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2020年总目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o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关注
  教育热点
  在新时代做反思型教师 冉乃彦/1月(5-8)
  重温与澄清:反思的内涵及其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回俊松/1月(9-12)
  国内外中小学教师负担研究述评
  熊建辉 姜蓓佳/1月(13-16)
  “新教育实验”的教师成长理论与实践
  朱永新 杨帆/3月(5-9)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
  刘文彪/4月(5-8)
  重建学校经典阅读生态:新时代教师的文化使命
  贾志国/4月(9-12)
  从创意写作教育理念透视语文教育的变革 谭旭东/5月(5-8)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惩戒难点问题及其对策
  裴秀芳 等/5月(9-12)
  高考延期的备考策略:变与不变 张勇/6月(5-8)
  重视“点式学习”:教育治理呼唤教师观念转变
  ——从车库文化说开去
  楚江亭/6月(9-12)
  在线教学的“54321” 冯晓英/6月(13-15)
  学习的转化:思政课中劳动教育的核心思想 周增为/7月(5-8)
  基于立德树人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创新 黄浩森/7月(9-12)
  学校如何制订“十四五”发展规划 毛亚庆/8月(5-8)
  读史方可成明师
  ——论中小學教师的教育史素养
  孙 益/8月(9-11)
  只为干好一件事 曹巍 高珊/10月(5-8)
  通过渐进式改革回归职称制度初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教师职称改革调查研究
  李廷洲 黄驿斐/10月(9-12)
  劳动教育的意义、落实及融合式整体设计 陈雨亭/11月(5-8)
  区域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张丽虹/11月(9-12)
  文化自新:“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的催化剂
  ——以四川省泸州市江南小学为例
  宁本涛 刘正芬/12月(5-8)
  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的新取向—教学引领 庞孝瑾/12月(9-12)
  五育讲坛
  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新使命与新任务 万丽君/2月(5-8)
  以“中国小公民课程”承载学校教育育人之道
  张敏/2月(9-12)
  “开学玩两天”中的“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创新策略例谈
  王羽/2月(13-15)
  校长论坛
  点亮心灯:教师管理的增值性策略 郑立平/3月(10-14)
  培根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陈兴杰/3月(15-18)
  教师美学素养的理性分析与提升策略 姜源/4月(13-16)
  项目化学习的价值定位与课程管理创新 李百艳/5月(13-17)
  教师发展对学校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 齐振军/6月(16-19)
  助推新时代青少年成大器的“四典”与“四力”
  张安义/7月(13-16)
  让读书好玩起来
  ——提高教师读书活动实效的路径探索
  郑立平/8月(12-16)
  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 刘良华/9月(13-16)
  “十四五”时期我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孟海芹/10月(13-16)
  学校应如何推动在线教育发展与教师在线教育能力提升
  郭刘龙/11月(13-16)
  学校情智管理的核心:知人性,强信念 郭晓娟/12月(13-16)
  教师节特辑
  做教师是一篇大文章
  ——于漪老师的为师之道
  成尚荣/9月(5-8)
  你可知我也在成长?
  ——教师成长的“另一些事儿”
  马维娜/9月(9-12)
  专题
  新时代教研的使命与担当
  新时代教研员的使命、任务与专业素养 莫景祺/1月(18-22)
  构建面向未来的教研治理体系
  ——专访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
  李莎/1月(23-25)
  基层教研员的职责与使命 郭锋/1月(26-28)
  从评课到聊课:助力教师形成自己的代表作
  斯苗儿/1月(29-33)
  着眼于学生 着力于教师
  ——学校对教研部门的期待
  马景林/1月(34-37)
  开展“四个服务”,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杜侦/1月(38-40)
  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效路径探索
  多元艺术课程区域研发路径探索 郑莉 杨俐嘉/2月(17-20)
  “启发性舞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张京月/2月(21-23)
  小学戏曲特色教育实践探索 张娟玲/2月(24-26)
  “人人艺术”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绽放   ——记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二小学“艺术教育全覆盖”项目
  张红梅/2月(27-29)
  北京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工作坊的美育课程构建
  丁艳茹/2月(30-33)
  以教育戏剧课程助推育人目标达成 何媛/2月(34-36)
  新时代劳动教育探索
  本体论和工具论: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诉求的辨析
  王红 谢诗思/3月(20-24)
  广州市越秀区整体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翁旭广/3月(25-29)
  劳动教育的乡村表达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农村社会实践活动30年
  肖朝云/3月(30-33)
  用劳动点亮儿童生命底色 章振乐/3月(34-38)
  大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从文本到教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李家声/4月(18-21)
  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古诗文阅读兴趣的探索
  王爽 高进/4月(22-23)
  大语文视野下的小学二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例谈
  王婷/4月(24-25)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王冬阳 刘莹/4月(26-28)
