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散落的“珍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资源”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崭新概念。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的与语文教材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性课程资源出现在阅读课堂上,拓展了文本的内容,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眼界。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对资料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缺乏明确的目的,误以为引用的资料越多越好,以至把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用在补充资料的展示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为此,笔者针对资料性课程资源如何更好地为阅读教学服务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观点一:资料性资源开发的最终主题——立足文本,超越文本
  
  案例
  一位老师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课堂上。在仅仅用了8分钟的时间交流“课文告诉了你什么”后,执教老师先给学生《地球母亲——我要忏悔》和《一封来自地球母亲的信》两篇阅读材料,让学生读完后以“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为话题展开对话,接着教师又借助课件出示并朗读学生提供的两则网上的信息:《布什抛弃京都协定书》《布什不参加拯救地球会议》,在读完之后让学生说服布什,展开对话……
  
  反思
  案例中,教者认识到了师生是课程资源的创生主体,这是对语文教育传统的一次重要的突破。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短短8分钟的课文学习,学生连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都很难做到,面对那些充斥课堂的大量的课外资料,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对文本感知感悟的冲淡。上例中,师生开发的资料性课程资源内容仅仅在“保护地球”上和课文有一丝联系,至于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阐明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的,对课文在表达内涵、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并没有实质性的开始。所以,尽管课程资源拓展的面广了。可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却落空了。案例中,由于资料性资源的应用没有根植于语文教材本身的活动元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怎能落实?资料性资源应用的本意是为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涵,所以原生态资料并非就是有效的课堂交流资源,也许它还会成为课堂教学真质量、真效益的公害。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语文本身的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体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资料性资源开发的最终“主题”,应该是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但是。现在在许多课堂上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遗忘了这一永恒的追求。资料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就一堂阅读课而言,并非多多益善,也不可毫无涉及。必须在适当的环节,以优化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展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阅读重点,突破阅读难点,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素养。
  
  观点二:资料性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原则——简约高效
  
  案例
  两位老师同上一节研讨课《这儿真好》时,对这篇课文中“满山遍野”“绿叶成阴”这两个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位老师调用了复杂的程序设计了一棵又一棵栽树动画,营造“满山遍野”“绿叶成阴”的CAI画面,再动用投影仪、电脑等电子仪器进行了展示,最后教师对两个词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另一位老师则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树形剪纸图片“种”在黑板用粉笔勾勒的“小岛”上。在眼前这挨挨挤挤、郁郁葱葱的大树面前,在被绿树遍布的小岛面前,学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感受了“漫山遍野”、“绿树成阴”。在学生操作、观察、思考、体验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直接领悟和构建了知识。
  
  反思
  可以看出,两位老师都是试图通过具体图像资源来化解难点。且不说前一位老师精心制作动画会花费多少时间,单单从课堂实效来比较,也是后者更胜一筹。因为前者是让“满山遍野”“绿叶成阴”的意思直接由视觉和听觉给予学生,学生是被动地在接受。而后者课堂中,学生不仅通过图片理解了新词,又感受到小熊栽树的辛劳和快乐,主动取得了对文本的认同感。学生借助眼睛或者“心灵的眼睛”,去观察、玩赏词语所具之象,进而逐步深入到词语的情境中,积极地去探究、发现词语的意义和描绘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自我构建意识和变外部给予为内化生成的能力。由卡纸剪成的小树图片相对于多媒体动画是简约的创生资源。马克思曾说过:“越是素朴的东西就越是接近真理。”由此看来,课程资料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一定要注意简约高效的原则。
  
