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列方程解应用题之技巧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opty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作了大胆的探索,现借此平台畅谈肤浅体会,以供同仁斧正.
  一、温故知新,欲进先退
  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是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只有让学生走出形象思维的峡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点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在复习小学解应用题, 然后在引入代数法解题,最后通过两者比较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例1 东北产的3号小麦磨成面粉后, 重量减少15%,假如生产出4250公斤面粉,则需要多少公斤小麦?
  解法1(算术法):4250÷( 1- 15 /100)= 5000(斤).
  解法2(代数法):设需要小麦x 公斤,则(1- 15/100 )x= 4250,x=5000(公斤)答:一共需要小麦5000斤.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以上两种解法中进行比较得出两种解法的内在联系:算术法解题是代数解法的特殊形式.其本质区别主要是算术解法分步考虑意义,综合列式求解;代数法解题是直接列;但是,算术法解题的规律比较难循,缺乏统一性;代数法解题只需列方程,操作简单,具有统一性,当应用题较复杂时,代数法解题更显示其优越性.
  二、按部就班,立竿见影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个系统工程,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实施:其一,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前奏曲,必须把握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研读题目,理解题意,从而充分利好用已知条件,为正确解题夯实基础.其二,分析.所谓分析,就是让学生积极寻找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本质联系,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其三,解答.学生只有在基本把握好题目全局的基础上,才能写出标准的解答过程.其四,校验.这是学生解答完后重要环节,如果不进行校验,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进行检验所得答案的习惯.
  例2 某班级老师一次考试出了25道题,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四种答案中选定一种,凡是答对一题得4分,不答或答错一题倒扣1分;假如一个学生得90分,那这个学生答对了几道题?有一位学生是如此解题的.
  解:设得90分的学生答对了x道题,由题意得方程:4x=90,解得x=22.5,即该学生答对了22.5道题.
  另一位学生则是这样解题的:
  解:设得90分的学生答对了x道题,则不答或答错25-x,由题意得方程:100-(25-x)=90,解之得:x=15,即该学生答对了15道题.
  以上两种解题方法似乎都言之有理,但我们只要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两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因为第一个学生没有弄明白这个题目隐含的条件:或者答对,或者答错,即答案应该是非负整数,因此,得出22.5道题的错误答案;第二个学生虽然得出整数解15道题,但是他未从全局上角度把握好这个实质性问题,假如这个学生再仔细思考以下一定就发现不少破绽:其一,答对一题得4分,答对15道题只有60分;其次,除答错或不答的10道题10分,那么答对15道题只能得50分而不是90分.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定要把握四大基本环节,以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用图标,把握关系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找准数量关系至关重要,而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让学生采用线段图示法、表格法等来解答问题.
  例3 公交车以72 千米/ 小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寂静的山谷,驾驶员揿一下喇叭,4 秒后听到回响,此时汽车离山谷还有多少距离?( 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米/ 秒).面对这类针驾驶员揿喇叭时车辆继续行驶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使用线段图法,即:画一条线段表示驾驶员揿喇叭时汽车与山谷的距离,再在线段上标出驾驶员听到回响时公交车的位置,从而就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形象化了.
  四、一题多解,拓宽视野
  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事物,往往会产生理想的结果.其实,在列方程解答的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不能把握题目之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正确找出辩证的数量关系,这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所在.
  例4 为了美化校园,七八年级的学生开展植树活动,其中,八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多植树75棵,恰好是七年级学生植树棵数的1.5倍.问七八年级学生各植树多少棵?
  题析:该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假如设七年级种树x棵,那八年级种树为1.5x棵.因此,两者相等关系是“八年级(七年级的1.5倍)-七年级=75”,从而列出方程:1.5x-x=75;当然,也可以设八年级种树x棵,但与第一种解题方法相比稍微逊色一些.通过类似题多解训练,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体验,形成不同的解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几何证明是初等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在历次的数学考试中,学生对于几何证明都充满了深深的恐惧感,特别是每当碰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几何图形,更是感觉无所适从,变得毫无头绪.  这种现象是长期存在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学习、探索和不断的积累中,笔者发现在几何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常见的基本图形,并强化使用基本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围绕一次单元测验卷的几何问题课后评讲,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用熟悉的基本图
“设而不求法”俗称“增设辅助未知量法”或“设参法”,解题时通常先设辅助元,再利用其与未知量之间的制约关系,建立方程或代数式后将未知数消去或代换以解决问题.此法不仅广泛存在于代数问题中,而且在几何问题中有时也借助设参,加以推理、计算,从而确定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达到成功解题的最终目的.在解有关三角形的几何问题中此法尤为奏效,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之作用,下面笔者略举数例以供参考.  一、三角形
一、概率走进矩形的问题  例1 (2012年山西中考题)小江玩投掷飞镖的游戏,他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矩形靶子,  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两边AD、BC上的点,EF∥AB,点M、N是EF上任意两点,则投掷一次,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多少?  解:分别过M、N作MG⊥AB于G  ,NH⊥CD于H.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MG+NH=AD=BC  因为矩形ABCD的面积=AB×BC
分式加减的关键是通分.对于某些特殊的分式加减题,一开始就贸然进行通分,往往效果不佳.如能注意观察题目的结构特点,先进行适当的处理,然后再进行通分,不但能化繁为简,而且还可以少出差错.  一、整体处理后通分
介绍了昆明工学院与二滩粘土矿密切合作,成功地完成了二滩粘土矿通风系统改造。这一实践表明:对通风系统改造所采取的技术先进合理,获得了良好的通风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化归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数学解题之中,就化归本意来讲,我们处理问题也不能总是依靠“把一个问题转化为一个熟悉的问题”的模式,它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数学方法,它在数学理论的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应用化归思想方法变更问题时,要注意遵循熟悉化、简单化、直观化、特殊化等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这些原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极为有利,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特殊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图形折叠的考题,求解此类问题关键是要紧紧抓住翻折后与翻折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运用代数知识容易求解.下面以2013年各地中考题为例,说明求解此类问题的方法.  一、以三角形为母体的翻折  例1 (2013年包头)如图1所示,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 = 90°,AC = 6,折叠该纸片,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D处,折痕BE与AC交于点E,若AD = BD,则折痕BE
目的:本课题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观察经方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不同比例配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探讨麻黄与桂枝不同比例配伍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量效关系,对麻黄汤的临床应
长壁工作面采煤机组实现大功率高产高效【美】J·AOrganiseak等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美国(实质上也是对全世界)长壁工作面采煤机组十多年来技术进步和今后技术发展态势的综述。我国是以长壁式
【目的】  1.观察宁肺平喘汤治疗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肺功能、CTA分值、mMRC分级分值变化。  2.评估宁肺平喘汤治疗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