  群文阅读在小学高年级段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马佳 张欣未/4月(29-31)
  文化视野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 王永红/4月(32-34)
  以“情境复述”促进初中生思維发展 刘薇/4月(35-36)
  选点成线,授人以渔
  ——中国古典是个专题教学例谈
  陈年年/4月(37-38)
  “停课不停学”下的教育教学思考
  在线教育教学,教师准备好了吗 宋萑 等/5月(19-22)
  在线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停课不停学”的班级管理创新
  袁丽/5月(23-25)
  疫情下的思考: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涵、内容及实施途径
  卢立涛 刘可鸣/5月(26-29)
  “慢教育”:回应生命不确定性的教育形态
  张华军/5月(30-33)
  非常时期在线教育的区域行动 郭冬红/5月(34-37)
  从抗“疫”模式下的在线教学眺望未来学校建设
  汪拥军/5月(38-40)
  “停课不停学”背景下优化边疆地区智慧教育的思考
  吴珍珠 杨兴盛/5月(41-43)
  中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语文考试命题实践的审视与反思
  ——基于2019年全国39套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
  李倩/6月(21-24)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梁蔚莹 关宇/6月(25-28)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命题趋势分析 邓力铄/6月(29-30)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试题浅析 王丹霞 尹芳/6月(31-34)
  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典型任务
  ——2019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试题评析
  南海涛 关惠文/6月(35-38)
  2015—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改革趋势
  包树珍 冯傅祎/6月(39-43)
  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蕴与践行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与原则
  李晓东/7月(18-21)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发出爱国主义教育最强音
  ——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为例
  马维林/7月(22-24)
  培养具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新实践
  范胜武/7月(25-27)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创新
  ——以浙江省杭州市时代小学为例
  沈贞/7月(28-30)
  长清湖实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彩实践 宋婷/7月(31-33)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让目标更明确,视野更开阔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
  郭平 朱祥勇/8月(18-22)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使命与实践 王笑梅/8月(23-25)
  用生涯规划之钥,开启学生终身发展之门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探索
  刘凯/8月(26-29)
  广东广雅中学生涯指导体系及实践
  王穗芳 庄楚群 万娟/8月(30-33)
  基于学生社团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探索
  林加良/8月(34-37)
  致敬教师节:发现“新锐教师”之美
  做永远拥有“五四青年”气质的教师
  ——2020年教师节,写给走向胜任力的青年教师
  窦桂梅/9月(18-21)
  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
  ——教师职业发展历程中的新体会
  李煜晖/9月(22-25)
  精进学问 砥砺精神
  ——一名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
  王强/9月(26-28)
  我的美好教育 马益彬/9月(29-32)   陈迪的职业成长之路 瀚淼/9月(33-36)
  统编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中学思政课教学需要实现的两次“飞跃” 李晓东/10月(18-21)
  对教师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些建议 徐蓝/10月(22-26)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单元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陈琳/10月(27-30)
  把握五个“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新追求
  徐延明/10月(31-34)
  取舍与构建:高中统编历史教科书的使用策略
  庞玲 沈为慧/10月(35-38)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 刘新成/11月(18-19)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周洪宇/11月(20-23)
  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探析
  张布和/11月(24-26)
  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胡卫平/11月(27-29)
  西部教师专业发展的纾困路径初探 吕国富/11月(30-32)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发展新样态 钟志贤/11月(33-37)
  以能力范式为引领推进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能力建设
  林松柏/11月(38-41)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关键能力建设
  智能教育时代教师的关键能力 王红 吴少平/12月(18-21)
  论教师应具备的四种核心素养 钟祖荣/12月(22-25)
  也谈小学教师的关键能力 朱爱华/12月(26-28)
  “教育爱”的特质及修炼 毛道生/12月(29-32)
  教师教学视角下的关键能力及养成路径浅析
  孙淑松/12月(33-35)
  名师工作坊
  物理教学的“慢悟理” 林明华/1月(41-43)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平抛运动”教学实录
