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形态各异的美的事物:皑皑的白雪,秀丽的山色,英雄的壮举,瑰丽的人生,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社会存在美,人类需要美。这些美的事物需我们用情感去审视。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触发其他心理因素的诱因和推动它们的发展的动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同样需要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美的享受。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包含了社会美、自然美、人性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获得情感共鸣,以期达到美的享受呢?
  
  1 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中学课本里的文学作品,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倾注于字里行间,他们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必然影响着每个学生,在学生的心灵里播种下了美好的种子。我们教师可以借名家之作,开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当我们阅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峻青的《雄关赋》时,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生活的强烈热爱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李健吾写《雨中登泰山》,是因为他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和敢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断登攀、前进;刘白羽写的《长江三峡》,是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更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峻青写《雄关赋》,是因为其间蕴含着作家的坚定信念:“真正坚固的雄关,只有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自然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但当读到作家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时,我们却会受到深深地感动。这是因为作家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就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评价。我们可借助作家们对美的创造这一活动,来探求美的精神,使学生获得再创造的愉悦,受到审美教育。学生有了审美意识,对那些毁林砍树,废水污染河面等糟蹋自然美的现象,就会产生痛恨的情绪,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他们就会以大自然主人的眼光和胸襟,自觉地去保护自然美,创造自然美。
  
  2 学会用一定的形式去表现美好的生活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俗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一件美好的事物怎样把它表现出来呢?就拿自然界的美来说吧,自然界很美,“见景顿萌思心”,要使“思心”准确地表达出来,要使自然界富有灵气,那么就教会学生使用“人格化”和“象征”的手法来描写自然景物。这些手法的准确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对象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和鲜明生动的感情形式。
  如朱自清的《春》的开头“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调动了人的听觉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新的美好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生活的欣喜。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用“挺直的白杨树”来象征抗日战线上不屈的战士,表达了作者对胜利充满信心,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使我们由自然美联想到人格美,由人格美看到了正义的光芒,抗日必定胜利,由此鼓舞了人的士气。吴伯箫的《难老泉》从不老的清泉,领悟到不老的江山,不老的人民,不老的民族精神。作者的这些创造,使人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净化自己的心灵。
  只有通过并掌握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才能把美的事物极富表现力地呈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审美教育。
其他文献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等教育有机融合。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
期刊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我们从大纲的要求中应该明白,语文教学肩负着双重的教学任务,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学生成绩低、思想品德内容有限为借口,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陷入了语文教学
期刊
一个优秀的班级必定是一个充满活力,有凝聚力并且有奋斗目标的班集体。在多年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呢?    1 班主任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所以班主任工作要搞好,就必须让班上每个学生都信服你。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做好学生的道德风范。当然班主任老师更要从自身的工
期刊
在讲授《伐檀》和《硕鼠》时,如何在课堂的几十分钟详尽其妙,并寻求一较为便捷的方式尽量快地切入授课主题,我在实践中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即选诗的艺术形式之一:重章叠字。诗经之所以发万民之心声,其中一方面还是与这种用以强化诗歌情感积累的易于民众吟咏传诵的艺术形式密切相关的,我们的授课过程可以简化为一个矩形方阵的形成过程,板书也就成为一个以矩形方阵为核心的辐射勾联图,师生共同完成这个图,授课计划就顺理成章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虽说以数字教学为主,但要借助语言和实物等来传递信息,而语言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这就决定数学语言必须优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语言运用要准确、精确    数学课的特点决定了语言的运用要准确。作为新世纪的小学教师上课必须坚持用普通话,并且要尽可能用的准确,避免因为读音错误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误解。因此,一些习惯读音要改为标准音去读。如:“质量”的“质”,
期刊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实施创新教育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截然不同。①在教育目标上:
期刊
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极大。我们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班级做法。我在班集体建设中特别注意实效性与针对性,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浅显的经验。    1 班干部选拔和任用    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班集体管理的第一步,没有班干部,班主任光杆司令,班级是管理不好的。所以说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工作做得好,后来的工作会得心应
期刊
随着特殊教育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如何对中度智残儿童进行更有效的教育训练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探究。    1 构想    中度智残儿童和轻度智残儿童相比,其特殊性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内抑制力薄弱,神经活动有很强的惰性,注意时间短暂,记忆力极差,此外,中度智残儿童的随意性很强,同时还伴有其他的缺陷和障碍,怎样进行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这是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
期刊
现代文明社会,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化学合成药品的毒副作用影响,人类疾病种类不断变化,“文明病”日益增多,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益觉醒。无论在发达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保健的重要性    1.1 据统计,现在死亡率最高的是30~50岁的人。国际上有个标准,寿命等于成熟期的5~7倍者为长寿,这么算,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