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的体育保健理念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ou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明社会,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化学合成药品的毒副作用影响,人类疾病种类不断变化,“文明病”日益增多,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益觉醒。无论在发达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保健的重要性
  
  1.1 据统计,现在死亡率最高的是30~50岁的人。国际上有个标准,寿命等于成熟期的5~7倍者为长寿,这么算,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50岁。为什么都没达到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不重视保健,而且不相信保健,更不听保健。
  1.2 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开会有个宣言,这个宣言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叫平衡饮食宣言,第二个叫有氧运动宣言,第三个叫心理状态宣言。这三个里程碑国际上都知道,而我们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这三个里程碑的标题不会改变,而内容会随时改变。自古以来,凡是有人类生存活动的地方,都有人们各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活动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与追求。
  
  2 中国传统保健溯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影响最大的文化大国,更是一个富有哲学人文思想,充满养生保健文明的优秀民族。最具中国传统保健文明典型意义的有:以“修身养性”为特征的儒家社会养生保健;以“返朴归真”为特征的道家自然养生保健;以“四大皆空”为特征的佛家自然养生保健;以“摄形养神”为特征的医家个体养生保健等。
  2.1 儒家养生保健。儒家文化是指孔子创建的儒家理论及其被发展的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主要内容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其养生保健主要是以修德为核心的社会养生保健体系。
  2.1.1 以“修德”为核心的精神养生保健。儒家讲究心胸坦荡,以德处世,仁者爱人。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心胸宽阔,豁达开朗的人有良好的心态和协调的人际关系,所以往往身心健康。
  2.1.2 以“饮食”为内容的生活保健。物质生活方面的保健思想,儒家侧重于对饮食的要求。《论语·乡当篇》专门论述了饮食养生保健,它极为重视饮食的色泽,因而在食物制作上十分讲究色泽和新鲜度。孔子对饮酒也主张适度,不要暴饮,这种观点对后世饮食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3以“游乐”为活动的文体保健。儒学作家,并非仅仅坐而论道,也非述而不作,他们往往是文体游乐养生保健的身体力行者,其经常参加的活动有驾车、打猎、游泳、射箭、登山、弹琴等。
  
  3 平衡饮食
  
  食物中对机体有生理功效,而且为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成分,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营养素有几十种,大致分为7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以及食物纤维。各种营养素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但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营养素通常来自食物,一种食物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营养素,一种营养素也不可能具有各种营养功能,因此,人体需要从平衡的饮食中获取各种营养素。
  3.1 如何正确合理摄取蛋白质。不同种类食物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大豆含量最高,肉类次之,再次为粮谷类,蔬菜水果最少。
  3.2 正确摄取脂肪。由于机体的热能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供给,因此人体对于脂肪的实际需要量并不高,一般人每天50克就能满足。摄取脂肪除了考虑“量”外,还要注意“质”,及不饱和脂肪酸应多一些,饱和脂肪酸少些,这就要多食用植物油,少食用动物油。每天还需要摄取一定量的亚油酸。
  3.3 合理摄取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主要在植物性食物中,粮食和根茎类食物含量也很丰富。下面我介绍几种国际上承认的保健食品:①玉米:人称“黄金作物”。科学家发现玉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②荞麦:现在人都“三高”,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荞麦有“三降”,即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③薯类:白薯、红薯、山药。这类食物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三吸收”:吸收水分、吸收脂肪和糖类、吸收毒素。吸收水分,润滑肠道,不易得直肠癌、结肠癌;吸收脂肪和糖类,不易得糖尿病;吸收毒素,不易发生胃肠道炎症。④燕麦:燕麦粥、燕麦片能降血压、降血脂,是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食物。⑤小米:其实在《本草纲目》中有明确说明,小米能除湿、健脾、镇静、安眠,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
  中国目前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生活水平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中国社会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社会。我们的体育保健理念也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迅速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来。首先物质生活是基础,营养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它关系着人民的体质强弱,民族的繁衍昌盛,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其次保健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健身。社会发展进步了,人们的健身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发生质的飞跃。让我们以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保健意识跟着时代的步伐共同前进。
其他文献
“数学是美的。”而美的数学,在自古崇尚诗书传世的中国,竟也浸染着扑鼻的书香。中国悠久历史所积淀出来的文学底蕴,为中国的数学染上了一层夺目的别样色彩,这就是数学的文采,这就是数学的美仑美奂。    1 自然美    文学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脱离生活的文学是空洞的,没有任何用处。数学也是这样的。  数学存在的意义,在于理性地揭示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可以这样说,数学是取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等教育有机融合。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
期刊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我们从大纲的要求中应该明白,语文教学肩负着双重的教学任务,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学生成绩低、思想品德内容有限为借口,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陷入了语文教学
期刊
一个优秀的班级必定是一个充满活力,有凝聚力并且有奋斗目标的班集体。在多年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呢?    1 班主任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所以班主任工作要搞好,就必须让班上每个学生都信服你。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做好学生的道德风范。当然班主任老师更要从自身的工
期刊
在讲授《伐檀》和《硕鼠》时,如何在课堂的几十分钟详尽其妙,并寻求一较为便捷的方式尽量快地切入授课主题,我在实践中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即选诗的艺术形式之一:重章叠字。诗经之所以发万民之心声,其中一方面还是与这种用以强化诗歌情感积累的易于民众吟咏传诵的艺术形式密切相关的,我们的授课过程可以简化为一个矩形方阵的形成过程,板书也就成为一个以矩形方阵为核心的辐射勾联图,师生共同完成这个图,授课计划就顺理成章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虽说以数字教学为主,但要借助语言和实物等来传递信息,而语言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这就决定数学语言必须优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语言运用要准确、精确    数学课的特点决定了语言的运用要准确。作为新世纪的小学教师上课必须坚持用普通话,并且要尽可能用的准确,避免因为读音错误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误解。因此,一些习惯读音要改为标准音去读。如:“质量”的“质”,
期刊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实施创新教育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截然不同。①在教育目标上:
期刊
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极大。我们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班级做法。我在班集体建设中特别注意实效性与针对性,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浅显的经验。    1 班干部选拔和任用    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班集体管理的第一步,没有班干部,班主任光杆司令,班级是管理不好的。所以说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工作做得好,后来的工作会得心应
期刊
随着特殊教育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如何对中度智残儿童进行更有效的教育训练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探究。    1 构想    中度智残儿童和轻度智残儿童相比,其特殊性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内抑制力薄弱,神经活动有很强的惰性,注意时间短暂,记忆力极差,此外,中度智残儿童的随意性很强,同时还伴有其他的缺陷和障碍,怎样进行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这是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