  黄巧曦/1月(44-46)
  基于“慢悟理”教学主张的“平抛运动”教学评析
  林明华/1月(47-48)
  发展学生言语思维的基本策略 徐德湖/2月(37-41)
  品析比喻,发展学生言语思维
  ——《绿》教学实录
  徐德湖/2月(42-46)
  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
  ——《绿》课例评析
  张正耀/2月(47-49)
  “真性情语文”教学主张 马建荣/3月(39-41)
  回归“真性情语文”课堂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教学案例
  马建荣/3月(42-44)
  经典的教学:略谈“真性情语文” 张华军/3月(45-46)
  童真语文:基于儿童真实生活的教学 季科平/4月(39-42)
  真学:让儿童自己去经历
  ——《麻雀》课堂实录
  季科平/4月(43-46)
  让阅读过程真实地在儿童身上“落点” 周一贯/4月(47-48)
  “绘本语境”中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 黄美华/5月(44-46)
  在音乐中探访小蜗牛艾玛的生命世界
  ——绘本音乐教学课例
  黄美华/5月(47-50)
  让儿童在音乐语言中感受生命 祝禧/5月(51-52)
  闳约深美: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黄友芹/6月(44-46)
  “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实录 黄友芹/6月(47-50)
  怎一个“读”字了得 李建/6月(51-52)
  好材料,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涂玉霞/7月(34-38)
  魔术里的数学秘密 涂玉霞 张淑芳/7月(39-41)
  “诗意语文”教学理论的建构与实践
  史世峰 董一菲/8月(38-41)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董一菲/8月(42-45)
  《故都的秋》课例评析 刘冬英/8月(46-48)
  用体育淬炼儿童模样 俞向阳/9月(37-39)
  体育课堂的突围与创新
  ——例谈小学三年级“障碍跑和游戏”体育课堂故事
  俞向阳/9月(40-43)
  观多变课堂 品智慧“俞”味 孟文砚/9月(44-45)
  “五维三步”音乐教学的实践策略 谢晓梅/10月(39-41)
  让音符跳出课本
  ——小学音乐课程快乐教学的组织与实践
  谢晓梅/10月(42-46)
  高中語文“主问题·关键词”阅读课型的廿载探索
  陈智峰/11月(42-45)
  “主问题·关键词”阅读课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陈智峰/11月(46-48)
  抓住诗词教学的智趣、情趣和理趣
  ——赏评陈智峰老师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   ——以“行旅学研@户外”在线研学课程为例
  于戈/11月(51-54)
  “文化理解”在线上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民歌鉴赏《辽阔的草原》为例
  吴灿/11月(55-57)
  专栏·探寻学科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
  以学科阅读为切入点寻找教学改进的有效路径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全学科阅读基础与现状分析
  陆云泉/12月(44-47)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阅读实践与思考 张欣/12月(48-49)
  在常规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学科阅读能力
  ——以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为例
  肖品 /12月(50-52)
  学科阅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 孙娜/12月(53-55)
  思维课堂核心及其设计要义 文军庆/1月(59-63)
  基于阅读课教学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培养
  ——以Reading Marty’s Story为例
  兰香/3月(59-62)
  以有效探究促成数学高效课堂 逄威/3月(63-65)
  建立关联意识,巧妙识字读文 申春娟/3月(66-67)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 谢静 廖伟/4月(60-63)
  促进阅读能力发展的情境活动设计策略 张烨/5月(65-66)
  深度学习的课堂特征及实现策略 陈升旭/6月(64-65)
  混合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王福华 代云水/6月(66-67)
  关注项目式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 高潇怡 喻娅妮/7月(51-53)
  审辩式思维视野下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徐德琳/7月(54-57)
  小学数学“三主一评”复习教学模式研究 刘贤虎/7月(58-62)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许丽丽/7月(63-65)
  任务群视角下的高中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刘正旭/8月(58-60)
  刍议抗疫期间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导向
  田薇臻/8月(61-63)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 魏晶/8月(64-66)
  小学数学“导—理—练—评”复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何晓瑜/8月(67-69)
  以“问题 ”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空中课堂”提质增效
  ——以初中科学教学为例
  陈伟新/8月(70-72)
  统编古诗词“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内涵解析
  何捷 陈学鹃/9月(58-61)
  教学评一致:逆向设计中的正向思维 逄凌晖/9月(62-64)
  疫情背景下“优素”课程超市的创建与实施
  黄瑞萍/9月(65-67)
  让“读书之道”深入内心、与“我”为化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与赏析
  王祥连 等/10月(61-65)
  乡土民谣写作实践浅探:在旧样式上开新花
  冷永/10月(66-70)
  分进合击:学科阅读的意义、内涵与实施 李怀源/11月(58-61)
  在教学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以二十四节气为例
  程贝贝/11月(62-64)
  “思辨性阅读”的有效路径例谈 朱华华/11月(65-66)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研究 姜思遥/12月(56-58)
