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新教材中变以往验证性的分组实验为主动探究式的分组随堂实验,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究的时空.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并从实验中感悟、探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获得新知识.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实验探索,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结果,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1启发与讲授结合,接受与探究互补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笼统地说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不能说就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不能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这两种教学方法对立起来.应当因课制宜,因人制宜,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要由教师讲深讲透,讲清规律的来龙去脉,讲出问题所在,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不必勉强组织讨论而流于形式.而有的内容一定要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练习.当知识障碍基本扫清,基本方法基本掌握,教师可精选几个典型例题供学生课堂讨论.这种讨论可以口述,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或上黑板演练,展示各种解法,组织全班评议,也可以先个别讨论,再组织全班讨论,发表各种见解,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大脑里的内部信息得到交换,促使思维得到不断调整,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学生的思维系统与外界产生了信息交换,促使学生自身思维的封闭系统转向开放系统,学生有争论、鉴别、独立思考、调整认识,直至引向更高的认识阶段,这种功能单纯依靠教师讲授是很难获得的.
  2开拓实验探究的教学思路
  2.1加强对实验的改造设计为探究性实验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学生实验共有20个,其中学习仪器使用方法的实验有4个,知识应用型实验有12个,而验证性实验只有3个,探究性实验只有1个,这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生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问题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思考讨论” 、“做一做”、“小实验”等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对探究性实验进行初步探索,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方法與艺术,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知识视野、创新思维能力,增强科学协作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2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广阔空间
  有些实验本身具有发散成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探索能力,具有进行探究的价值,这一类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这类探索性实验必须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在观察现象和变化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释物理现象,归纳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现在的物理教学常常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乏味枯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把科学的理论与生动而丰富的实际联系起来,以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精选课外实验,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进一步落实实验能力的培养
  家庭中的许多常用物品都可以用来做小实验.例如,可乐瓶具有透明、绝缘性能好、比较牢固、易加工等特点,可用它来做很多的小实验:“完全失重现象”、“水流星表演”等.家庭小实验便于就地取材,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参与的吸引力强,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与兴趣.课本中某些疑点、难点,学生接受起
  (2)强调物理实验中需注意的细节,安全操作,规范操作
  在实验课上,应抽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和规范操作的习惯.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参与学生分组实验
  在实验课上,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4)严格要求,精确处理实验数据,实事求是
  只有精确的实验数据,才能正确分析物理问题,对实验所得的数据不能草草处理了之.
  分组实验的过程,还可能会出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疑点”,疑点将成为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驱动力,并为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重做实验,甚至多次重做,只有当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一致时,才会消除疑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
  3.3提高老师设计实验,自制教具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课本上有些演示实验并不是都能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眼球作为引课实验,有些演示实验的演示效果或验证结论的准确性也不是都达到了完美,有些分组实验的仪器还存在不足,不能让实验的结论更准确.所以,我们老师不能全依赖课本上的实验,应多看物理实验的书籍和杂志,把好的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整理好,以备讲课时所用.有能力的老师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和自制教具,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好,同时也给学生以示范作用,鼓励同学们设计实验、自制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有一定困难,可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做一些补充实验,可在课外活动课组织学生设计实验,创设真实而生动的物理情境,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探究能力.实验是一个过程,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知识的能力.因此,实验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过程.
  3.1培养学生学会对生活表象、感性材料的分析能力
  物理是服务于生活,走向科技的重要方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学会根据日常生活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出关于物理问题,对开展高中物理学生的实验探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注重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现象进行分析,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条件.
  3.2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猜想的能力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被物理理论概念所束缚,知识面也不宽,对于科学家们提出的定理也不敢大胆提出假设猜想,这给实验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做实验之前,教师首先要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针对实验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大胆提出假设,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教师则是在旁边指导,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其次,学生应多参加社会活动、多读书,多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了解科学;多读书,可以增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视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想象力.
  3.3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探究者或者是发现者.探究之初,教师要求学生首先提出初步的假设,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假设寻找设计思路,制定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出探究实验方案.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
  3.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以及物理现象变化的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独立分析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对数据的分析,要求学生对实验的数据转化为结论,是一种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能力,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很容易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工作的效率.
  3.5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判断实验故障的能力
  众所周知,无论是定理还是結论,都是通过多次实验获得的,而每一次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通常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电源短路、实验器材缺少等.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我们要及时解决,但对于平时不爱动脑思考的学生,总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这种现象,不利于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依据认知规律,合理选择探究
  近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式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但其宗旨是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透彻领悟,而普通高中的学生思维水平和探究水平都比较低,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探究,那么可以想象教学效果将会很差,学生学习成绩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学生对学习物理就没有信心,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就要合理选择探究的知识点,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要全部放开,应就其中一点或几点给学生以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经常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当一当物理学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而言之,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对高中生来说,应以指导性探究为主,以开放性探究为辅,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的有机的结合,通过师生对话与群体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换,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最近有网友(同行)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所示,有界匀强磁场B方向竖直向下,有一矩形线框PQNM的上半部分处于该磁场当中,下半部分处于磁场之外,线框平面始终平行于磁感线,且以速度v水平向右平动,试问MN之间的灯泡是否发光?  这是一个极易出错的问题,现对比解释如下:  错误解释 灯泡不会发光.因为该矩形线圈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任何时刻都没有磁通量穿过该平面,因此没有磁通量的变化,根据产生感应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第四节采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引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如图1).那么,碘在加热的过程中,碘的温度已经超过它的熔点,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只看到气态碘,没有看到液态碘呢?笔者针对此问题,做如下的探讨和分析.  1 问题呈现  我们采用图1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加热过程中碘晶粒逐渐减少,同时逐渐出现紫色碘蒸汽,而且中途未发现有液态的碘出现;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时,在
(满分120分)    Ⅰ. 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补全单词,使句子完整、正确。   1. “Would you like to help me o____ the evening party?” “Yes, I’d love to.”    2. The young man wants to be a l____, so he works har
期刊
期刊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显得十分抽象,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都感觉物理难学,不易于理解和实际问题的处理,部分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也感觉物理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经常听到学生苦言“物理难学”,老师抱怨“物理难教”,新课改实施以来,物理教师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根据多年一线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采取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阐述直观性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本源是创造精神.所以,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有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知识来学会怎么求知,能自主探索未知领域,有更新的认识和方法.那么,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l5一1362/G4.旬刊。本刊突出
物理学中,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有赖于实验,其正确性要不断受到实验的检验.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无数事例表明,物理学离不开实验.同样,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也离不开实验,高中物理课程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师透过物理实验,就能直观生动演示出物理现象,把重要知识、概念传递给学生.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学到书本中必须掌握的知识,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形式,
新课标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物理、玩物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经历物理过程.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激发求知欲.学生进入中学后的学习,物理学习的任务要求他们由经验性的形象思维转化为理论性的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一转化过程需要半个学期的时间,而对中差生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