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启示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anfly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生态自然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很重要性的地位。目前,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口号,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关于生态的问题,以树立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这也使对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以此通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指导来分析我国所要处理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解读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解读。根据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相比,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主要是把人参与到自然系统中来考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那么核心要素也是通过这样来伸展的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客观的,其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实践的,最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批判、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与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相比,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着重说明自然是客观性的。另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再跟费尔巴哈关于他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相比,他强调人的主体性作用以及通过实践来研究自然观。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础,它冲破了旧唯物主义的束缚,揭露了人与自然可以通过实践来实现辩证的统一。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露了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如今,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人从自然界中异化出来,并且在自然界之上,然而人类必须在自然界中生存发展,人类的一切运动发展一定会引起自然界的相应变化。那么怎样才使自然界演变会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才更有利呢?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关键。我们所重点强调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简单修枝剪补的自然平衡,而是实现人的实践活动来达到让自然界给人类的社会发展提供一个绿色有力的发展环境。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解读。关于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指“人类以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为客观规律而获得的精神成果和物化成果,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也就是说,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尺度。
  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及方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核思想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方法,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来看,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根据自然规律来办事才不会受到来自自然的苦果。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所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并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这样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从而在我国得到具体运用、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下,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进一步得到挖掘,以满足最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视为自身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调控生态的力度不够。从我国的改革开放一直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进步,但是也给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大气污染、工业污水排放等。尽管这些污染在某种程度上说得到了一定改善,然而存在治標不治本的状况。比如在《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告显示,在2013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并不是很好,全国酸雨污染呈现总体稳定的态势,但程度较之以前依然较重。”也就是说,我们在长期以来对大自然过分地盲目开采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在质量上遭到了严重地恶化,使超过了生态的承载力,在地方相关部门存在调控力度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以至于人与自然丧失了彼此的平衡,从而使人与社会卷入发展中的困境。
  2.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在以前的经济发展方面,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较低的生产力的条件下通过以这样的传统模式来发展经济起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不过,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需要靠大量的物质资料,即高产能低效益的情况下给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在党的十八大指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根据“自然恢复为主”的路线进行着,要顺从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这就是要认识自然的规律,把握自然的规律。
  3.缺乏生态价值观念。关于生态价值观念,它是影响着人们在认识自然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活动,也对社会的经济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我们生活的全社会中的树立生态文明观的生态价值观念。由于,一方面在我国有的生产商以及个人在环境保护意识方面还相对比较缺乏,从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只着重强调他们的物质利益的无限追求上,导致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以至于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了发挥人的能动性去保护自然环境。
  4.缺乏完善的环境法律制度。在最近一些年来,我国的环境法律里面不断的取得进步,也不断的丰富环境法,从法律的意义上说虽然有环境法,不过只是笼统性的环境法,但在在具体的实施问题上仍然存在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1.加强对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构建现代化的生态是要求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关键所在。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使生态意识融入人们的思想中,最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付诸于实践当中,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深化改革产业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现阶段,我们要加速形成有益于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使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上实现更加科学化、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定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兴工业化道路,比如在2016年,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经占GDP比重的51.6%,相较于上年度提高到了1.4个百分点,同时要高于第二产业的11.8个百分点;另外,在第二产业的内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比规模以上的工业要快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的工业比重为12.4%,相较与上年度提高到了0.6个百分点。因此,根据这样的指数我们可以知道当前需要深化发展服务业的同时还要要在继续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立法限制高污染和高耗能的工业,深化改革传统行业的制造业,使其提高核心竞争力。
  3.深化改革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一直通过依赖于投资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不仅仅过度高消耗我国的资源,同时也损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我们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按照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发展要求,更多地加大对那些自主创新的科研经费的投入以及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支持。推动我国创新国家体系的建设,有力支持基础性的研究、关于前研问题的技术研究和关于社会公益性技术上的研究。
  4.深化改革绿色消费方式,形成生态文明观。由于我国近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得到很好的成效,然而生态方面却遭到了严重的创伤。在经济高速发展当中我们享受到了发展成果,同时对这个发展成果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做出宏观调控,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无节制的浪费资源为特性的消费方式。
  5.深化改革完善环境法律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健康运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现,还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作为后盾。目前,必须要加快改进完善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体系及其政策体系。比如在构建综合的决策当中,通过采用宏观层面的调控手段来引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把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统筹管理,解决好我国现阶段面临着的环保法与资源法脱节以及环境执法与资源管理相分离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谢茜.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4]萨克塞(Sachsse,Hans)著,文,韬,佩云译.生态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5]环境保护部.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N].中国青年报,2014-06-05(05).
  [6]方世南,张伟平.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5).
  作者简介:
  譚波(1990—),男,汉族,重庆市丰都人,研究生,法学硕士,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调整,应对新的社会发展需求,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意见。地方高校应从学生管理理念、学生专业管理队伍建设、学生主体管理意识及教育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尝试与创新。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育管理;学生管理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满足人力资本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地方
摘 要:高中美术课堂作业布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教师课堂作业布置的水平,实现课堂作业的高效、高质与减负,使课堂作业布置更具实效性、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从近年的课堂教学的调研后发现,教师在课堂作业布置上问题突出。由此,我们提出“坚持因人而宜、掌控作业要求、贴近学生生活、进行探究学习、开展面批作业”五种优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师课堂美术作业布置能力,促
摘 要:地理学科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和理论,有时还有涉及一些计算,這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是相对困难的,而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克服这些教学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更好的消化和理解这些抽象的问题,本文就以高中地理为例,对其生活化教学对策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内容生活化;分析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地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主要课程,这是一门偏向于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其中不乏有许多抽象的东西。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天生”的抵触心理,这一方面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下面笔者从“体验性”教学的角度对小学教学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  当下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小学数学自然也在教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群体,也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多的群体。本文通过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研究,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促进和谐校园和社会主义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  关键词: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  一、中华民族认同的提出、内涵  中华文化认同是党中
摘 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学好它,并借助它传承中国文化。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段的学习目标、教育目的、教师、教学环境、学生心理等变化,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挫折和阻碍。这些变化也直接影响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衔接和过渡,使得高一新生面对高中的语文教学时,较难找到对应的突破口,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笔者认为,虽然出
摘 要: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不同于文化类课程的教学,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特点,通过美术课程学习和美术作品赏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一般也被称为颠倒课堂,能对学生课内外学习时间予以合理调整,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为主。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翻转课堂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作用和应用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酒店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的操作和应用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因而文章通过结合教学反思体验和大学生实践学习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基于教学项目引导的角色扮演法具体应用等实践创新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创新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酒店管理这种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就更是如此。随着
摘 要:李佩甫是一个个人风格特出的作家,创作成果斐然。他的创作与豫中平原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作品中,他情系乡邻,思考中原,感悟现实。李佩甫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精神成长过程以及挖掘人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在当代文坛中独树一帜。笔者深入阅读李佩甫的作品发现,李佩甫经常运用的创作手法:“重复”,而正是这个特点成就了李佩甫独特的文体和创作风格。  关键词:李佩甫;“重复”;创
摘 要:初中教学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是重要学科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性与人文性,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并利于学生系统性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掌握。传统历史知识教学对学生机械性记忆提出的要求比较高,使得学生难以从枯燥无味的课堂中真正学好历史知识,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如何借助“兴趣”这一辅助小老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有极高的探索意义,也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