  新课标下《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析
  王雅荣/12月(59-61)
  教师与发展
  师者步入新境的突破点 任勇/1月(64-67)
  小學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
  马萍 薛培培/1月(68-73)
  教师阅读的困境与突围 戴柏葱/1月(74-77)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郝保伟/2月(66-69)
  区域名师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李军梅/2月(70-72)
  “互联网 ”时代的名师工作室建设
  ——以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为例
  刘亚/2月(73-75)
  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教师定位 赵岩/3月(68-71)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型探析 凌倩雯/3月(72-74)
  支持教师学习的区域数字化平台应用实践与思考
  石群雄 等/3月(75-77)
  合作行动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以北京市第四中学为例
  马景林 翟建华 高杰/4月(64-67)
  学科教师游学的内涵、行动逻辑及实践策略
  高建成/4月(68-72)
  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宋洪鹏/4月(73-77)
  以校本研修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王国辉/4月(78-79)
  如何将研究课内容转化为论文 宋世云/5月(67-70)
  案例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有效路径   陈黎明/5月(71-74)
  教师培训的本质及基本属性研究 郭平 等/6月(68-71)
  从新手到骨干:一名乡镇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廖勇/6月(72-76)
  高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周俊/7月(66-70)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视域下的中小学名师资源
  卢彦伶 等/7月(71-75)
  小课题研究助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李汉泽/7月(76-77)
  区域研修中促进教师有效参与的策略研究 张佳佳/8月(73-76)
  基于目标、活动、评估一致性的教学诊断模式研究
  徐琳 等/8月(77-80)
  基于理实融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路径研究
  何文明 郑彩国/9月(68-71)
  教师梯级团队建设一体化策略 宋世平/9月(72-74)
  社会化阅读视阈下的教师专业阅读活动设计
  ——基于“云上精读”活动的个案研究
  吕丹/9月(75-77)
  在心中种下一颗优秀的种子
  ——给新任教师的建议
  吴正宪 武维民/10月(71-74)
  校本研修视角下新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
  朱超颖/10月(75-78)
  以开题为契机提升教研员科研素养 徐云知/10月(79-82)
  发展性评价视域下教师课程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
  ——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为例
  张嘉/11月(67-70)
  关怀理论视角下乡村教师网络培训问题及改进策略
  李晓冉 等/11月(71-75)
  构建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实践探索 姚旺/11月(76-79)
  “全景式”教师人生成长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李方红/12月(62-66)
  以专业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领导力提升
  徐国辉 张金秀 /12月(67-70)
  新锐教师
  点燃教育的火把 赵栩斌/1月(78-80)
  让学生在“玩”中有效学习 徐伟/2月(76-78)
  让学生在“悦”读中成长 程春雨/3月(78-80)
  用美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美术课堂 禹铭/4月(80-82)
  语文:我与学生共建的“牧歌田园” 陈琳/5月(75-77)
  让“生本教育”在课堂生根 胡秀兰/6月(77-79)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吴俊伟 卢瑞/7月(78-80)
  杨孟与她的智慧美育之路 程何/8月(81-83)
  幸福是教育的“渐近线” 高会彬/9月(78-80)
  以产品思维塑造教育生活 邢翰/10月(83-85)
  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 池红/11月(80-82)
  做一名懂心理学的语文老师 徐辉/12月(71-73)
  学前教育
  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 虞永平/1月(81-85)
  “生活化课程”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胡华/1月(86-89)
  当前我国托育人员队伍建设的瓶颈与对策
  洪秀敏 等/2月(79-83)
  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特点与展望
  孙蔷蔷/2月(84-87)
  通过有主题的游戏培养大班幼儿计划性的实践研究
  褚潇 史昂/2月(88-91)
  幼儿为本:园长专业标准的核心与关键 姜继为/3月(81-85)
  紧扣“幼儿为本” 落实专业标准 范茜/3月(86-89)
  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园本教研新实践 罗虹 陈洁/4月(83-86)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
  傅萸/4月(87-89)
  教师在游戏前对幼儿进行指导的质性研究
  舒慧 等/5月(78-81)
  幼儿园职前教师法律素养培育的问题与改进
  申晓月 等/5月(82-85)
  幼儿园教师培训亟待破解四大痛点
  ——基于80位幼儿园教师的座谈分析
  洪秀敏 等/6月(80-83)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培训模式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单欣欣 张争争/6月(84-87)
  名园长视角下的学前教师专业发展 毛涵颖/6月(88-90)
  构建基于儿童经验生长的教学问题“生态链”
  ——以大班科學活动“春天的鸟声”问题设计为例
  肖芳/7月(81-84)
  让“非遗文化”走进幼儿园 宋继军/7月(85-87)
  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作用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刘占兰/8月(84-87)
