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探索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在我国教学模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向课堂要成绩是每位学生、教师、家长的心愿。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师,因为在初中生看来,历史枯燥乏味。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是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要使学习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不能包办代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1)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更新设计,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努力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要造成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产生“爱学”和“乐学”。
  (一)利用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智的中心。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辐射。通常情況下,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用饱蘸满着情感的语言,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共鸣”,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时,笔者用了下面的语言、语调:“(用悲壮低缓的语气)同学们!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这一切表明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用悲壮低昂的语气)巨大的失败、巨大的灾难、巨大的损失和巨大的耻辱无不震撼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灵!‘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低沉的语气)…” 这种方式渲染课堂气氛,不仅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道德感、理智感的熏陶,而且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二)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部分内容,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等方面,把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呈现给学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在教《两汉经济的发展》时,我虚拟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汉朝人,你将怎样生活呢?”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然后分组扮演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角色,这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争着发言的同学有二十几位,而教师只是穿插其中,略作评说,学生的发言大多抓住了汉朝经济的发展特点及都域繁荣的情况,学生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在余兴未尽时,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否探究一下,汉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于虚拟了历史情境,帮助学生营造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时,我让学生将当今的各种开发活动与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联系起来,拉近距离,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思考题:①假如你是魏晋南北朝的北方人,你会不会南迁?②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③学了本课,你对当今的开发活动有什么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历史,关注身边的历史。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障
  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是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发
  挥的重要条件。教学民主首先是创设课堂教学气氛的民主,创设辩论的课堂。在教师眼中,学生提的任何问题都不应视为“愚蠢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有时思路清晰,有时乱成一团,教师需耐心倾听,否则学生很难继续往下说,完美的回答,值得表扬;有缺陷的回答,可以从再次提问中慢慢求得完善。讨论的问题,不求答案一致,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加以肯定。
  实施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师生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和教学结果的评判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师生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研究,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树立问题意识,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中心内容
  在考试指挥棒的压力下,学生课业负担重,精神和体力都相当疲劳。他们不但缺少自主提出问题的时间,而且也渐渐丧失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历史要力戒墨守成规,迷信书本不能自拔。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这样会怎样,树立问题意识,才能活学活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是他们感兴趣的,是经过自己思考后所发现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技术成果运用于教学中,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音、录像、微机的演示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再现历史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教师可同过运用多媒体手段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历史痕迹。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求知欲和心理特点,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教师在授课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即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磋商,逐渐形成问题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急于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却又无法解决,形成“认识冲突”,这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点燃起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兴趣最高,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下面就这一问题略谈一下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以良好的心态创设和谐的环
【摘要】语文的实践性教学是以教师对教学所做的计划和引导为前提、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途径、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运用语文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分析,提出了运用实践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实践性教学 策略  一、高中语文实践性教学设计概述  (一)涵义  高中语文是
期刊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党一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领导全国各族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取得了很大成效,成为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家之一.然而与中国国情相似、地理位置相近和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的印度,虽经贸往来密切,但是投资规模却很小.因此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对经济发展的限制效应突现出来,特别是交通及其他公用设施的短缺,单靠政府的财政力量无法满足所需的巨额投资,且投入后政府还可能承
学位
现在一些村党支部书记不注意讲民主,讲公开,有的是民主意识差,事一忙就忽略了;有的是不清楚哪些事该实行民主和公开。当前哪些村级事务要民主决策呢? 首先,重大的经济工作要
·报告精选·为了社会的重托尚秀云是海淀法院刑二庭少年审判组的审判员,她不负社会的重托,为挽救失足少年做出了贡献。·党员热线·为什么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如何控制和调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