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小马过河》,今天再读它,作为教师的我依然感慨万千.这个故事的魅力不是小马最后过了河,而是小马是怎么过的河.这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启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小马能过河正是它参与实践的啊.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合作者,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拥有动手、动口、动脑机会,也就是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心向,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课堂教学才有活力和魅力.那么如何实现让学生在物理课堂动起来呢?
全文查看链接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教学中,在师生一起讨论匀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我拿来了一位往届同学所做的“探究小车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见表1),表中“速度v”一行是这位同学用某种方法(方法不详)得到的物体在0、1、2、…、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原始的纸带没有保存.
全文查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