  组织行为学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李小龙 等/8月(88-91)
  关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问题的几点思考
  ——以河北省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为例   栗艺文 张春炬/8月(92-94)
  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于渊莘 张伟利/9月(81-84)
  基于幼儿角色游戏的同伴交往能力研究
  张欢欢 包万平/9月(85-88)
  后疫情时代的幼儿园教师:专业角色的转型与专业权威的重建
  易凌云/10月(86-89)
  疫情期间家园共育的思与行 李玮/10月(90-93)
  童谣融入幼儿活动的策略研究 蒋亚红/11月(83-8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戏剧的融合实践 李杰/11月(86-88)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践探究
  ——以班本课程“船来船往”为例
  高雁潇/12月(74-77)
  基于积极评价构建有效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
  李志芳/12月(78-81)
  一校一品
  傳承与变革:南宁市第三中学新时期发展探索与实践
  周代许 等/1月(90-92)
  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创新人才
  ——长春市实验中学3S校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苗怀仪 张彤/1月(93-95)
  “道德与法治 ”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
  金颖/2月(92-95)
  课程德育的“善耕”路径 张苾菁/2月(96-99)
  银川二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高小军/3月(90-91)
  以项目式学习探索未来学校建设之路
  罗晓航 等/3月(92-9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以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为例
  杜云波/4月(90-92)
  育美树人 成就不一样的你
  ——双榆树第一小学以美育人的教育实践与探索
  勾爽/4月(93-95)
  从在线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素养
  ——漳州外国语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李军洪 等/5月(86-89)
  以“雅和文化”为底色的家校共育探索
  张季梅 游宏雅/5月(90-93)
  “松溪样本”课程教学转型路径探索 赵晓天/6月(91-94)
  合作点燃彼此 教育灿烂人生
  ——济南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教育生态形成合集
  刘志英/6月(95-98)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构建多彩育人课堂
  ——重庆市珊瑚中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纪实
  林莉 杨泽明/7月(88-90)
  承西岐文化,做“正德教育”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西岐小学特色办学之路
  陈任梓/7月(91-94)
  兴义中学科研兴校的探索与实践
  孙琼 郑小毛/8月(95-97)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为例
  谭祝寿/8月(98-100)
  为生命舒展,让个性飞扬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一体化办学和
  全贯通培养的实践探索
  徐向东/9月(89-91)
  幼小衔接主题式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邹秋芳/9月(92-94)
  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赵金龙 刘强民/9月(95-97)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初高中主动衔接贯通培养
  王璐 杨艾娜/9月(98-100)
  在诗意中与儿童相遇
  ——农村小学开展诗意教育的实践探索
  单哲波/10月(94-97)
  PBL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以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学为例
  孙道明 等/10月(98-100)
  凸显学校治理现代化重心与路径的校本实践
  刘明成/11月(89-91)
  以口述校史构课 以耕耘文化铸魂
  ——南宁市第四中学“耕耘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启示
  黎毅 夏辉辉/11月(92-95)
  穿越四季的师育篇章
  ——南阳市第九小学校教师人文素养提升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李彦虎 等/11月(96-99)
  沁润教育让师生灵动成长 金焕芝/12月(82-85)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与探索 侯清珺 马静/12月(86-87)
  探索与回声
  无画之处皆成妙境
  ——英语“留白”教学反思
  陈迪/1月(96-98)
  以教学民主发展创新素养 郭玉竹/1月(99-100)
  借助游戏活动打造低年级英语高效课堂 夏越/1月(101-102)
  以责任教育丰富爱国教育内涵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国防教育概览
  张连奇 刘大连/1月(103-104)
  考察探究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思路 马越/1月(105-107)
  “导学融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刘鎏/1月(108-109)
  以德为先,培养红色接班人 何景耀/1月(110-111)   理想的课堂悄悄生成 李玮 傅秋月 常芳/1月(112-113)
  以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为目的的课题研究实践
  张万俊/1月(114-115)
  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推动科学思维发展 贺建/2月(100-102)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题引领 课外探究”教学模式探讨
  龙永忠/2月(103-104)
  借助英语原版阅读,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思维品质
  关欣/2月(105-106)
