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解《将进酒》另眼看太白

来源 :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l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将时酒》是李白的一首代表作品,前人的解读、评析已经很多了,笔者以戏谑的手法时作品作了个性化的解读,并论析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关键词 李白 《将进酒》 艺术风格
  
  岁在乙酉,时序初秋,浅薄小生于陋室初读太白之《将进酒》。认识“酒中仙”有些时日了,虽未曾以酒相邀把酒共欢,但对其才情,早已有所耳闻。没想多日不见,太白竟越发狂放不羁了。
  李、岑、元三人相聚饮酒之事,在《酬从其自白书(将进酒)》不难看出,太白罪责重重,昭然若揭,其罪有五:
  
  一、反客为主。狂放无礼
  
  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诗中有生动的记载。李、岑作客丹丘家,主人盛情款待,自不必说,殷情劝酒之责,非丹丘莫属。李白借花献佛,劝岑夫子多饮倒情有可原,没想到三杯酒下肚,酒酣耳热之际,主客易位,反劝主人“将进酒,杯莫停”。越权之罪铁证如山。
  元丹丘身为主人,觥筹交错中十分理智。他坚持“既让客喝好,又不让客噶醉”的原则,托辞“少钱”以结束酒会。没想到李白居然不领会主人美意,高叫“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他无论如何脱不了“好酒贪杯”的之嫌疑。
  元丹丘身为主人本是善意的。他十分了解李白好酒贪杯,故而不计较个人颜面,托辞伪言没有现钱的。而李白为尽狂欢之情,居然对主人倡议要卖掉自己的五花马和主人的“千金裘”(千金裘应属元丹丘家藏之物)。
  
  二、奢侈挥霍,饮酒无度
  
  朋友相会,举杯共欢,无可厚非,他们仅仅三人,居然要享受烤全羊一类的美食,一举杯竟然要喝三百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所仰慕的俊才是曹植,仅仅因他喝着名贵的酒,如他一般地“恣欢谑”(“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李白《襄阳歌》),难怪后来采石矶畔,醉中捉月,落水未归,一代诗仙,化为碧涛。看来,作者于此也供认不讳,奢侈挥霍,饮酒无度。
  
  三、胡言乱语。粗浅无知
  
  说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全然不知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说什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全然不管“青发变白何其速也”:说什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全然不想人生百年,何言“万古愁”;说什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全然不记得“韩非以法成家,韩信以战闻名,司马迁以文传世……”
  
  四、感情驳杂。吐露无序
  
  纵观全篇,太白时悲时乐。时而愤激,时而狂妄,感情驳杂,似乎无序:文前“悲”文后“愁”,篇首“欢”,篇尾也“欢”,首段“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人在狂欢,尾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尔同销万古愁”,复杂感情如夏日潮水,潮起潮落无定期。
  
  五、恃文放旷,狂妄自大
  
  想当初,太白刚被征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说他自信也行,说他狂妄也差不离。进京几年,不过一“御用文人”而已。正因“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恃才放旷,狂妄自大,才落得个“赐金放还”的下场。
  时光易逝,转眼太白两鬓如霜,依然恶习不改。说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道什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叫什么“五花马、干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难怪李白挚友杜甫曾直言相谏:“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独立窗前。晚风如潮,思绪万千,良久渐平。回到桌旁,读之再三反复体味,忽然云破天开,豁然开朗。反复朗读,用心感悟,方才体会到太白诗歌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察微知著,窥一斑而全豹,太自豪放飘逸诗风,表现有三:
  
  一、超越时空。想象丰富。夸张大胆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后我们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欢饮的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太白是想落天外,语带夸张。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超越,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超越。
  《将进酒》的夸张形式多样。诗中有些夸张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干”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都有力地说明太自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展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二、感情饱满,悲喜交织,大起大落
  
