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问”的艺术特色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可见“提问”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学会技巧的起点。但“问”有巧与笨之分,笨问犹如不问,巧问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从问的定向、问的适度、问的方式三个方面研究课堂提问的科学性、艺术性,是开启学生心智、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
  
  1问的定向
  
  问有定向,方可避免课堂提问中的随意性、盲目性、主观性。提问应抓住特点,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切中热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法。
  1.1特点。选入教材的课文,其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一般都具有某些特点。抓住课文特点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吸取课文精华,掌握打开课文的钥匙,就会做到事半功倍。如教《茶花赋》设计这样一问:“题名《茶花赋》,为什么开头不先写茶花,却从求画而未得写起?”这一设问,就抓住了这篇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精巧的特点。
  1.2重点。一篇课文可供学生学习的东西是很多的,从思想内容到写作技巧,从字词到句篇,不能一古脑儿都提问一遍,而要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围绕每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设计提问。这样就会教在点子上,学生就会印象深刻,有所得益。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中有三个事例,可设置这样一问:“这三个事例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它们各有什么侧重点?”学生就会发现三个事例所表现的不同角度,即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思想感情不同、精神品质不同、斗争目的不同等,突出了全文的学习重点。
  1.3难点。是指针对学生学习的难解之处设问。如教《第二次考试》、《七根火柴》、《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可设计“主人公是谁?”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诱导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去努力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
  1.4疑点。扣住学生疑惑不解或似懂非懂之处设问,帮助学习“解惑”,探求知识真谛。如《七根火柴》中写无名战士牺牲后,卢进勇的“眼睛模糊了”,“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据此可设计这样一问:“在这里的‘模糊’和‘清晰’是否矛盾?应怎样正确理解?”
  1.5热点。切中学生特别关心、感兴趣的问题和社会上的热门话题,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提问,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既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如结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在抨击“金钱至上”的腐朽思想时,笔者针对附近民办初中不少中学生辍学“下海”的不良现象,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有些同学认为‘书不需读,脑灵就行。学不在深,有钱则灵。’你们是怎样认识的?”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钱财是身外之物,正处于读书求知黄金时期的中学生,应该先下“知识海”、“科技海”,博览群书。
  
  2问的适度
  
  设计提问有个“度”的问题。有质量的提问往往注意坡度、深度、广度、角度,以此来提高45分钟的效率。
  2.1提问要注意“坡度”。既不能让学生“坐着吞桃子”,也不能叫学生“跳起来摘月亮”。要吃透“两头”,面向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去摘取学习的“果子”。如教《变色龙》时,笔者设计了一组台阶式的问题来启迪各类学生的思维:①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②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明显特征有哪些?③是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④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这组提问由简到繁,层层剖析,步步深入,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2要避免“浮光掠影”式的提问,就得注意提问设计的“深度”。如果在一堂课内,事无主次,不辨轻重地提一些“是什么”、“怎么样”、“体现了什么”等既简单又老套的问题,它会泯灭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有位老师这样问:“为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文中以哪两座桥为例?”这一设问,学生不必思考,就能回答。如果换成“作者为什么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这就有了一定的深度。所以,提问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善于概括归纳,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向知识的纵深去探索学问的奥秘。
  2.3“文度”是指设计的提问要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如一个单元的课文教完以后,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请比较本单元的课文在人称、结构、表现手法方面的异同。”
  2.4提问还要注意“角度“。同样一个问题,由于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如教《看云识天气》,要学生了解卷云的特征,一般问法:“卷云有哪些特征?”变换一下角度这样问:“有些云叫卷云,有谁知道这里为什么要用‘卷’字吗?”其实还是这个问题,但用了“追根究底”的问法,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
  
