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方能汇成大海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wcsql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材料有着丰富的来源,语文课本、课外资料或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选材的无尽宝藏。只要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就会有“涓涓细流”的材料汇集,也定有“波涛”般的惊人篇章。
  【关键词】作文;选材
  
  十几岁的学生,正是草尖上挂着露珠的年纪。每一位少男少女都是一首诗,都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矿藏。他们个性鲜活,个个怀着对生活热烈的爱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他们用心灵彩笔抒写作文,扬起生命的风帆,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让个性的心灵关注教材、关注课外、关注人生,定能华章纷呈。
  
  一、语文课本是作文选材的后花园
  
  平时作文乃至高考作文,不少考生由于缺乏素材,造成了作文内容的空泛与雷同。其实在中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上有二三百篇课文。从写作角度讲,它堪称一座材料的仓库,写作要从课本这个作文材料的后花园中撷取。
  1.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诗词佳句难以数计,语林采英,为我所用,至少可以把作文点缀得有点亮色。请看下面这段话: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如果人人都指望别人为自己服务,自己取之坦然,却不愿奉献一点给别人,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一诗中这两句所描绘的辽阔清冷的冰雪景象,被作者引用形容没有了爱的世界,真是奇妙而又传神。
  2.课文中能用的,除了文句这些语言材料之外,更有价值的是其中出现过的人物事件、历史事件等,它们可以或作素材、或作例证充实到文章中来,使之变得丰盈而厚实。请看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中的一段话: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告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土?他义无反顾,去得那样坚定果敢,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对誓言的忠贞。还有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的国士,难道他不知道秦王的残暴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
  文段中提到的荆轲和蔺相如,都曾在语文课本中展示过他们的非凡风采,作者能想到他们就是恪守诚信的典型范例,这种眼力是值得称道的。
  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可以引入文中,但是细节也不可忽视,那些打动过我们蕴藏着深刻内涵的琐事或生活细节也可融入文中,为我所用。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优秀作文《天魔劫火》,借用《屈原列传》的人和故事,将张仪、郑袖和屈原之间的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将楚王的心理活动刻画得一波三折。
  以上足见当代少年才俊们的悟性之高和文思之妙,只要我们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开拓视野、深入思考并持之以恒,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会写出华美的文章。
  
  二、课外资料是作文选材用之不竭的源泉
  
  课外资料丰富多彩,它们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无尽的内容,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学以致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们阅读报纸,积累素材;阅读历史,吸取精华。
  1.报纸可以使学生的作文耳目一新。例如上海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中的一段话:
  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写作的冲动,往日青砖黑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灯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四处奔走,大声呼吁:“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
  这种令人感到新鲜的开头,是来自报纸的文艺副刊。这位考生无疑是经常阅读报纸的,他关心时事、熟悉作家近况。这样一来,就使文章有一种理性时代色彩。
  2.对材料的理解与归纳,就能写出凝练和高品位的语言与内容。比如,有的同学这样写道:
  孔子带门徒,游列国,阅读的是人世天道;李时珍入深山,尝百草,阅读的是草木精华;郦道元斟百川,历千江,阅读的是水文地志;李白谢灵运纵情山水,阅读的是自然性灵;三毛一只背囊走海滩,越戈壁,读出了一个女子的全部才情;余秋雨踪遍中华大地的人文穴位,读出了五千年犹自呼痛的文明……
  这样的论据言简意赅,回首春秋,瞻望文化,排比起伏,“卷起千堆雪”的气势扑面而来。
  3.阅读材料、运用材料,理性分析,作文就可以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如2003年一篇满分作文中的内容:
  如果不是理性,如果不是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一个南丁格尔节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区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润滑剂,感情的亲疏远近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
  广博的知识,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从小说里的主人公到现实中的平凡人,真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凝重的历史与客观的现实相击,怎能不产生出“理性的灵光”呢?
  4.还有的学生在理性思辨中高扬人文精神,例如:高考“诚信”话题的写作,下面这位考生的一段惊人妙语可谓语惊四座,令人拍案叫绝:
  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奏出了易水送别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
  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著,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
  正因为有了为民谋福的诺言,才弹出了清正廉洁之歌。诚信——中国清官恪守的定律。
  这位考生高举人文精神的大旗,抉择人生价值的取向,节节推进,大气磅礴,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
  