  小学一年级“乐学”体育课堂的构建 黄茜茜/2月(107-108)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邓秀荫/2月(109-110)
  “研学后教”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郭慧芬/2月(111-112)
  以科学与工程实践活动促进科学本质教育
  孙兆前/2月(113-115)
  校外课程改革初探
  ——以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的课程建设为例
  王小慧/2月(116-117)
  情理化学
  ——我的教学思想
  彭文欢/3月(96-98)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郑军/3月(99-100)
  技术赋能,薄弱学校变道超车 李宏伟 张莎莎/3月(101-103)
  实验教研员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赵红军/3月(104-10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高相坛/3月(106-107)
  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自我培养 董锡芳/3月(108-109)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燕莹/3月(110-111)
  班主任工作有效开展的创新实践 史印涛/3月(112-113)
  文本解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张健 杨丽/3月(114-115)
  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素养导向教学的初步实践
  李芳 刘乐/3月(116-118)
  适成长之性,成幸福之人
  ——东莞市第一中学“5H校本幸福教育”实践
  熊盛才 彭琪安/4月(96-97)
  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对学校教育的反思
  曾庆/4月(98-99)
  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
  赵玲宇/4月(100-101)
  怎样引导教师做课题研究 陶灿功/4月(102-103)
  依托《美术学习手册》的速写教学研究 邵然/4月(104-106)
  关于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几点思考 陈硕/4月(107-108)
  浅议提高幼儿健康体能水平策略 赵英/4月(109-110)
  运用班级活动营造班级特色的实践策略 赵臻/4月(111-112)
  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初中物理课堂 吕小民/4月(113-114)
  幼儿园传承剪纸艺术实现特色育人的实践思考
  楼娇青/4月(115-116)
  高中思政课“唤思教学”的探索 黄怡婧/5月(94-96)
  情致语文:术道结合,文道统一 尹軍成/5月(97-98)
  实现语文分级阅读,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 苏小丽/5月(99-100)
  大数据时代“场景阅读”范式的构建 陈雁/5月(101-102)
  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解决教室职业倦怠 赵薇/5月(103-104)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研究
  曾志伟/5月(105-106)
  锚图辅学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 祁华忠/5月(107-108)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李刚/5月(109-111)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田洪省/5月(112-113)
  香港STEM教育对中学生物教学的启示 李遂梅/5月(114-116)
  以文化人 文化语文 胡兴桥/6月(99-100)
  造化育英才:学生发展的指导 李之宁/6月(101-102)
  微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以小学语文高年级段人物描写类习作为例
  黎素玲/6月(103-104)
  “美好教育”样本区:集团化办学再出发的杭州新行动
  俞晓东 戚小丹/6月(105-107)
  学习资源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创新应用
  曾志伟/6月(108-109)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倾听”策略 钱艳玲/6月(110-111)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改进 韩燕舞/6月(112-113)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三化学教学实践
  何大明 覃桂宁/6月(114-116)
  通达人情事理 追求至臻境界
  ——对于中学历史课程价值的思考
  陈岸春/7月(95-97)
  构建“为思维而教”的物理课堂 夏良英/7月(98-99)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教学 活动”项目式设计的探索   李定宇/7月(100-102)
  浸润“中国心” 培育“文化根”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若水德育”实践研究
  丁凤良/7月(103-105)
  “学习活动有效性”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与实践
  付绘/7月(106-107)
  初中英语“模块教学”微课程开发与应用
  施玉娟 徐莹/7月(108-109)
  以智慧课堂助推美术教师专业成长 张志良/7月(110-112)
  “育·树”生态课堂“问题引领”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刘庆新/7月(113-115)
  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林秋玉/7月(116-117)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柯怀英/7月(118-119)
  实施多元化管理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靳喆/7月(120-121)
  源深行远育全人 聂育松/8月(101-102)
  头雁引领,人人卓越
  ——雁行教育思想的凝练
  许树然/8月(103-104)
  基础教育领域有效达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之探微
  李祥吉/8月(105-106)
  构建“共同体” 提升“专业力”
  ——双榆树第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与提升实践研究
  王岩/8月(107-108)
  人才画像
  ——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航标
