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形成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对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口算比赛和跳绳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两次比赛活动,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量。又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我要过生日了,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4元(应加上4元)。所以,多减去的4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
  让数学回到生活,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
  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了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
  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在互相协作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实践应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认识秤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在市面上推广使用的台秤,来安排学生认秤的实践应用活动。课前要让学生带一些常见的物品,课中利用准备好的天平和台秤,让学生称出一些物品的重量。也可以安排学生模拟购物活动,如购买黄豆或大米,四个学生为一组,每组选一个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当顾客。当顾客的学生要购买1千克、2千克、3千克的黄豆或大米,当售货员的学生要称出相应黄豆或大米的重量,并说出黄豆或大米的单价;当顾客的学生要推算出所要付的钱数,当售货员的学生要说出顾客付的钱够不够,要不要找钱,找多少钱。看谁称得又快又准,看谁算得又快又好。还可以利用体重器,让学生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所有这些旨在让学生实践生活,既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训练学生认秤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其他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
有机硼酸酯添加剂是在无机硼酸盐添加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毒无臭非活性抗磨减摩添加剂,它同时具有优异的抗氧和防腐性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环保型多效添加剂.水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新课程改革下的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
解相似三角形的问题时,我们应注意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关系,依据题意,全面考虑,弄清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各种可能性,从而得到相应的比例关系。现举例如下:  例1:做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三边长分别为4、5、6,另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一边长为2,这样选料可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分析:应全面考虑,注意对应边的各种可能。一个三角形框架的长度为4、5、6的边都可能与另一个三角形框
该文报告用一种新型多功能口腔模拟机对四种冠桥复合树脂材料进行抗磨损实验的结果。用人智齿牙釉质作对照材料。实验结果表明,人牙釉质材料的抗磨损性明显好于四种冠桥复合树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新的人生观、教育观,从培养一代创业型、开拓型人才的高度出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思维素质为己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情趣、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品质的培养,又要着
为解决大型海水输送泵的严重磨损腐蚀问题,该文利用自行设计并加工的动态模拟装置,探讨磨损腐蚀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高流速运行中的海水泵腐蚀破坏之所以如此严重,实质上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