  三、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作文选材的无尽宝藏
  
  1.写作是对生活本真的感受与体悟,是情与理的升华。作者走进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将自己对生活独特的审美感悟传达给读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陶冶读者的情操。
  下面是一次没有材料和题目限制的假期作文的内容:有对光明前途的尽情倾诉;有对假期生活的回顾;有对元宵节热闹景象的描绘;有对痛苦心灵的剖析;有对假期里爸爸、妈妈给自己带来的幸福的感悟;有对社会问题的评论及高见;有对自己的困难处境及寂寞心理的自然流露;有对高三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的深刻感悟等。丰富的内容,书写了不同的生活经历,呈现给读者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铸就了一篇篇光彩的华章。
  2.“点滴生活连缀了平时的作文,更成就了高考作文。有一位考生的题为《烂香蕉的滋味》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
  我掰开香蕉,嚼了一口,仍是甜的,再嚼一口,还是甜的,于是我坐下来慢慢地吃完了所有的香蕉。我觉得它和新鲜的香蕉一样香甜,甚至比新鲜的更好吃,因为它少了进口时的苦涩。我抬起泪眼,问母亲:“妈妈,为啥烂香蕉却这么可口?”母亲轻声说道:“其实,这里面增添了一种成熟的滋味。”
  生活中往往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一颗感受它的心。女儿咀嚼的难道仅仅是香蕉?不,那是她在母爱中一天天地成熟起来,真正理解并接受了母亲的一颗心——一颗质朴而又浓烈的爱子之心。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感慨唏噓,多少成长体验,都融化在母女俩的平实对白中。
  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我们要善于挖掘,从而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价值。
  总之,美文典范、思想深刻、哲理启人的教材;博大精深、文化厚重、丰富多彩的课外资料;真情无限、爱意浓浓、刻骨铭心的生活经历,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它们就像永不停息地流淌在深山的涓涓细流,穿过“溪间”、“终归大海作波涛”。相信有“涓涓细流”的材料汇集,定会有“波涛”般的惊人篇章。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下的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思路狭窄、题材单一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突破学生思维的局限、选材的局限、选择文体的局限,走进想象与联想的广阔空间。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发散思维 训练    纵观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会发现一般的话题作文均有提示语。它往往从多方面揭示话题的内涵或外延,以便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选材的局限,选择文体的局限,走进
【摘 要】语法教学因其抽象和枯燥,长期以来被师生漠视,近两年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但语文学习脱离不了语法知识,语文实践更需要语法知识,如何正确认识语法的地位,怎样上好语法课,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语法教学 新课标 教学方法    送走了高三,又开始带高一了。在教学中我发现,这届学生比起前几届学生,语法知识很欠缺。分不清主谓宾,更不要说句式特点了。作文中,语句不通顺现象比较普遍;改病句,只
【摘 要】作文教学是项复杂的工程,涉及语言表达、层次设置和主旨凸显等诸多层面。本文试图从价值观的角度切入,通过构建沟通平台、培养审美趣味和拥有精神追求等方法,引导学生建构追求真、向往善、崇尚美的价值观,继而从根本上提高作文的品位。  【关键词】价值观 建构 求真 向善 尚美  人无硬骨不立,文无精魂不灵。在作文教学方法多样的今天,不少老师将作文教学的重心放在了语言的精美、层次的鲜明之上,导致学生越
【摘要】成语和文言文学习有着紧密而微妙的联系。成语中的字词和很多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都存在着同词同义的现象,此外从成语中还可学到一些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掌握了成语,就能为更好的读懂、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  【关键词】成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语法    时下,有许多中学生觉得文言文很难学。至于难学的原因,就不再深究,这里只想探讨一下如何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的问题。也许有人会问:成语中能学习文言文吗?能
【摘 要】苏教版《选读》中《魏公于列传》一文,对“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中的“过”字课本注解为“过分。指超出常格的礼数”,笔者以为当作“拜访,探望”讲;同时,对课本及教参中其它注译存疑之处均发表管见。  【关键词】《选读》 注译 疑点     《魏公于列传》是《选读》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句话“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前句加点的“过”字,课本注解为“过分。指超出常格的礼数”。
【摘 要】项脊轩是归有光当年潜心读书的地方,也是他对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等留有深刻印象的地方。文中,作者借对“百年老屋”几经兴衰的记述,对家庭琐事的回忆,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关键词】景物 细节 抒情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将作者对坎坷人生的深切体验与亲情交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文章之所以感人,其魅力便在于一个“情”字,文中一字一
【摘要】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应该是个性化的。鉴赏中,调动、运用自己独有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才能真正完成作品的再创造,形成能让自己信服的体悟和解读。  【关键词】阅读鉴赏个性化再创造    文学作品的鉴赏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由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这一性质决定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该如何鉴赏呢?这是语文教师必须重点把握的内容。特别是
【摘 要】高考作文出题的理念、形式与平时的写作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希望高考作文题能够体现一定的原则,并保持其原则的连贯性:原则之一即让学生的写作侧重于理性,原则之二是让写作教学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原则三为引导学生的写作内容与语言趋向个性化。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理性 思辨 个性    高考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不容置疑,高中学生的写作训练更是受高考作文出题原则的制衡。在某
一、文本定位  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是《孟子》选文专版,其选文章依次为:《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这几个课面就内容简单复杂层次而言,应该是由复杂到简单。如果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依序而教,这恐怕很难收到效果,如果改变现有顺序,这倒可以收到板块教学整体之奇妙。  二、操作过程  孟子善用故事说理,其文章多取譬设喻。基于此,我们先完成《弈秋》、《齐人有
【摘 要】笔者以为将内容分析的教学方式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能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以任务分析方法运用《雷雨》一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分析 《雷雨》 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由“教的过程”向“学的过程”的转向真正体现了“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到教学流程的设置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