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的历史教学实际,粗浅地谈一下。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
1、创设参与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2、创设新奇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3、很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4、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
1、联系现实展现情境。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过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做到历史教学与现实相结合。历史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对现实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联系现实,展现情境,就是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设情景链接起来,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库藏,激发他们对教材知识的兴趣,进而探求知识、掌握技能,解决自身生活的困扰,从而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实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学习《三国鼎立》时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创设情景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营造逼真的教学场景,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形象逼真的讲解。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可以用语文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加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遐想。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4、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形势,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5、出人意料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要精干,抓住主干,提炼观点,并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给学生悬念,为下一节课的课堂引入做一个铺垫。结尾要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空间。
6、巧妙利用课外活动课,安排一些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胡汉和亲》,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要富于创新性。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创新,大胆设计。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对不同的课型进行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的模式,不断探索。首先,历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例如对新授课课型可采取导入新课、课文探究、自我测评、课文总结、课外活动等过程,对活动课则可在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与总结等几方面进行设计。其次,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
2、教学设计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要定的过高,过空。教师要仔细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所学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趣味性。
3、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新课程理念提倡赏识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言行要以鼓励为主。于是老师们就不分好坏地评价学生“很好”、“不错”、“对”。其实这样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我们不能千遍一律地对待。在历史教学中,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对不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也应该活泼、多样,有针对性。如可以说“你的发言有独到见解”,“你善于思考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你见多识广,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很了不起”。此外,多鼓励并不表示对学生的错误观点和缺点不指正。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上所说,只是我的个人之见,还望各位专家和各位同仁给予斧正。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
1、创设参与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2、创设新奇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3、很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4、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历史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
1、联系现实展现情境。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过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做到历史教学与现实相结合。历史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对现实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联系现实,展现情境,就是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设情景链接起来,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库藏,激发他们对教材知识的兴趣,进而探求知识、掌握技能,解决自身生活的困扰,从而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实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学习《三国鼎立》时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创设情景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营造逼真的教学场景,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形象逼真的讲解。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可以用语文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加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遐想。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4、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形势,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5、出人意料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要精干,抓住主干,提炼观点,并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给学生悬念,为下一节课的课堂引入做一个铺垫。结尾要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空间。
6、巧妙利用课外活动课,安排一些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胡汉和亲》,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要富于创新性。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创新,大胆设计。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对不同的课型进行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的模式,不断探索。首先,历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例如对新授课课型可采取导入新课、课文探究、自我测评、课文总结、课外活动等过程,对活动课则可在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与总结等几方面进行设计。其次,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
2、教学设计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要定的过高,过空。教师要仔细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所学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趣味性。
3、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新课程理念提倡赏识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言行要以鼓励为主。于是老师们就不分好坏地评价学生“很好”、“不错”、“对”。其实这样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我们不能千遍一律地对待。在历史教学中,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对不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也应该活泼、多样,有针对性。如可以说“你的发言有独到见解”,“你善于思考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你见多识广,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很了不起”。此外,多鼓励并不表示对学生的错误观点和缺点不指正。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上所说,只是我的个人之见,还望各位专家和各位同仁给予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