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公正,让更多的人得到成长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年来,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因具备与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实践性工作性质高度契合,并能有效促进班主任记录和反思班级管理实践的独特魅力,日益受到一线班主任的青睐。班级案例研究,既是一种班主任熟悉的言说方式,更是他们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成长方式。对一线班主任来说,论文写作经常会有“失语”的窘迫,但班级管理案例写作和研究则绝对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近两年来,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学在杭州师范大学相关专家的引领下,将班级管理案例研究作为该校班主任研修的路径和抓手,鼓励和倡导一线班主任开展案例研究,有效地推动了该校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鑒于此,本刊分两期刊发该校教师撰写的6篇班级管理案例作品,希望能对我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有所助益。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一理论经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于1968年提出,后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和科学等领域。它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亦即一些个体、群体或地区,如若先于其他个体在一些方面获得哪怕是非常微弱的成果,就会产生一种比较优势,从而会有更大的概率获取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它深刻揭示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两极分化越来越
  严重。
  同样,马太效应也适用于教育领域,但在学校作用方面往往是消极的。例如,一个行为习惯较好、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甫一入校,班主任就会关注他并会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他足够的重视和机会—任命其担任班干部或课代表、经常点名回答问题、口头表扬、要求其他同学向他看齐等,无形中会让这些学生产生更强的自我约束力,发展得更好,逐步成为更优秀的学生。而一个调皮、爱动、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则会引起教师、家长的反感,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想要一句表扬几乎不可能,常常被当作“反面教材”。越是被批评得多,他的信心就越受挫,表现只会越不好,长此以往,出现恶性循环,两极分化问题愈加凸显。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一个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观点:“有教无类”,倡导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给他们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在当今倡导和谐校园、平等育人新理念的趋势下,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给那些不被关爱、不被重视的“差生”更多的改变机会,是需要每个教育者重视的问题。
  不忘初心,公平为先
  许多教师在初入职场时非常有干劲,不吝付出热忱和心血,将一腔热情灌注在学生身上,不忘初心。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理应时刻记得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身上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属性,不仅要传授知识,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应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大多数学生的基本发展,尤其是一部分总是被忽略的学生群体。
  班级事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班级学生性格迥异,有不同的问题。这时班主任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分门别类,归置问题,逐一解决,即适当关注“优等生”,适时推拨“中间生”,重点关注“后进生”。相比前一种只关注“优等生”的情况,班级工作另一容易出现的误区是,班主任过分关注“后进生”,进而导致另一种形式的马太效应的出现。所以,教师要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集体中,班主任要尽可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名学生,“一碗水端平”。既不漠视“后进生”,也不偏袒“优等生”,更不能忽视总被堂而皇之遗忘在角落的“中间生”。
  公平公正既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优等生”(包括班干部、课代表等)犯了错误,也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对于那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则要注意切忌伤了他们的自尊,应心平气和地对其进行说理教育,耐心地引导他们积极地改正错误,关注其后续反馈。如果发现他们在犯错后有了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进步,也要适时大力表扬,让他们重新找到自信心,这是消除马太效应的根本所在。对于一些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中间生”,也应予以适当关注,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在九年级时容易出现心理失调。唯有如此,方能算得上公平公正。
  耐心呵护,搭建平台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尝试给更多的学生以成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工作。借鉴其他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我在班里采取了班干部轮值的做法,即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任期一个月,在任期间管理班级并处理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个设想的出发点是好的,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阻力。比如,部分学生不愿担任班干部,部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个人资质难当重任,无法处理好班级事务。
  在学生的支持以及我的坚持下,这些问题都逐一得到解决—开诚布公地跟学生申明这样做的目的和用意,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初中阶段体验一次做班干部的感受,并能从中得到锻炼。此番交流之举得到学生的全力支持,后期细化、具体的事务安排会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调整。前期,我们会做好充分准备,制定班级总体目标、班级分块目标(学习、纪律、卫生、考勤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安排相应的职务和任职时间,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熟悉业务流程和进行心理建设。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会跟进相关前后任的工作交接—前任有义务带下一任,直到他熟悉业务为止。这样的“一带一路”,一方面加深同学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可有效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立足学科,放手学生