  观点三: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境界——成为师生一种生活常态
  
  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文讲的是雷利——个北京二中的学生,在1996年11月8日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作者讲自己失去父亲和家庭幸福的痛苦,讲战争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呼吁国际社会停止战争。执教这篇文章时,课题组冯老师不是浮光掠影地潇洒走一回,而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在默读——思考——想象——朗读后,适当引用教学资源来升华课文表达的情感。比如大量的战争死亡数据:1991年,海湾战争,12.5万人死亡;1994年,卢旺达事件,50多万图西族人被杀;1995年,阿富汗战争。5万人死亡;1999年,科索沃战争,6.5万人死亡,几万人致残;2001年,“911”事件,3600人死亡;2003年,伊拉克战争,几万人死亡。从1948年至今,有16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壮烈牺牲。读着这些数字,学生不能平静了。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反思
  案例中的“数据”是教师平时的积累。是教师平时布的“云”,在课堂上巧落了“雨”。在课堂中,教师把握好时机及时呈现。弥补了学生知识的缺失和生活经验的不足。资料性课程资源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催生了学生的深层的思考。引导了学生进入了“自省”的状态,并走上了文化积累和精神成长的快车道。
  只有教师胸中沟壑蕴有无数传奇,眼角眉梢尽染唐诗宋词,谈笑间纵横经典名著,资料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才能成为课堂生活的常态。于是,一篇课文就会引出一组相关主题的佳作,一篇课文就是贮藏在学生心中的一个永恒的语文经典,一篇课文就是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烙印!让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来做一个会“编写”语文的教师,做一个浑身都是“语文”的教师。做一个时时、事事、处处都能教阅读的“全天候”、“全方位”的语文教师。
  综合上面的案例我们发现,资料性课程资源的广泛性、丰富性、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它们既是一种学习和认知的对象,又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工具和方法;它们可能构成问题的背景。可能成为问题的环节,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可能本身就包含着问题的答案。它们为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提供了多种工具和手段,提供了规定的情境,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提供了表现创造性的空间。面对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资料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会使语文教学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让我们一起开发、应用资料性课程资源,一起拾起散落的“珍珠”,精心编串成夺目的项链献给孩子们。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近年来,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因具备与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实践性工作性质高度契合,并能有效促进班主任记录和反思班级管理实践的独特魅力,日益受到一线班主任的青睐。班级案例研究,既是一种班主任熟悉的言说方式,更是他们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成长方式。对一线班主任来说,论文写作经常会有“失语”的窘迫,但班级管理案例写作和研究则绝对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近两年来,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学在杭州师范大学相关专家
“虽然在阎良二中只上过一年学,虽然走出阎良二中二十多年了,但那是我学生生涯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时光”。2008年11月,阎良青年画家刘水石在北京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对于成长经历,他这样告诉记者:“当年我从偏远农村转学来到阎良二中,举目无亲,那时没有学生宿舍。王校长特意为我安排了学校的一小间闲房作为住处。这使我很感动,但是给我留下最珍贵记忆的还是那时所感受到的校风和学风,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
一、緣起:现实与预想的错轨  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1]的课程理念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强调“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能综
大家关注  教育热点  在新时代做反思型教师 冉乃彦/1月(5-8)  重温与澄清:反思的内涵及其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回俊松/1月(9-12)  国内外中小学教师负担研究述评  熊建辉 姜蓓佳/1月(13-16)  “新教育实验”的教师成长理论与实践  朱永新 杨帆/3月(5-9)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  刘文彪/4月(5-8)  重建学校经典阅读生
王玺奎一家合影  王玺奎是古浪县黄羊川镇农安办主任,从事乡镇工作以来,他始终勤勤恳恳、务实工作,不仅把家庭经营得和和睦睦,还为乡邻百姓做贡献、谋发展。他平凡而幸福的4口之家,因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受到单位、邻居的一致好评。2017年,王玺奎家庭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  2013年10月,王玺奎考取了乡镇公务员,进入黄羊川镇人民政府工作。后来又升任黄羊川镇人民政府农安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词语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它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引导学生开掘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词语的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抓实教师发展工作,学校在“成就不一样的你”办学使命引领下,秉承“构建‘共同体’、提升‘专业力’”的核心理念,坚持“研究、担当、协作”的教师文化,构建“学·研·享·论·进”一体的发展模式,创立教师学习型组织,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自我超越。  一、共学习,多元途径积淀底蕴  教师通过假期推荐书目学习、专家讲座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访问学习等方式,关注学术发展、学科现状,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提高
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真诚、亲切、有安全感,这是任淑芸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从事社区民警工作20多年,任淑芸感受到了人民警察的艰辛,她懂得了在默默无闻中脚踏实地,在平凡中从容面对,为老百姓办一件实事,她就觉得很知足。  第一次穿上令人羡慕的警服,她感到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1994年10月,她被分派到红古公安分局乡村派出所担任户籍员,那时刚开始实行网上户籍信息的录入,面对计算机这个完
史铁生的自传体散文《我与地坛》自1990年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好评。它“至真、至诚、至情”的美质不知感动过多少人,作者对生命的沉思和超越也深深令人折服。2001年,《我与地坛》的第一、第二部分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这说明这篇散文的内在价值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中学教师往往只评论课文节选的两部分,认为《我与地坛》可以改名为“我与母亲”,尽管这大致符合节选的一、二部分内容,但这样理解大大降低了《我与
编者按:  深圳市福田区的梅丽小学是一所地道的公办学校,其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相较于同类学校而言其实难分伯仲,但因其处于“城中村”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并在生源上受其直接影响,许多不明就里的人索性以为这就是一所“薄弱校”。面对着环境与生源的双重挑战,校长李晖东提出了“阳光教育”理念,在他看来,让以流动儿童为主体的学生们感受公平与关爱远比让他们去竞争来得实在。在阳光教育理念指导下,梅丽小学开展了阳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