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ManW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都在思考学生的表达问题,尤其是学生的有效表达。让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有效表达相关的见解,需要进行比较科学的思考。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有效表达 策略思考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总感到自身所教学生都是在比较积极地思考着,但其思维结果不尽理想,主要体现在表达的见解乃至所进行的见解表达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在平时多寻觅学生出现如此症状的原因,现我将所获的思考拙于笔端,以求方家教正。
  一、学生有效表达需有滋有味地读
  我们大多有这样的感觉,小学生读文都如同细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应当说,这样的读是永远也不可能读出多少感觉来的。小学生学习语文如果读不出来感觉,那么怎么有可能表达,又能够表达出些什么?语文课堂没有学生的表达既体现不出课堂生机,又看不出多少真实意义上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有效表达并有滋有味地读起来,而且应当是一开始就有滋有味地读。我们应当感到:小学生毕竟只是小学生,有滋有味地读文的能力比较缺失,如果我们组织不好,如果气氛不行,就无法有滋有味地读起来。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起来,首先必须是教师的范读,诸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人们对教师的范读已不再那么重视,甚至比较淡薄,整个课堂近乎就是那样听不到老师朗读的声音。殊不知没有教师范读时美好空间语言的传递,那学生是进入不了有滋有味朗读氛围的,哪怕再美的文本。其次,必须对学生的读提出一些比较严格的要求。如课堂上学生朗读时的坐姿、声音、速度等都应当有比较具体的规定。再次,要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也不就是让学生读一遍就能了事的。在课堂极其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多读,学生课堂上的多读,尤其是学生在朗读后的多默读,那完全就可能是学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学生有效表达需原汁原味地读
  语文教学需要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学生的表达当然完全需要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小学生的阅读感悟,也应当完全是小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诸多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实现学生阅读感悟的个性化行为了吗?窃以为还是完全意义上的没有。尤其在人们倡导前置性学习的导学案设计的当下,某种程度上是剥夺了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的权利。对此,我们应当思考的是,学生有效表达还需要学生原汁原味地多读起来。何谓原汁原味地多读起来?笔者的理解和具体的实践是多让小学生一开始就素读。现代教育媒体着实给课堂教学良好气氛的形成带来许许多多便捷,如学生在读文时进行相关配乐渲染,气氛很不一样。但我们所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的行为从某些意义上说受到一定的约束。对此,我们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读文中的配乐,需要但不能滥烂。譬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古诗文时,一般都给学生以配乐朗读,而那些相关的说明文和一些比较具体的叙事性文本,都不予以配乐。就是一些可以配乐的也都采取先配乐朗读,后让学生素读。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让学生倾听金戈铁马似的乐曲之配乐朗读,随后的一切朗读都让一个个学生在极素的情形下进行。学生自己朗读着,自己思维着。学生在阅读中联想到红军将士跋涉千山万水的艰险和艰辛,也从“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相关语句中感受到红军将士所凸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学生如此多的素读,恐怕诸多学生就不可能有如此之个性化的感悟。
  三、学生有效表达需有胆有识地表
  平时的阅读教学,学生不能表达得有效,不仅仅就是感悟的问题,其实与学生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在表达中不够大胆,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具备胆识,那么学生的表达肯定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无效。怎样让学生在表达时具备胆识或者比较充分地渐渐建立胆识?窃以为兵家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对我们有启迪意义。对于小学生的表达,老师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旁若无人的前提下,进行表达;对于小学生的表达,需要我们进行比较含糊的评价,我们虽然不用将学生的错评价为对,一些可以含糊应对的可以含糊過去。对于小学生的表达,我们可以多让学生在表达后感到十分喜悦,建立学生的喜悦感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小学生在表达时都是那样心有余悸,不知道老师和同伴会给予怎样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先多呵护学生,尤其是学生表达出独到而又正确的见解时,应当给学生以热情的点赞。如教学《姥姥的剪纸》,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比较有板有眼而且声情并茂地这样表述着:姥姥的剪纸不仅仅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剪纸,更是祖孙之间友好情怀的体现;姥姥的剪纸不仅仅就是一种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精神传播,姥姥剪着纸,对周围进行乡土文化的传播。姥姥剪着纸,对我进行着情操的陶冶,心智的启迪。当学生说到这些时,老师不仅仅就是以目光传递大加赞赏的空间语言,更重要的是以比较得体而又丰富形象的语言赞赏他们,学生便欣喜若狂,有胆识地进行表达的劲头会更足。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2]曹津源.曹津源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不仅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有节奏的艺术。要让课堂有节奏,采用问题式导向是很好的办法。将教学设计为七个环节,使之成为有节奏的课堂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小狗包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从这篇课文教学中可以总结出七段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七段式 教学法 《小狗包弟》  一、七段式教学法的理论解读  课堂教学是有节奏的艺术。要让课堂有节奏,采用问题式导向是很好的
森林面积的日益减少是当前人们面临的严重问题。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人们的生存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我国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现状出发,阐述了
摘 要: 认读、理解、概括、评鉴、创新是语文阅读这座金字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层次的阅读能力从塔底到塔尖,依次排列,五者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它们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无论哪个环节,都不容断开。就评鉴而言,它是对文本的思想内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是非、优劣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形式,是阅读审美的高级境界。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评鉴能力呢?比较阅读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比较阅读——
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平时缺乏语言积累、不善于观察,写话时无从下笔;有的学
摘 要: 教学提问是各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规教学方式,如果提问方式新颖、科学,那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教学提问,不断创新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使语文课堂提问达到“常问常新”的效果。文章首先指出了传统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不足,其次分析了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对如何创新提问方式提出了几点
目的L型钙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Ca-L),广泛存在于各种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如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分泌细胞、神经元细胞等。它在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和维持以及启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知Ca-L的功能改变是影响早后除极(earlyafterdepolarization, EAD)及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常听别人朗读好文章,可以扩大视野,学习优美语句,表达真情实感,自己常朗读好文章可以在阅读中展开想象,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这就是说,要科学有效地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立形成发挥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完善学生人格,进行开放式教學,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一、解放学生身心,发展良好个性  语文课堂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展开,以生为本,尽可能地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质疑问难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它是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终南捷径。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发现、质疑、分析、解决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会课前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由质疑而提问,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学习过程。在进入课堂阅读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