  3问的方式
  
  说话要得体,提问要得法。得体的话,声声入耳;得法的问,题题启人心智。试以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精心设计提问为例,说说课堂设问的几种方式。
  3.1曲问。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维拐个弯,从问题侧冀寻找思维的切入口。钱老师教《愚公移山》里一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解释“孀妻”、“遗男”二词,没有采用“孀妻”、“遗男”是什么意思这种“直问”,而是别具匠心地这样发问:“有个孩子也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个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学生一时伤了眼,想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孩子没有爸爸,他母亲是寡妇,他自己是个孤儿。这种拐弯的提问方法,不但引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孀妻”、“遗男”两个词的意思加深了印象,难以忘却,取得了曲径通幽的效果。
  3.2悬问。所谓“悬问”,就像相声里的“系包袱”。教师引出悬念,诱导学生研究课文,寻找问题答案。钱老师教《食物从何处来》,一下课就提出了个怪问题:“今天早餐我吃了一个烧饼、两根油条,喝了一杯凉水,后来又吃了一个鸡蛋和一个苹果。谁能告诉我,我吃的都是食物吗?”这一提问,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食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3.3逆向。所谓“逆向”,即“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开展思想交锋。钱梦龙老师教《石壕史》时,在指导学生读懂全诗后故意引入一个矛盾:“有人认为《石壕史》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即展开辩论,最后统一了认识:杜甫这首诗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同情谁、憎恨谁,态度是明朗的,说《石壕史》不是一首好诗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从而使学生对《石壕史》一文的写作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4梯问。所谓“梯问”,即提问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连续展开。钱老师教《愚公移山》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这篇寓言共写了几个人?②移山这件事难吗?③愚公究竟笨不笨?④有人说愚公是无能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组阶梯式提问渗透了文章的字词句篇,包含了课文的关键和重点,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既能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课文,又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精心设计提问,讲究提问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能,从而使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随着特殊教育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如何对中度智残儿童进行更有效的教育训练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探究。    1 构想    中度智残儿童和轻度智残儿童相比,其特殊性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内抑制力薄弱,神经活动有很强的惰性,注意时间短暂,记忆力极差,此外,中度智残儿童的随意性很强,同时还伴有其他的缺陷和障碍,怎样进行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这是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
期刊
现代文明社会,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化学合成药品的毒副作用影响,人类疾病种类不断变化,“文明病”日益增多,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益觉醒。无论在发达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保健的重要性    1.1 据统计,现在死亡率最高的是30~50岁的人。国际上有个标准,寿命等于成熟期的5~7倍者为长寿,这么算,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5
期刊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形态各异的美的事物:皑皑的白雪,秀丽的山色,英雄的壮举,瑰丽的人生,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社会存在美,人类需要美。这些美的事物需我们用情感去审视。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触发其他心理因素的诱因和推动它们的发展的动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同样需要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美的享受。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包含了社会美、自然美、人性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
期刊
复习课是系统掌握知识、增强记忆,以达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初三数学最后3个月是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有效地复习,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    1 以“教学大纲”和“中考数学指导”为准绳,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    复习前,首先研究“大纲”及“指导”,然后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及重点难点,确定复习的深度与难度,重点与非重点,制定出复习
期刊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二册看图学词学句第十六课《蔬菜》。  能力要求: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0个新词。②读懂句子,知道一些蔬菜的名称及可以食用的部分不同。③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练结合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写练有机结合,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①读懂句子,知道一些蔬菜的名称及可以食用的部分不同。②能用“有的……有的……还
期刊
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将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不同于应试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全面发展的国民教育,笔者现将提高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即分步循环多反馈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献给读者,共同商榷和探讨,以便为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尽一份力。  1 指导思想  主要依据中学生青春期间的心理素质发展情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并且有毛
期刊
现代教育教学,追寻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那么有一套好的教学教法,至关重要。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1 从兴趣出发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
期刊
1“说自己”的必要性    说课的性质和教师的个体差异决定说课“说自己”很有必要。说课是备课的深入,是高层次的更为理性的备课,是介于教师完成备课任务而没有实施授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的对象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因此说课带有很强的设想性和推测性。说课是为上课服务的,说课的价值不是通过说课活动——同行间的交流研讨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把说课的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即具体的操作才得以实现。  教学工作
期刊
【摘 要】 在公共教育学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型师生关系的三个层次为依托,从教师这一主要的构建者谈起,分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并以此来逐层解析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 公共教育学 师生关系 三个层次 构建者 行动策略    在公共教育学课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课程本身的需要,亦是成就未来教育者行为典范的需要。“和谐”本为:有口饭吃的同时有话可说。用在这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