  初读《将进酒》,觉得它豪气十足,反复读之,细细体会,不难感觉到人生百味,蕴含其间。
  开头四句写“悲”。首句从黄河起兴,这两旬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人大海,势不可回,语句雄壮,但是下文紧跟“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三、四句又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两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因而这句话令人悲意顿生。
  以下六句写“欢”。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李白对人生理想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二段前六句写“愤”。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二十四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但是,当时朝廷腐败,自身的政治报负无从实现,他怨统治阶级埋没人才,因而否定、摈弃腐败奢侈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并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对比叹惋,充满了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结尾部分写“狂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真是狂放到了极点,但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纵观全篇,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由乐转狂放,由狂放转愤激,由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气势如犬河奔流,曲折极尽纵横捭阖,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三、感情真挚,不拘小节,率性而为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李白和他的交往颇深,在《李太白全集》中写给他的诗作多达11首,从“畴昔嵩阳。同衾卧羲皇”(《闻丹丘子营石门幽居》)来看,两人曾共同隐居过一段时间,他们志趣相同,感情真挚。
  李白天性豪爽,不拘小节,“天子呼来不上床,自云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些诗句便是明证。在密友家中,且于酒酣耳热之际,有何不敢为?诗人虽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非不拘形迹的豪放知交断不能如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浪漫色彩极浓。
  总之,正是上天赋于了太自豪放不羁的天性,他借助大胆丰富的想象。任思绪纵横驰骋,采用极度惊人的夸张手法毫不掩饰的抒发内心那奔涌跌宕的感情,经而形成了他那独特的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真可谓诗情如泉涌,才情似大江。
  作者简介:唐华生,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教师,语文备课组长。
其他文献
【摘 要】虽然从小学就学习记叙文写作,学生作文中也不乏佳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高中生越来越不善于表达情感,体现在记叙文写作上,就是直白、浅层次地抒发情感,没有思想高度,没有行文逻辑。这样的作文很难在高考众多作文当中脱颖而出,甚至会落到三、四类文等级。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一篇典型的记叙病文出发,贴近教学实际,从提高文章思想境界、合理安排材料两方面谈谈如何让记叙文从浅层次的徘徊中走出来。  【关
【摘 要】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在文章中读准音、读出意;读出情;读出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诵读 意义 情感 审美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千古名篇,成就才子之名、高阁之誉!每每诵
【摘 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与生理成熟发展相一致的理论是能够被“证伪”的;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的发展从表面上看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只是促进了儿童“智力认知结构”的发展,而由于“社会性思维认知结构”只能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社会化的程度,是不能被超越的,所以反而可能导致儿童“整体心理认知结构”的失衡。皮亚杰既不是“成熟优势论”者,也不是“学习优势论”者,他
【摘 要】多媒体技术广泛进入了中学课堂,但一些教师缺乏对这一新事物的认识,缺乏对其运用规律的研究,以致于出现了种种误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计算机 多媒体 运用 误区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应用到了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我们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
【摘 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笔者以为可以从刺激创作欲望、搭建阅读平台、培养创新精神三方面激发写作的热情;可以从加深同学间沟通、师生间交流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写作 培养 促进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和人们对多年来语文教学失误的反思,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关注。作文教学怎样才能还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怎样才能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笔者做过许多尝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状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有着密切联系。我们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更新自己的观念,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解决难题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调动学生,让课堂变成一个每个人都可以绽放光彩的舞台。  【关键词】学生 舞台 素质 角色 模式  老师常常抱怨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提出任何问题后,不论难易,不论深浅,学生都沉默不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摘 要】对于《祝福》的反封建礼教主题,已早有定论。本文从爱情婚姻角度,及其与鲁迅个人爱情生活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作了一种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鲁迅 《祝福》 主题 爱情婚姻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很少,最为典型的是1925创作的爱情伤感小说《伤逝》,因此也颇为研究者重视。然而,鲁迅先生在1924年创作的《祝福》长期以来被人们冠以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加以探究,而其在鲁迅先生
【摘 要】日记写作是引导学生个性化作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只要坚持写日记,就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有可能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的独特的作文路子。  【关键词】日记 个性化写作 作用 方法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写不下去,又有不少学生总感觉写出作文来经常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很难写出自己的特色。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广泛涉猎、开阔眼界、阅读名篇佳作、学习写作技巧外,
【摘要】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古风余韵》单元中选取我国古代人物传记,传主时间跨度长、身份多样。教师若能引导学生体味传主的人格魅力,理解传主身上焕发出的厚重的人文精神之光,学生精神定能受其熏陶,并对学生写作材料的充实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粤教版;传记;古风余韵;人文精神    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古风余韵》单元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些著名人物的传记,传主的时间跨度从秦末汉初直到清朝末年,约
一、诗歌内容简介  海子的这首诗,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脍炙人口,备受人们喜爱。但对其诗歌情感的把握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因为在其独特的简洁形式中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虚与实高度统一的特色,堪称矛盾与暗示的天然之作。很适合从诵读、想象、炼字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诗歌的理解与赏鉴必须借助诵读与联想,对高一刚入校的学生更要强化“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