  黄芳/8月(109-110)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以物理教学为例
  于全敏/8月(111-112)
  “体验式”数学教学联通“体验”与“经验”
  张亚杰 任莉/8月(113-115)
  基于深度学习的PBL疫情课程 胡婧婷 刘远桥/8月(116-117)
  心乐教育的思想内涵与实践探析 游海燕/9月(101-102)
  课堂即探究 谢树亮/9月(103-1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张智勇/9月(105-106)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語文课程整合研究 付中官/9月(107-108)
  关注学科深度的体育“1 X教学”实践探索
  林道志/9月(109-110)
  去伪存真,从心而发
  ——语文教学的“教什么”和“怎么教”
  姜春春/9月(111-112)
  任务平台建构下的初中英语对话教学策略
  党永升/9月(113-114)
  融“创”于艺 育“新”于美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创新思维”培养与实践研究
  杨晔/9月(115-117)
  基于试题诊断的高三数学教学实践 王世朋/9月(118-120)
  课堂生成性资源之探究与思考
  ——以“古人计数”一课为例
  胡玉平/10月(101-102)
  从建构主义视角透视区域活动中个别化学习的策略
  刘娟/10月(103-104)
  深度建构数学概念的实践与研究
  ——以小学数学中高段概念教学课为例
  马志浩/10月(105-106)
  疫情背景下高三年级线上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王海鸿 等/10月(107-108)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学情诊断分析 王世朋 张楠/10月(109-111)
  翻转课堂在试卷讲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程旭/10月(112-114)
  与“乐”相伴,与“演”相随,与“美”同行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校园音乐剧”实践研究
  马钰/10月(115-116)
  面向全体 特色引领 强健身心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育体树人”实践研究
  高阳/10月(117-118)
  高中英语语法填空题分析
  ——以浙江省高考题为例
  刘姝杰/10月(119-120)
  教师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张刚 等/11月(100-101)
  从静态评价走向动态分析:探索幼儿发展评价新模式
  薛蔚/11月(102-104)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与写作的应用
  颜利斌/11月(105-106)
  对高中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问题的思考
  段燕/11月(107-108)
  基于个性化学习的智慧课堂研究 张华礼/11月(109-110)
  大规模线上教学的模式分析及实施建议
  田钰 詹玉婷/11月(111-113)
  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四个要素与四个对话
  郑建英/11月(114-115)
  论教育家型园长的自我修炼 张春炬 李芳/11月(116-117)
  幼儿园生态教育特色联盟建设的思考 钟小芳/12月(88-89)
  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阅读水平的实践研究   翁月芳/12月(90-92)
  探寻名师工作室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发展路径
  李秀华/12月(93-94)
  班级生活的价值观念与实践策略 乔宏时/12月(95-97)
  未来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黄远 刘翥远/12月(98-100)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考数学命题创新探究
  ——以情境创新为例
  孔令润 等/12月(101-103)
  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应与情感教育同步
  马良/12月(104-106)
  博览与叙事
  博览
  信息技术与外语融合
  ——日本基础教育的新方向
  张晨/1月(116-119)
  英国学校支持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举措与借鉴
  秦鑫鑫/4月(117-120)
  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制度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罗朝猛 张洁/5月(117-120)
  日本教育惩戒制度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洁 罗朝猛/6月(117-120)
  读书
  从“合格”走向“卓越”:乡村教师培养路径探索
  ——评《乡村卓越教师的培养》
  袁桂林/1月(120-121)
  走进教育的真相
  ——读《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
  向其坤/2月(118-120)
  俞正强读《学记》(一) 俞正强/3月(119-122)
  俞正强读《学记》(二) 俞正强/4月(121-124)
  俞正强读《学记》(三) 俞正强/5月(121-125)
  俞正强读《学记》(四) 俞正强/6月(121-124)
  俞正强读《学记》(五) 俞正强/7月(122-126)
  成长与突围
  ——读《陈雨亭与学校整体改革》
  陈自鹏/8月(120-122)
  寻找一种打开生命的方式
  ——读熊芳芳《语文不过如此》
  张彬彬/9月(123-126)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田朋朋/11月(120-122)
  日本教育的“优”与“忧”
  ——读《解锁日本屡获“诺奖”的教育密码》
  吴燕雁/12月(109-111)
  叙事
  仓鼠风波 张道明/1月(122-123)
  我的从教之路
  ——张永杰老师口述史
  樊晓旭/1月(124-127)
  老师,感谢您的不伤害 黄宗跃/2月(121-122)
  积极的人性假设与学校心理辅导 韩思阳/2月(123-124)
  守望乡村教育三十五载
  ——龚海燕老师口述史
  冯璨/2月(125-128)
  专业更新与生命常青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教育人生的启示与影响
  李百艳/3月(123-125)
  崇教爱人,教育一生
  ——邹平禄老师口述史
  郭潇/3月(126-128)
  风雨教师路,坎坷人生行
  ——李有常老师口述史
  胡艺曦/4月(125-128)
  晓庄师范学校的“永久派”教师
  ——周全英老师口述史
  胡艳等/5月(126-128)
  十五年宝贵的知青岁月
  ——刘如英老师口述史
  刘梦婷/6月(125-128)
  怀念老同学老战友陶卫同志 顾明远/7月(127-128)
  鲁洁先生的三次“鞠躬” 赵志毅/8月(123-124)
  我与复式教学的故事
  ——孙冬梅老师口述史
  张莉莉 宋佳欣/8月(125-128)