  我既为班主任,也是班里的语文教师。所以,德育课堂不仅是一周只有一次的40分钟的班会课,还包括语文课堂。语文的学科特性使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甚至可以让他们上台当“小老师”,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毕竟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有太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缺乏锻炼的一个直观后果是这些学生特别缺乏自信。没有自信,何来成就感?没有成就感,何来做事的热情?很多人是“趋光”的,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
  对于这些“积贫积弱”的学生,仅靠几句表扬很难真正地打动他们,要尽可能地搭建平台,让他们自由自信地成长。因此,依托语文学科,我在每节课正式上课之前开设了“三分钟演讲时间”,每天请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主题不限,时间限定在三分钟以内。对此,学生既紧张又充满期待,早早就开始了准备工作。有时上课匆忙忘记这个事情,他们会不依不饶,一定要补上才肯罢休。上台的学生,有些准备充分,落落大方,挥洒自如,收获掌声无数;有些内向胆怯,结结巴巴,但在同学报以热烈掌声后似笑似悟。一学期下来,很多原本内向害羞的学生,渐渐地活泼了起来。
  马太效应看似消极,但如果正视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并有意识地主动克服,班级工作肯定会更得心应手。
  班主任,美其名曰“主任”,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了。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杂,往往吃力不讨好。但如果沉下心来,依托理论的指导,肯定会乱中有序。毕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最大财富就是实践。若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相信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势如破竹,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其他文献
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一出来,媒体就热闹了起来。总有一些文化明星不管对作文有没有真正的研究,就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如去年于丹的所谓“很当下”,就很外行。以当下热点命题乃命题之大忌,因为最容易被猜、被套,而且很难不为主流话语所拘,被强迫说谎。或者以片面抒情代替全面分析,这在命题专家中,已是常识。可惜的是,如此似是而非的议论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澄清,原因并不简单,这背后有一个很僵化的观念在作怪。今年的
笔者参加2011年泉州市中考语文说明文部分阅卷。阅卷异常艰难,超乎往常。要寻找考生答题的得分点,阅卷教师好比在云山雾海中探寻珍宝,评卷的三评率极高。题目分值15分,平均得分8.69分,不到及格线,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细究其中根由,笔者以为:题目的“活”反而导致考生答题的“乱”和“差”,反映出的则是平日教学的“死”。  原题如下:  神奇的地声  韩长代田锟  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
特邀主持人说:随着新课程推进,秉持“大语文”教学观,树立开放的语文课程意识,开发整合阅读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已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迫切需要。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教研室推行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着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开展了基于文本内容的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和实践。本期我们以三个教学案例展现如何基于文本内容深化拓展阅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付承
整形写家:  馮晓明(华美整形医院院长),从事整形美容近20年,国际医学美容学会会员、中韩美容成型外科交流团专家、中华医学会美容分会理事,不开刀光波除皱、5分钟隆鼻术发明者。曾先后为著名影星、主持人、外宾、美容业同行等2万多人做了成功的美容手术。  美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追求,而拥抱真正的美丽一定要从整体气质出发。它就像一间明亮的房屋,虽说田园风格与欧式简约都很漂亮,但若是将它们单一地夹杂在一起,房
目前高三地理复习普遍存在着“死读书、苦做题、挤时间”的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做统一规格的产品,把知识看做可以灌来灌去的现成东西,学生总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课,缺乏思维上的亲身体验,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往往比较肤浅。如何做到精投入、巧复习,以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效率?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自主命题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学生自主命题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和
编者按:2011年11月27日,语文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了“底层青年的出路与乡土文学的新视野——纪念孙世祥逝世十周年暨《神史》研讨会”。《神史》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作者孙世祥,1969年生,云南昭通人。孙世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通过努力,先后成为中学教师、省政府公务员,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其中最杰出的是三卷本长篇自传体小说《神史》。就在《神史》完成不久,孙世祥因病于
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为核心,以校本教研团队建设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专家引领、课题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教师成长路径,以精细和规范教学管理为保障,关注教师专业和心灵同步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提升。  一、夯实专业基础 充实自身素养  真正高水平的教师,注重的是自身文化底蕴的修炼。学校老师缺乏什么?干部们经过诊断发现,教师对教材研究不透,对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归
2012年江西卷语病题虽然所涉类型“最为基本,最为常见,最容易,高考中反复出现,教学中又反复训练”,但平均得分为0.8,难度系数为0.267(《2012年江西高考试卷阐析》,本文所引历年江西高考试卷阐析均见《读写月报》当年第10、11期,以下简称《××年阐析》)。可以说,这道题对语文总分贡献率几乎为零。此题揭开了语病教与学的“伤疤”。《2012年阐析》指出问题症结所在:“病”在缺乏语感,“病”在缺
李永生曾经在安徽农村做过几年的乡村教师,那时他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还不满20岁。农村教师资源极其匮乏,李永生成了“全科”教师,先后教过语文、生物、数学、英语多门学科。当时学校里一共有7位老师,除了李永生是师范毕业生具有正式编制外,其他人都是民办教师。学校上午9点上课,11点放学,民办教师们完成教学任务便回家干农活去了,只有李永生一个人留在学校。他在采访中对记者说:“当时的情形就是‘出门一把锁,进门
编者按:  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日,“第二届园长世纪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与中国教师杂志社联合主办。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副局长杨宣,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刘复兴,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