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精讲·积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1987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并论证只有做到抓好诵读、突出精讲、注意积累这三个方面结合,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诵读 精讲 积累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很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而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死板僵化,教学的方法单一简单,教学的效果少慢差费,教学目的不能完全达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应该怎样教,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不能不深思和解决的问题。相应的,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笔者进行尝试的指导思想。从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必须抓好诵读,突出精讲,注意积累这三个环节并且把这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一、在诵读中感悟文言之内涵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读的重要性。但在功利主义、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之际,我们却常常忽视诵读教学。把文言现象语法分析视为“灵丹妙药”,很少听到学生的读书声。
  文言文教学,很适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诵读法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有效途径。诵读者在诵读中自创情境,与文本言语碰撞、交流、融会,这种交流、对话是诵读者渴望得到的,也是教师希望看到的。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着意突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留给学生诵读的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文言之内涵。下面就教读《陈情表》为例来试述我是怎样进行诵读训练的。
  李密的《陈情表》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教学中我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
  1.初读领会,进入情境
  学生个别读、老师范读、全体齐读的方式领会作品悲恻动人的力量。发出齐读指令前一定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2.精读领会,读懂文意
  结合注释缓慢地读,落实词义读懂文意。探究字词(字意义、字意味、字意蕴)如:“区区不能废远”中“区区”二字的理解: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双手合拱下拜为孝;眷眷,长辈对晚辈的的眷眷之情是望眼欲穿的意思。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有拳拳之心,眷眷之情。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中理解了“区区”的所包含的感情。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并划出能够表达出作者情感的句子,由此引导他们循着作者的思路来探求“情”在本文中的几层含意。
  3.默读领会,整合思路
  整体把握文意后进入深层次的情感分析,注意解疑的过程与朗读紧密结合。
  孤苦之情——两难之情——感恩之情——两全之情
  4.品读感悟,了解其内涵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祖母生命一点一点消逝,他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也在一点一点离开。无论是形还是声,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5.深情诵读全文进一步体悟作者的情感内涵
  体悟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作品中那人物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感悟得出来,也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再现人物和意蕴,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总之一句话,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感悟文言之内涵。
  当然,这些训练在诵读过程中所带给学生的大多偏于感性印象,但有了这些感性的积累,再适当地精讲一些文言现象和重点语段,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一定有所提高。
  二、在精讲中突出文言之重点
  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文言现象成为他们讲解的重中之重。把它作为重点的教学任务没有错,但现实的情况是不管教师教得如何费力,常常会出现在上节课讲过的知识在下节课再讲时学生一问三不知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被动记忆、被动接受,失去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所有的东西都是老师给的,自己根本就不会进行分析、总结,这就是老师包办得太多的结果。这就启发我们文言文教学要少讲精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权利释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课文,自己去总结经验。总之,必须想办法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文言文由于存在语言文字上的阅读障碍,因此教师都特别强调学生课前要有充分的预习,求得基本疏通文意,进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也是教师精讲的重要前提。
  在文言文教学中,精讲必须做到三点:
  1.精讲词语、句式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解决字词障碍,老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所有的字词问题,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只需精讲词语、句式,精讲就是讲精常用的典型句式特点,讲透字词的含义(基本义、延伸义)及用法。对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应予以分解比较,只有讲精讲透了这两个基本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如:《赤壁赋》的教学中,在讲解宾语前置的句式时,我把本课出现的宾语前置句和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句相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位置和相同点,这样一比较就讲清楚了在古代汉语中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的现象。例如:文中有两个宾语前置句①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安在”应理解为“在安”(在哪里)。②又何羡乎?(《赤壁赋》“何羡”应理解为“羡何”(羡慕什么)。曾学过的有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以”应理解为“以何”。把这四个句子进行比较就可找出前置的规律。如果在其他文章中出现时就会对曾经精讲的内容有所印象,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字词的讲解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想如果篇篇文言文都能这样去做,学习文言文的问题会逐步解决。   2.精讲重点内容或核心句段
  教师针对文本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问题链),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讲深讲细核心段落或精彩语句,突出学生难懂或误解的问题。既解决学生在字词句上遗留的问题,同时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荆轲刺秦王》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同学很熟悉,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也很感兴趣,我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刺秦王”三字切入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之处,然后将记叙描写精彩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抽出来,形成点面结合拓展开来,分析探究这一部分描绘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来塑造人物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深讲细了核心段落或精彩语句,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之重点。
  3.精讲独特的地方
  每一篇古文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对这些独特的地方我们要精讲细讲,力争学生篇篇有收获。
  韩愈在《师说》中以其丰富的学识、卓越的胆识提出了骇世惊俗的师道观,是此文独特的地方。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提到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可由学生个性解读。这样一来,学习这篇文章不就有了新收获吗?这样就逐步培养了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这样通过自我主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美的感染、熏陶中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精讲解决文言文的教学重点。
  三、在积累中提高文言之能力
  在课前预习、反复诵读和教师课堂精讲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文言文知识比较多且比较琐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比较容易遗忘,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典型句式及重点词类,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全面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越丰厚,其阅读分析能力也越强。文言文行文简洁、遣辞造句考究、意境优美等都对学生产生广泛的影响,凡是在写作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强,文字优美、行文流畅、结构严谨的学生,无一例外都很重视文言文学习的积累。看来积累在诵读、精讲和积累这三个环节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方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还要读懂教材外的浅易的文言文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我所教过的学生都有一本笔记本,我教他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搜集、归类、整理、积累。归纳的过程使看似杂乱繁多的句式、字词通过归类,变得浅显明了,易于掌握。
