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技术广泛进入了中学课堂,但一些教师缺乏对这一新事物的认识,缺乏对其运用规律的研究,以致于出现了种种误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计算机 多媒体 运用 误区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应用到了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我们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讲到尾”的陈旧模式,它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使教学信息量增大,教学表现力增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我们的课堂,冷静地解剖它所带来的效果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它进行合理定位,一些教师缺乏对这一新事物的认识,缺乏对其运用规律的研究,从而陷入了种种误区之中。
  误区之一:制作课件即备课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制作课件,而课件的制作是个复杂的过程,它不可避免地占用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有的教师甚至用数天准备一节课的课件。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课件制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忽略了对教材的理解、教法的研究。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备课众多内容的一个方面。教师一门心思搞多媒体课件制作而无暇备课的做法,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是教学活动中的本末倒置。
  误区之二: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
  有些教师总觉得一堂课如果没有电影剪辑、音乐片段或精美的图片,就有愧于“多媒体”这三个字。因此,有些教师不顾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顾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制作课件时,任意添加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每一页幻灯片都设置纷繁复杂、色彩浓烈的背景,幻灯片之间的过渡采用各种花样。上课时,图文、声音、动画一起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似乎不如此则不足以显示“水平的高超”。这种喧宾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了无效信息的泛滥,严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误区之三:屏幕显示代替板书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得有些人认为课堂教学从此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因而屏幕遮住了黑板,电脑播放代替了板书。不管是课文中标题、作者,还是生字、词语,一切由多媒体来完成,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一丝字迹。电脑字体虽然工整漂亮,但它毕竟是冷冰冰的机器所为,而教师手写的汉字却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是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打动学生的过程,这种功效是千篇一律的电脑字体无法比拟的。语文老师的一笔好字,会使很多学生心生崇拜而模仿、效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技能。
  误区之四:课件主宰课堂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信息的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教师在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但在现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对于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可能根据教学情境“随机应变”地加以调整,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而是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上课就像流水作业,教师只是操作员和解说员,其任务就是拼命地把学生的思路往课件的模式中拽。学生成了屏幕前的看客与听众,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多媒体的播放做机械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课堂,让学生屈从于课件。教师丧失了主导性,学生丧失了主体性。
  误区之五:超量的信息
  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大优势。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不辨巨细,不分主次,全盘收纳。上课时,频频点击鼠标,加快讲课节奏,语文课变成了“放映课”。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超量信息包围着学生,使学生应接不暇,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多媒体成了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上课时,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没有思考的余地,造成严重的“消化吸收不良”。
  误区之六:用画面束缚想象
  就直观性而言,语言文字虽然逊于其他传媒,却能让我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其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在诗歌教学中,借助诗歌的意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体会、想像诗歌的意境,这样,既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又培养了他们的想像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思想和艺术水平。而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却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讲授诗歌,便为每一诗句配上画面,对诗句进行图解;讲授小说时,便播放一段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剪辑。我们知道,文学鉴赏中“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像空间,使一千个学生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是违背语文教学终极目标的。
  误区之七:忽略文本阅读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提高这一能力,“白纸黑字”的文本阅读具有永远不可替代的价值。而现在,由于电影、电视及网络等的冲击,学生已经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文本阅读,他们宁愿看一部电视连续剧,也不愿读一部长篇小说。一些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也讲究视听冲击,忽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比如讲《祝福》,不是让学生去反复阅读课文,而是播放由小说改编的影片,看罢即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形象及作品的主题。众所周知,语文这一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悟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果语文课堂也被“多媒体”垄断,用影视的观赏替代学生的文本阅读,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文教学要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和认识到文字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有生命有感情的,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以提高。