  六月的记忆 向其坤/9月(127-128)
  不吝坦诚骨感现状 呼唤关注“真正的”专业发展
  ——潘春芬老师口述史
  王雪薇/10月(126-128)
  一位体育老师的支教情怀 张军/11月(123-124)
  用行动践行教育理想
  ——焦金莲老师口述史
  殷雅丽/11月(125-128)
  看见学生 郭丽萍/12月(112-114)
  乡村语文教师王加玲口述史 王艺婷/12月(115-118)
  顧明远与北师大
  在老师大的生活 顾明远/8月(118-119)
  在师大新校初上讲台 顾明远/9月(121-122)
  我在师大附中 顾明远/10月(121-122)
  我国第一本外国教育杂志 顾明远/11月(118-119)
  学工学农劳动锻炼 顾明远/12月(107-108)
  艺术
  教师成长:请置顶“为什么不”
  ——影片《嗝嗝老师》的教育启示
  童义清/10月(123-125)
其他文献
整形写家:  馮晓明(华美整形医院院长),从事整形美容近20年,国际医学美容学会会员、中韩美容成型外科交流团专家、中华医学会美容分会理事,不开刀光波除皱、5分钟隆鼻术发明者。曾先后为著名影星、主持人、外宾、美容业同行等2万多人做了成功的美容手术。  美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追求,而拥抱真正的美丽一定要从整体气质出发。它就像一间明亮的房屋,虽说田园风格与欧式简约都很漂亮,但若是将它们单一地夹杂在一起,房
目前高三地理复习普遍存在着“死读书、苦做题、挤时间”的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做统一规格的产品,把知识看做可以灌来灌去的现成东西,学生总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课,缺乏思维上的亲身体验,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往往比较肤浅。如何做到精投入、巧复习,以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效率?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自主命题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学生自主命题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和
编者按:2011年11月27日,语文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了“底层青年的出路与乡土文学的新视野——纪念孙世祥逝世十周年暨《神史》研讨会”。《神史》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作者孙世祥,1969年生,云南昭通人。孙世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通过努力,先后成为中学教师、省政府公务员,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其中最杰出的是三卷本长篇自传体小说《神史》。就在《神史》完成不久,孙世祥因病于
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为核心,以校本教研团队建设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专家引领、课题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教师成长路径,以精细和规范教学管理为保障,关注教师专业和心灵同步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提升。  一、夯实专业基础 充实自身素养  真正高水平的教师,注重的是自身文化底蕴的修炼。学校老师缺乏什么?干部们经过诊断发现,教师对教材研究不透,对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归
2012年江西卷语病题虽然所涉类型“最为基本,最为常见,最容易,高考中反复出现,教学中又反复训练”,但平均得分为0.8,难度系数为0.267(《2012年江西高考试卷阐析》,本文所引历年江西高考试卷阐析均见《读写月报》当年第10、11期,以下简称《××年阐析》)。可以说,这道题对语文总分贡献率几乎为零。此题揭开了语病教与学的“伤疤”。《2012年阐析》指出问题症结所在:“病”在缺乏语感,“病”在缺
李永生曾经在安徽农村做过几年的乡村教师,那时他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还不满20岁。农村教师资源极其匮乏,李永生成了“全科”教师,先后教过语文、生物、数学、英语多门学科。当时学校里一共有7位老师,除了李永生是师范毕业生具有正式编制外,其他人都是民办教师。学校上午9点上课,11点放学,民办教师们完成教学任务便回家干农活去了,只有李永生一个人留在学校。他在采访中对记者说:“当时的情形就是‘出门一把锁,进门
编者按:  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日,“第二届园长世纪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与中国教师杂志社联合主办。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副局长杨宣,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刘复兴,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编者按  近年来,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因具备与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实践性工作性质高度契合,并能有效促进班主任记录和反思班级管理实践的独特魅力,日益受到一线班主任的青睐。班级案例研究,既是一种班主任熟悉的言说方式,更是他们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成长方式。对一线班主任来说,论文写作经常会有“失语”的窘迫,但班级管理案例写作和研究则绝对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近两年来,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学在杭州师范大学相关专家
“虽然在阎良二中只上过一年学,虽然走出阎良二中二十多年了,但那是我学生生涯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时光”。2008年11月,阎良青年画家刘水石在北京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对于成长经历,他这样告诉记者:“当年我从偏远农村转学来到阎良二中,举目无亲,那时没有学生宿舍。王校长特意为我安排了学校的一小间闲房作为住处。这使我很感动,但是给我留下最珍贵记忆的还是那时所感受到的校风和学风,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
一、緣起:现实与预想的错轨  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1]的课程理念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强调“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能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