  一直以来,我使用符号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通假字用“?摇 ?摇?摇”标示,词类活用用“●”,古今异义用大“○”标示(字在里头),实词一词多义用“▲”标示,虚词一词多义用“△”标示,文言句式用“?摇 ?摇?摇”标示。课前预习能够确定的在文本中一一标示出来,不确定的用铅笔标示出来,等老师讲解时确认后再做正式标记。
  归纳积累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课前预习时在课本上按照我指定的符号做标记(不确定的用铅笔标注,检查预习时以学生的标记为主),预习的结果一定要到位,决不能流于形式。这样学生不仅仅是逐句翻译,还要重点了解文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了预习习惯。
  第二步,按照文本的行文顺序按类别分类积累,意思是按照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一词多义、虚词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这几类按行文顺序积累。每篇文言的积累我都要检查,保证其质量。复习时可以借助文本的注释、标记和积累本上的积累保证其复习的效率。
  第三步,按照单元按类别分类积累。前两步做好了,这一步就容易多了。
  经过这样三遍的归纳和积累的过程,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文言的方法又积累和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现象。这个积累的办法虽然麻烦但很有效,学生的文言能力确实有所提高。
  还有一个很“笨”但很有效的做法,就是将各册文本中出现的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所在的句子全部挑出来,再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来记忆背诵。一旦这样做了,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掌握文言知识的感性材料,而且老师也能对教材中知识点的分布有宏观的把握,做到有系统的讲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感和材料积累。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个工作,我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做,把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分配给每位同学,学生通过可以上网或查工具书等手段解决。在梳理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新课标还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在课堂以外,笔者适当指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给学生推荐精练短小的经典文言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并鼓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样,使课堂教学核心知识在课外的进一步深化巩固中得以升华,从而转化为学生的实际阅读分析能力。并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使个人的感悟、理解、分析能力在具体的阅读中得到锻炼、培养与提升,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巩固。更重要的是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高中文言文教学只有做到抓好诵读,在诵读中感悟文言之内涵;突出精讲,在精讲中突出文言之重点;注意积累,在积累中提高文言之能力。也只有把这三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文言文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进而努力实现新课程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新疆博州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成语和文言文学习有着紧密而微妙的联系。成语中的字词和很多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都存在着同词同义的现象,此外从成语中还可学到一些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掌握了成语,就能为更好的读懂、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  【关键词】成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语法    时下,有许多中学生觉得文言文很难学。至于难学的原因,就不再深究,这里只想探讨一下如何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的问题。也许有人会问:成语中能学习文言文吗?能
【摘 要】苏教版《选读》中《魏公于列传》一文,对“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中的“过”字课本注解为“过分。指超出常格的礼数”,笔者以为当作“拜访,探望”讲;同时,对课本及教参中其它注译存疑之处均发表管见。  【关键词】《选读》 注译 疑点     《魏公于列传》是《选读》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句话“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前句加点的“过”字,课本注解为“过分。指超出常格的礼数”。
【摘 要】项脊轩是归有光当年潜心读书的地方,也是他对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等留有深刻印象的地方。文中,作者借对“百年老屋”几经兴衰的记述,对家庭琐事的回忆,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关键词】景物 细节 抒情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将作者对坎坷人生的深切体验与亲情交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文章之所以感人,其魅力便在于一个“情”字,文中一字一
【摘要】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应该是个性化的。鉴赏中,调动、运用自己独有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才能真正完成作品的再创造,形成能让自己信服的体悟和解读。  【关键词】阅读鉴赏个性化再创造    文学作品的鉴赏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由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这一性质决定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该如何鉴赏呢?这是语文教师必须重点把握的内容。特别是
【摘 要】高考作文出题的理念、形式与平时的写作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希望高考作文题能够体现一定的原则,并保持其原则的连贯性:原则之一即让学生的写作侧重于理性,原则之二是让写作教学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原则三为引导学生的写作内容与语言趋向个性化。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理性 思辨 个性    高考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不容置疑,高中学生的写作训练更是受高考作文出题原则的制衡。在某
一、文本定位  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是《孟子》选文专版,其选文章依次为:《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这几个课面就内容简单复杂层次而言,应该是由复杂到简单。如果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依序而教,这恐怕很难收到效果,如果改变现有顺序,这倒可以收到板块教学整体之奇妙。  二、操作过程  孟子善用故事说理,其文章多取譬设喻。基于此,我们先完成《弈秋》、《齐人有
【摘 要】笔者以为将内容分析的教学方式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能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以任务分析方法运用《雷雨》一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分析 《雷雨》 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由“教的过程”向“学的过程”的转向真正体现了“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到教学流程的设置都进
【摘要】作文材料有着丰富的来源,语文课本、课外资料或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选材的无尽宝藏。只要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就会有“涓涓细流”的材料汇集,也定有“波涛”般的惊人篇章。  【关键词】作文;选材    十几岁的学生,正是草尖上挂着露珠的年纪。每一位少男少女都是一首诗,都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矿藏。他们个性鲜活,个个怀着对生活热烈的爱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他们用心灵彩笔抒写作文,扬起生命的风帆,苏霍姆林斯基说
【摘 要】《项链》是高中语文中经典的传统课文,它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典型形象,在玛蒂尔德生动形象和精彩故事的背后,丈夫路瓦栽对她形象的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项链》 路瓦栽 形象塑造 情节发展  《项链》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在创造目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创造的高层次的阅读审美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全面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变制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    阅读过程中,读者对阅读文本作主观审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或有新意的见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