  误区之八: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多媒体既然是一种现代化的手段,有些教师便认为它是一种“全能媒体”,讲课必大用而特用;有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把运用多媒体当作一种能力的象征。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将多媒体强拉硬扯地拖进课堂。比如有的教师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便播放《枉凝眉》;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便播放《好汉歌》;讲授《群英会蒋干中计》,便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目的,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歌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能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拉郎配式的滥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把双刃剑,有它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择其益者而从之,择其弊者而弃之。”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十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文学作品中,乡愁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是作家内心深处永远的家园。对于这类作品应该如何去解读鉴赏,本文从情感、文化、审美等角度,对乡愁文学进行了细致的归纳分析。  【关键词】文学鉴赏 乡愁文学 情感 文化 审美    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反复吟唱的主题。多少年来,这种欲说还休的情感总在百转千回中浸润着我们的骨髓。它是文人内心的柔软之处,是情感的纠结与缠绵,是游子无法拒绝的一种永恒眷恋。乡愁
【摘 要】《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如果眼界放宽一些,就会看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切入文本内涵的解读。  【关键词】《庄子》 人物形象 河伯 海神若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的一篇,教材选文是《秋水》篇的开头一段。庄子的《秋水》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全文通篇
【设计思想】  《蜀道难》作为李白的成名之作,其成就主要表现在艺术方面,突出特点是运用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所形成的豪迈雄放的艺术风格。李白以他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流转华美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的例子。学习这首诗,应引领学生充分感知并进入这种艺术境界之中。让学生尝试欣赏诗歌,领会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特征即极度的夸张、奇丽的想象
【摘 要】在文言文翻译中,对形容词意动根据具体语境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文章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文言文 翻译 意动    在中学课本文言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对这些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语文教员们各执一端,争论不休,而教学参考资料又各家各说,不能划一,因此学生也就稀里糊涂,不知所从。  一种意见认为,
据爱尔兰教育部网站2018年7月30日消息,爱尔兰政府将设立500万欧元的高等教育与创新基金(Higher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Fund)。该基金作为政府自2016年以来投资于高等教育的1亿欧元中的一部分,旨在促进爱尔兰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基金将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配,在2018年将优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申请:第一,在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果方面进行创新、转型和质
摘 要:随着老挝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及与中国各领域交流的深入与扩展,汉语在老挝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掀起了老挝汉语学习的热潮。老挝的各类汉语教育机构层出不穷,规模和数量逐年扩增,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孔子学院的汉语教育体系,众多民间机构也开展汉语培训。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介绍老挝汉语教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老挝汉语教育未来发展提出思考。  关键词:老挝
【摘 要】审美教育是以开启学生心智,提升学生品位为目标,以感悟生命、热爱生命为核心内容,融人生教育于审美活动之中。在审美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个性和审美技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人生观。  【关键词】和谐教育 审美观念 审美个性    审美人生教育着力于人的情感教育,即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向往和自塑真、善、美之人性的能力,培养他们崇高的精神追求。“德育”是前提,“智育”是关键,“美育”
【摘 要】虽然从小学就学习记叙文写作,学生作文中也不乏佳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高中生越来越不善于表达情感,体现在记叙文写作上,就是直白、浅层次地抒发情感,没有思想高度,没有行文逻辑。这样的作文很难在高考众多作文当中脱颖而出,甚至会落到三、四类文等级。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一篇典型的记叙病文出发,贴近教学实际,从提高文章思想境界、合理安排材料两方面谈谈如何让记叙文从浅层次的徘徊中走出来。  【关
【摘 要】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在文章中读准音、读出意;读出情;读出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诵读 意义 情感 审美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千古名篇,成就才子之名、高阁之誉!每每诵
【摘 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与生理成熟发展相一致的理论是能够被“证伪”的;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的发展从表面上看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只是促进了儿童“智力认知结构”的发展,而由于“社会性思维认知结构”只能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社会化的程度,是不能被超越的,所以反而可能导致儿童“整体心理认知结构”的失衡。皮亚杰既不是“成熟优势论”者,也不是“学习优势论”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