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 使用的常见缺憾与对策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近年才跃入人们视野的教辅手段,导学案越来越为初中语文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文章采用对症下药的思路,先列举了导学案设计不科学、使用太频繁、缺乏针对性、方式欠灵活、存档待合理等缺憾,简要进行了归因分析,进而从端正认识和改进实践等角度阐述了优化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优化对策
  随着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名校先进教改经验的推广,“导学案”作为一种教辅资料,日渐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接纳和使用。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也尝试以导学案改善教学效果。然而,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常常存在一些缺憾,笔者现对其存在的缺憾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优化对策。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使用的常见缺憾及其归因分析
  (一)设计不科学
  部分语文教师并不理解“导学案”与一般性练习的区别,导致导学案设计出现三种偏差:一是将导学案混同于“习题纸”,将各种练习编印出来,让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当堂完成;二是将导学案等同于“答题纸”,将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各种提问以书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变师生问答为书面作业;三是将导学案异化为“模拟卷”,将课文内容按中考考点编制成难度高、综合性强的试题,要求学生每堂课都处于应试训练的紧张之中。种种偏差的背后,其实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作祟。部分教师认为题海战术能将学生锻炼成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形成的阶段性。
  (二)使用太频繁
  虽然应注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但语文学科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就占据语文教学大部分时间的阅读教学而言,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尤其应强调整体感知,一般应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思路。而且,语文学科的训练应包含听、说、读、写、思等方方面面,相对应的语文能力的训练也应包含多种灵活的形式。但很多教师以导学案的练习、评讲为主要形式,将本应生动活泼的语文课简单化为沉闷的语文习题课。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素养的形成等会出现问题。
  (三)缺乏针对性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之根深蒂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很多教师往往不能也不愿深入研究自己所执教班级的学情,不能根据实际需要亲自编制契合学生认知规律、教材实际和考情需要的导学案,常常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资料,或复印一些现成的练习,或照搬往届师生遗留的习题。这种千篇一律的题目,虽然训练量充足,但由于针对性差,往往造成训练点重复练习,某些训练点极少涉及等问题。学生因为得不到科学的训练而收效不佳。
  (四)方式欠灵活
  有些学校要求每节课都必须有导学案,于是,教师不仅为了编写导学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在排队印刷、取卷分发、检查批改等环节徒费精力,学校文印室也会因为教师不停地印刷而耗费大量的纸张、电力、人力和物力。
  (五)存档待合理
  从教师的角度看,很多学校并不注重校本资源库的建设,教师辛辛苦苦编制的导学案没有届届相传,每一届的教师只能从零开始,更遑论形成学校特色;也有些学校偏重于纸质资料的归档,档案室里导学案等资料一应俱全,但到下一届教师使用时又极为不便。从学生的角度看,由于每一天几乎都有几个学科的导学案,除了极少数学生能分门别类地收集好,大多数学生常常将不同学科的导学案混杂在一起,经常为了找到要用的导学案而翻箱倒柜,丢失导学案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很难保证训练质量。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使用的优化对策
  经过几年来的观察、实践和反思,笔者认为:导学案应当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辅助作用,但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加以优化。
  (一)端正认识,恰当看待导学案
  上述很多缺憾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没能正确定位导学案的教学辅助作用。笔者认为至少应从如下几方面正视导学案的作用:
  其一,导学案顾名思义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应关注学习的全过程。因而,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应至少分为师生交流之前的自主预习性练习、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练习和学习结束后的巩固性练习;导学案的设计尤其要切合教学设计的阶段性和程序性特点,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其二,导学案只是一种教学辅助资料。有了它,师生能更加快捷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但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罔顾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本应因无法预知的生成而异彩纷呈的课堂变得因预设过度而索然无味。
  其三,导学案应当以灵活的形式现身课堂。时而教师口授,时而屏幕显示,时而板书提示,时而见诸卷面,无须每堂课都要印刷出来,徒费时间、人力、财力,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过多地消耗教师原本用于研究教材、学情和教法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其四,导学案最需讲究对症下药。正如农民种植不同的作物需要选取不同的地点和手段,即便是备课组统编的导学案,在实际运用时也应当结合班级学情实际加以调整。
  (二)分工協作,科学编制导学案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现代社会分工协作已经无处不在,初中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分工协作。为了减轻每位教师的工作量,在学期初就应当在统一导学案的编排格式、要求的基础上,将全学期的教学内容分工到每位教师。很多学校采用了“分工备教——集体定教——个性补教”的工作方法,在各自分工编写导学案的基础上,提前一两周审定和研讨编好的导学案,形成一致的意见;之后由施教者根据班情适当增删调整。
  这种分工能较好地整合整个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减轻大家的工作量,还能增进团队成员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情谊。当然,导学案的编制最好能与教案的编写、教学课件的制作等工作同步,以便综合考虑。如果能形成制度,逐渐建立并完善“校本资源库”,届届相传,教师就能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个性补教”,最大限度地实现互利多赢。   (三)脚踏实地,灵活使用导学案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人是最能动与灵活的因素,任何教学辅助手段和资料都应当处于“被选用”的地位,且不能本末倒置,让师生被导学案等教辅资料束缚了手脚。因此,在实际使用编制好的导学案时,应当注意如下三原则:
  其一,优势选用原则。如同教师在使用挂图、实物、录音机、多媒体等其他教辅手段一样,只有在使用导学案时效果远远胜过不用它时,我们才切实使用。比如,教师习惯点名让学生板演或口头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往往训练的是极个别学生,更多学生只是充当袖手旁观的角色,此时使用导学案,则所有学生都能动手、动脑,效果显然好多了。再如,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问往往不容易达到引导学生深入、全面思考的效果时,利用导学案先让所有人安静地思考,写出初步的理解,再在此基础上交流,成效显然会优于师生不假思索的问答。
  其二,灵活使用原则。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口头提问的方式能很清晰地展示的问题完全可以口头提问,能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问题也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能以板书的方式呈现的也尽量借助黑板展现。这样一来,非用书面导学案印刷的内容就少而精了。好钢应当用在刀刃上,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也应当用在研究教材、学情和教法上。
