番。一是问些我没太弄明白的问题,二是问
历史是今天的镜子,传承是发展的基石。历史老校中的名校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靠的就是深厚文化的濡染和不朽精神的传承。“格物致知”不仅是始建于1874年的上海市格致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建设的大主题.和谐发展的人格是和谐社会的根基,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乃至人格养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育系统已进入了课堂.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完
摘要: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化学问题,使化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整个中学阶段化学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物质的量”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为此,多年来,我们对“物质的量”一节的教学进行经常性反思、研究探讨,现在把对“物质的量”教学的探讨情况做一介绍。  关键词:化学教学;“物质的量”;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对于中心非零的perfect李代数,关于它的泛中心扩张的导子代数与它本身的导子代数之间的关系尚未有一个一般的结论.通过计算带有一维中心的 Schr(o)dinger-Virasoro 李代数sv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公民道德的主要成分,诚信建设是道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加强现代诚信建设。 H
文化和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要有双文化甚至多文化的知识。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翻译建立文化对等的方法也有所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通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