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民族性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492195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改革力度和深度的扩大,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和提高。但是长期生活在传统习惯以及生活理念的大众,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很好地被合理利用,改革开放后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平面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使得现今平面设计在风格和表达方式上仅仅停留在单纯模仿层面,所以不能很好地体现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自己独树的风格,导致了设计无风格化是其普遍现象。
  随着设计文化的发展,相当一部分设计师开始认识到平面设计存在的不足点。在全球化背景的大环境下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的设计主体力量,无疑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设计文化在结束了最初的自我迷失后,清醒地意识到在学习和引进西方各国先进国家的设计文化时,一定不能遗失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应该用现代精神挖掘和发展本民族传统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图式符号,同时,学习和借鉴西方设计文化的文明成果和创造精神,创造一种既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又有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文化,这样才能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二、在平面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必要性
  在平面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能赋予平面设计以新的内涵和新的意境,又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这也是对本国文化向外界传达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因而我们要去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去寻找其中符合时代与地域、视觉与心灵要求的创作元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永葆生机的,这些文化能够一直保留下来显然是有它存在的道理,所以传统文化不存在过时这一说法。表面形式上的视觉冲击力对人们来说固然需要,但这永远不够,平面设计同时需要一定的内在的东西,例如传达某些特点的内涵和对传统文化的表达,平面设计一旦仅仅停留在直观形式上,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内涵、失去了意义。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贯穿平面设计的始终,使平面设计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结合。平面设计只有贴近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与风格,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也不能一味的使用传统的东西,了解当今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时而设”有效地把传统文化与现今的设计有机结合。
  在亚洲,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得比较快也比其他亚洲国家要好,原因之一是不少日本设计师在形成现代设计观和现代设计精神的同时,努力将西方文化及设计传统与日本传统元素融合在一起。日本平面设计师常常从日本民族传统图式语汇中,演变出许多民族特色鲜明的现代设计。1964年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福田繁熊在东京奥运会中设计的招贴充分的运用了日本元素,1961年设计师山代龙一为植树运动所作的宣传画是这方面努力的一个证明。画面上无数大大小小的日文印刷体“森”和“林”字,从画面上方向下延伸,形成一个茂密森林的钝角楔形,预示了一种继续发展的趋势。西方的视觉传达观念被结合进日本文字符号和空间安排之中。香港的平面设计界是把中国的民族特色和国际性的视觉传达要求,以及现代艺术的一些特征融为一体的典范。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就是一位热衷于民族文化图式符号的现代表现方式的高手。他在1978年为第三届亚洲艺术节(香港)所设计的海报中,抓住脸部化妆这一亚洲表演艺术视觉形象的重点所在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成功地将印度舞蹈演员的前额、中国京剧旦角的眉眼、印度尼西亚脸谱的鼻饰和日本歌舞伎的嘴部有机地配置在一起,构成一个充满东方文化精神的综合形象。其次,是他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志充分的运用了中国古代钱币的特点,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在平面设计中一次经典的运用。
  三、现代平面设计中民族性特质运用的意义
  在平面设计中一旦充分合理的运用传统元素,其内涵与魅力就会大放光彩。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图案的平面设计可谓经典之作,而在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示的敦煌壁画飞天艺术更是卓越大作。一件优秀的平面设计艺术作品只要浸润着传统文化元素的神韵,其内涵就会充满着精、气、神,其外延也必然会得到极大的延伸,尤其在商业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时代,它的商业价值不但在本土有很大潜力相对全世界来说也是很大的。因此在平面设计艺术创作过程中,设计师应时时刻刻惦记着使传统文化元素的神韵润泽作品,使现代平面设计和传统文化和谐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来的设计、文化、审美观和价值观等不断涌入中国,而国人的国际审美品位和对本土文化内涵的追求也日益提高,面对全球以西方文化和艺术为主流的发展方向,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需要积极把握住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舞台,去宣扬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更需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国际化接轨。中国的现代平面艺术设计在满足本土、国际、商业、文化等多元诉求的社会背景下,必须立足于本民族艺术和文化的基础,同时积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促使民族的和世界的充分结合,才能使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民族性、国际性与独特性,并带领中国的现代平面艺术设计走向一个更宽的领域,迈进一个更高的台阶。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图形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发掘,传承文明,借古开今。
  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平面设计是通过图形语言的传达来吸引观者,传统元素是我们中国文化的载体,利用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快速地理解设计者的本意。在平面设计中将传统元素进行去粗取精,加入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从传统元素中探寻到现代设计艺术的源泉,在捍卫传统的同时又对其进行改革创新,这是一种传承的扬弃,是一种文化的延伸,有着较强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这种设计发展模式是当前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这对一个国家在未来设计领域发展意义重大,对设计师也起到一个很好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在设计思想和设计思维方面。
  四、结语
  充满挑战的时代向我们走来,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设计师正面对多元文化传统。他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活跃的设计思维,在立足本土文化,吸纳外来文化有益成分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他们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创造一种既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又有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文化。传统文化对于平面设计具有普遍而深远的重大意义。当代中国平面设计只有在传统文化的雨露滋润下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文献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高校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关于就业能力有多种定义,在第92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可以加强个人通过利用可得到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获得和保持体面劳动,在企业内部或各种职务间晋升,以及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的可携带的能力及资格。英国一些学者认为就业能力由理解力、专业技能及通用技能、自我效能感以及元认知能力构成。笔者认为,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一个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高了对词汇学习的要求。显性方面表现为词汇数量的增加,对要求会用的词汇数量从1200增加到了4500;隐性方面表现对词汇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即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词汇学习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新课程目标把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并把这种观念体现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和考试之中。为此,活用词法是英语之基,完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生源日趋单一化,且“80后”学生特点日益突出,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针对新时期新环境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北京服装学院廊坊校区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非常注重加强对两地办学中艺、工、经、管等多学科教学规律的研究,并结合校区学生的特点,积极与二级学院及教学系部沟通,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了校区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地运行。同时,学校还利用分校区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紧密
我国的民族传统纺织印染技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在其图案、颜色、加工等方面都较为精细,充分展示了我国文化、信仰、宗教、民俗、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社
琵琶作为中国古典器乐之一,不同于钢琴等西洋乐器演奏乐曲时的规整性,无论是古曲还是现代曲,用琵琶演奏时除了在曲式结构等理论方面和创作背景上进行细致的研究之外,更需要在
词汇教学时,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必须深入研究词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提高词汇教学的实效性。  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词汇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向学生表达词汇的意思,按照加州心理学家詹姆士的说法,即为“全身反应教学法”。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势
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肌肉逐渐粗壮、结实有力,骨质增厚,骨骼更加结实,关节更加灵活。同时,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强心肌,提高心脏功能,增大肺活量,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改善神经系统的肌能。此外,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娱乐性、艺术性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压力,使学生在运动中宣泄情绪、排遣压力、获得审美情趣,在竞赛中培养交往、合作、竞争、遵守纪律的意识和行为,并可以通过运动
剪纸艺术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审美基础的民间工艺,人们会将剪纸作品张贴在窗户上起到装饰作用,因此剪纸艺术作品也被称为“窗花”.剪纸艺术以镂空为主要技法,并以纯手工的形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我校提出了“时空探索教育”的办学理念。“时空探索教育”就是要培养“博学、首创、至善、尽美的未来时空探索者”。在科技活动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参观学习,感受探索的乐趣  
最近,神经科学家安娜·明戈兰塞(Ana Mingorance)跟博士后们畅谈了她从学术界转向企业的经历,会后我有幸对她进行了采访.在获得博士学位并完成博士后工作后,安娜在优时比(UC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