  其三,切合学情原则。多数学校的导学案应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然能涵盖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适合大多数学情,但要想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时,必须结合本班学情实际加以调整。如在学习能力较弱的班级,将综合性的问题拆分为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放慢节奏,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在学习能力较好的班级,可以将几个问题合为一体,留出更多时间在拓宽方面努力。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调整教学环节的先后,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日积月累,优化共享导学案
  编制好的导学案可以届届相传,进而不断优化与完善,教师不仅能在学习新课时使用,在复习巩固阶段也能灵活运用。
  为此,就教师层面而言,应当在学校教导处的统筹安排下,以学科组和备课组为生力军,分工编写好导学案,再经备课组、学科组审定把关,然后由各位教师灵活使用,最后应交由学校统一存档。这种档案最好纸质、电子版并存,尤其是电子版应当至少让各学科组通过公共邮箱、校园网、科组博客、科组QQ群共享等方式共享。形成初步的校本资源后,下一届的教师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情。
  就学生层面而言,應当引导他们按学科日积月累地收集导学案,定期装订成册。因为导学案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实地记载着学习的收获与不足。事后时时翻阅,往往会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然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实中,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只要着眼于实际教学需要精心编制并灵活使用,届届相传,不断完善,导学案的教学辅助作用一定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探讨、丰富课程的过程。在互动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想要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实现师生互动,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变换角色,其次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
【摘 要】小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如何将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流程,并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数学实践活动。合理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创设的过程,提高将生活经验归纳为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数学是逻辑化表述现象世界的学科,是通过数字精确表达现象间关系的思维方
【摘 要】小学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体会语言文字情感、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解读文本,尤其是在教课文的时候,真正做到“教语文”。在以语文素养为中心的阅读教學中,教师既要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素养,又要研究各类目标,还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这样才能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关键词】语文素养;文本解读;策略
摘 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该言传身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那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表率呢?笔者认为,一要明确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二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三要注重言传身教,做学生语言的表率,做学生仪表的表率,做学生行动的表率,做学生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学生自我检讨与自我批评的表率。  关键词:教师;言传身教;表率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向教师建议:“既然为人师
摘 要:攀岩课程是一门教学形式新颖、教育意义深远的课程,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将攀岩运动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能创新授课形式,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就教学状态、教学方法与效果以及改进方向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攀岩课程;体育教学;教学实践;学习效果  攀岩运动(Rock Climbing)源于50年代苏联的一项军事训练项目,而现代的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
【摘 要】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人们还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还可以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体育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德育教学的融入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价值;人际交往;
【摘 要】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常态活动之一,是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系统性教育活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内容缺乏规划、随意性大的问题;在时间安排上,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并未纳入课程范畴,更多是通过学校传统活动如科技节的契机开展,难以在课程中实施,活动的连续性较差,活动时间难保证。据此,笔者在实践中探索科技创新教育与综合实践设计制作课的整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融合各种
摘要: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并自我完善的过程,而阅读正是人类提升自我的阶梯,更是引导人类启蒙的捷径。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观与世界观处在快速建立的阶段,正确引导他们阅读健康的课外读物,对于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修养和智慧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以身示范,与学生共同读整本书,借此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与世界观的同时,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师生共读
【摘 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适应儿童的艺术手段而创作的,以反映儿童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作家对现实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情感、趣味、观点、理想),呈现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有优美形式的艺术形象。童话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童话教
【摘 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纲要》以及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小学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构建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本文在分析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態实施的困难的基础上,以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为例,对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在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种不同的