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实践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探讨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共同探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通过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1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美国的合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曾提出合作学习的七个要点:(1)小组合作完成、讨论、解决难题;(2)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交流;(3)小组中合作互助的气氛;(4)成员的个人责任感;(5)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6)教师直接指导合作技巧;(7)小组成员有组织的相互依赖.具体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1.1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以学习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及根据学生自己的性格、志趣和交往情况,以自愿和老师指定为原则组成.如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座位要随机安排(有利于形成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教师指定;在实验室进行的学生分组实验或课外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时,以学生自愿组成为主.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相近,达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为不同小组之间开展平等的学习竞赛创造条件.
  1.2 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法.在物理学习中,以探究物理问题为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交流、讨论,构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有不同的任务,每个学生不是独立的、只负责一部分活动,而是彼此依赖和支持,他们的不同任务构成一个认知活动的整体,是探究物理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1.3 锻炼学生多种能力
  成功的合作学习活动需要参与者具有不同的能力,只需一种或两种能力的活动会使学生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一个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猜想与假设、记录资料、处理活动材料、角色扮演、写简短报告的活动,比一个只需学生读课本中一段材料回答一些问题的活动要成功得多.
  1.4 合理提出学习问题
  在探究物理问题时,教师提出问题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学生合作学习开展的质量.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要遵循3条原则:
  (1)问题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3)问题要设计.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和层次性.
  2 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以下以《用多种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为例谈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实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借助团队的力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2.1 教师引导设问,学生初步构想
  教师明确提出本次实验的主题,指导学生提前搜集资料,复习相关知识,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提出所需实验器材.
  教师通过学生的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前准备实验器材.通过了解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初步构想,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备课上与学生交流讨论.对作业中出现的科学性错误予以纠正之后,将作业发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相关知识.
  本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进行实验探究之前,通过独立学习、思考的过程,对本实验有自己的想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2 小组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案.考虑到小组各成员的考虑结果未必很全面,所以在学生对实验方案有了初步想法之后,在具体实施之前,先通过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对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方案达到共识.教师根据讨论,总结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案:(1)利用物体的平衡测重力加速度;(2)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3)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重力加速度;(4)利用平抛运动测重力加速度;(5)利用圆锥摆测重力加速度等.
  学生以分好的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小组成员依次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个成员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实验方案,并经过交流讨论,最终确定一个具体可实施的实验方案.
  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实验方案.采用小组内部的交流、讨论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明确实验步骤.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不足,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2.3 学生自主探究,收集实验数据
  学生根据确定的实验方案,开始逐一的进行实验探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为保证实验顺利有序的进行,小组长分配工作,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在本专题中有多个实验要做,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任务分配不能一成不变.做第一个实验时,可以结合各组员的专长,安排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进行实验操作,细致耐心的同学设计表格,读取数据并做好记录.做后面几个实验的时候,要求组员之间交换任务,尝试一下不同的工作,让自己的不同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
  本环节是学生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依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表格记录数据的能力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巡视时,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也可以和学生合作,但是注意一定不要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2.4 分析处理数据,实验评估反思
  各小组对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实验结论.处理实验数据是整个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很大实验误差.本实验专题涉及的实验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这个实验,可以将数据代入公式,取平均值,也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数据.
  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不等于完成实验.在实验后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反思,对实验结果进行质疑反思、改进实验方案,也是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争辩,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从实验中感受到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本身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环节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是希望通过思维的争辩、碰撞,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即便不能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对物理知识、对实验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实验的评估和反思能力.
  2.5 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总结拓展
  选取一个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系统的汇报实验方案的构想、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并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他小组结合本组的具体情况,对小组汇报内容做出点评,肯定优点,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供本组的改进意见,补充没有提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做出总结,对其中的闪光点不吝惜的予以表扬,对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正确的反馈,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对学生没有涉及的问题,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如:若单摆摆球质量不均匀,重心无法找到,该如何测定重力加速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拓展问题深化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3 小结
  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从理念到实践,从起步到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
其他文献
1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能描述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1)区分晶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能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创造性人格,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创造性人格的主渠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学习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研究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影响深远.因此,必须重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本文作者结合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是给读者呈现文章内容的第一个视点。好的题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对于每一位参与写作的学生而言,好的命题犹如一支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推广,得到专家、教师、学生的广泛认同.新课改中物理学科一改过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状况,突出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后所需要形成的研究能力.  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能对现实的现象赋予意义的理解;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需要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主动参
1.在动词的后面加后缀-er,构成名词,表示执行这个动作的人。包括以下几种具体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升力怎样产生的.  (3)尝试性解释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关的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学会运用归纳、类比的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所产生现象的美妙,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1什么是认知冲突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新知识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产生认识冲突.例如:在“电磁感应”教学时,分别让磁块与铝块在同一竖直铜管中无初速下落,学生用已有的自由落体知识,判断两个物块在铜管中的下
【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中的第四节《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本课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涵盖了自然界中各种基本运动形态、物质的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然而由于自然界中物质种类繁多、运动错综复杂、相互作用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全面的考虑每种因素和每种情况将会导致物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寸步难行.所以我们提倡根据物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将研究对象的本质的、主要的属性抽离出来,撇开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并和同类物理事物中本质的、主要的属性联合起来,建立起轮廓清晰、本质鲜明、易于研究的物理模
1问题的提出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过N遍,学生仍然做错”的教学现状.对教学现状分析不难发现: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自主构建,也与课程改革的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背道而驰.要想彻底改变教学现状与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